【摘 要】班主任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艱難,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現(xiàn)象。本文分析了對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帶來困境的幾點因素,探討解決中職學校班主任德育教育難點的對策。
【關鍵詞】班主任 德育工作 困境 對策
班主任在職業(yè)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德育工作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肩負著學生職業(yè)能力、文化素質(zhì)、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多重責任。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職學生德育工作中出現(xiàn)的種種困難,讓諸多班主任都感到疲憊、失望與無奈,紛紛發(fā)出“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的感慨。而只有找到癥結所在,并且實行行之有效的對策,才能推動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以便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職業(yè)技術以及心身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一、影響職業(y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因素
1.生源因素
第一,學生素質(zhì)普遍較低。眾所周知,中職生是初升高階段成績達不到普高線,無法升入普高就讀的學生。因而中職學校的生源大多存在文化課成績薄弱,行為習慣能力差等問題。由于中學階段成績差,得不到重視,因而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惡性循環(huán),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欠缺、學習目的不明確、自覺自控能力弱,無法嚴格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破壞課堂紀律,甚至逃課曠課打架斗毆等,不僅危及自身,更是給周圍同學造成了惡劣影響。第二,學生自我意識日益增強。由于社會的發(fā)展,當代的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心理學表明,做事我行我素,追求標新立異,特立獨行,是青春期叛逆階段的典型心態(tài)。而中職生對這一缺點暴露地較為顯著,不聽取班主任及教師的教育教導,成為一大通病。以上學生因素,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
2.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不可缺失的一大因素。學生無論是文化成績薄弱還是行為品德缺點,除卻生理因素的影響,便是與家庭的影響密不可分。中職學生的父母大多已存在著“孩子不成器”的消極心態(tài),將孩子送進中職院校,只是讓他們在達到法定工作年齡之前能有個管理和消磨時間的地方,因而對孩子的文化學習和行為習慣不甚關心,造成了班主任教育“一頭熱”,家長態(tài)度冷冰冰的尷尬境地。
3.社會因素
首先,就業(yè)難。在當今這個就業(yè)形勢越來越嚴峻的社會中,大量本科生、碩士生也面臨著就業(yè)難的問題,因而只有中專文憑的中職生在求職大軍中越加顯得無足輕重。如此的就業(yè)形式,使中職生形成了“讀書無用”的錯誤認識,更無心學習,覺得只不過在學校里“混混日子”,畢業(yè)之后肯定得另尋出路。其次,社會信息復雜。網(wǎng)絡的爆炸性發(fā)展,帶來了各種紛繁雜亂的信息和資訊。而中學階段的學生尚沒有形成獨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辨別是非的能力也很弱,極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影響。而中職生本身就存在著自控能力薄弱的缺點,相對枯燥乏味、一成不變的學校生活,“精彩紛呈”的大千世界對他們的誘惑力更加強烈。而此刻班主任那些“陳詞濫調(diào)”“老生常談”,更加顯得“廢話連篇”“一無是處”。
4.班主任因素
中職班主任由于長期面對的是中職學生,德育工作較為艱難。學生各類問題層出不窮,且上述的三大原因?qū)е聠栴}解決起來較為不易,而學生往往是“屢教屢犯”,兼具繁瑣的日常教學工作,容易使班主任產(chǎn)生倦怠情緒,氣憤至極時甚至會有聽之任之“朽木不可雕也”的消極態(tài)度,使德育工作的開展缺乏激情與活力。
終上所述的四方面,已經(jīng)形成了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面對諸多問題,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更應緊跟時代步伐,勇于創(chuàng)新,改變工作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遵循“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積極探索新方法新策略,走出中職生德育教育的困境。
二、改善班主任德育工作困境的對策
1.嚴格要求,酌情教育
在現(xiàn)今以各種“鼓勵”為主的社會意識潮流下,我們不能否認嚴格的作用。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從兩方面貫徹學校規(guī)章制度。對自己,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帶頭做好表率作用;對學生,嚴格按照學校規(guī)章制度處理學生的違規(guī)問題。學生違紀違規(guī),從一開始就不可縱容股息,班主任要做到公正不偏頗地處理所有違規(guī)違紀的現(xiàn)象,并且獎罰分明。這就使學生形成需嚴格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認識,更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及行為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主張“嚴格”也并不意味著德育工作的開展完完全全遵照校紀校規(guī)照本宣科,墨守成規(guī)和一成不變,而是要因人而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全面了解學生違紀違規(guī)及不良行為的原因。針對一些并非惡意或有意為之的情況,可以適當酌情諒解。例如,筆者班級曾有學生張某在早自習時遲到。了解其原因,是為了幫助同伴腿傷不便走路的同學回寢室拿遺忘的課本,而張某平時遵守校紀校規(guī),極少有違反現(xiàn)象。因此,雖此番遲到,但仍就張某助人為樂的品質(zhì)給與了一定表揚。
2.以誠待人,關愛有加
中學生,尤其是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初高中青春期階段容易表現(xiàn)出“叛逆”、藐視家長老師的教育等種種行為舉止。家長訴苦,“叫他往東他偏往西”;老師搖頭“滿口答應卻又陽奉陰違”,著實令人頭疼。實則,是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渴望被承認,被肯定;他們更加渴望被關愛,被重視。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之時,應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宗旨,誠信誠意地關心關愛學生,用自己的一片真誠來感化學生。而不是發(fā)現(xiàn)學生缺點之后,一味地批評責備,應給予學生解釋的機會,耐心聽取。筆者有李姓學生,由于一時的莽撞,在男女生交往中違反了校紀校規(guī)。作為班主任,批評教育的同時,不乏悉心開導,并且不斷暗示與鼓勵“老師知道你是一時糊涂,你是個好學生。”該生最后吐露心聲:“老師你這么相信我,我太感動了,是我對不起你。我絕對不會再犯錯了?!庇纱伺袛啻朔掠ぷ鲬浅晒Φ?。
關愛學生,不是等出現(xiàn)問題之后才對學生格外關注,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細心地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心理感受等,了解他們近期的學習生活狀況,是否遇到瓶頸與困難,以便適時地表達關心與幫助。學生會體會到過去所沒有過的老師的重視與關心,由此,便會心存感激,對班主任的教導也不再會抵觸厭惡,甚至會謹記于心。
3.尊重學生,平等相待
傳統(tǒng)的教育,往往都是老師教,學生聽,顯得老師“高高在上”。曾有炒得沸沸揚揚的“小學生為女教師打傘”的事件,便是一個反例。不得不承認,在這個注重分數(shù)的社會,中職生是學習的弱勢群體,往往不被社會重視,自身也有沉重的挫敗感。身為班主任,更不能輕視學生,甚至是蔑視學生,認為這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學生的內(nèi)心都是希望我們這些師長及“大人”能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意見與決定。而班主任自然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尊重他們發(fā)表意見與表達想法的權利,尊重他們得當合適的決定與做法,甚至對老師不合適的的做法提出質(zhì)疑的權利。而尊重學生,更要做到師生平等。平時應放低姿態(tài),不可因為自己是老師,與學生課外就毫無交集。教育時應有威信,而日常生活可以適度與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甚至能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如此的師生關系,便是和諧而成功的,能為德育工作的有效進行鋪平道路。
4.找閃光點,激勵后進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敝新毶诔踔须A段由于學習成績差,往往是被忽視的群體。家長的失望,老師的不關注,社會的不重視,造成學生自信缺失,自卑,甚至自暴自棄。這些缺點,在中職學校的后進生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都會有他的閃光點?;蚴莿邮帜芰?,或是組織能力優(yōu)秀,或是人際關系融洽……不會存在所謂的“一無是處”的學生。班主任應發(fā)掘出學生自身的閃光點,尤其是后進生,適時地給予他們肯定與鼓勵,可與學生共同探討,喚起學生的熱情,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人一旦有了自信,也便有了把事情做好的志氣,也就會對自己的各種行為心生約束,以求得到眾人的肯定?!靶切侵鹂梢粤窃?。
盡管中職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面臨著諸多的困難,但是只要秉承與時俱進的思想,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適當改變教育理念與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遇到問題應有耐心、有責任心、有關愛心地分析,全面、理性、辯證地處理。如此,才能使學生工作順利開展,德育教育效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