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理念強調高中歷史教師在設計、安排教學活動時,不僅要注重認知、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加強其創(chuàng)新、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因此,在歷史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應加強討論法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討論法;高中歷史;教學應用研究
前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作為課堂教學的關鍵方法,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于推廣。其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互相促進、啟發(fā),各抒己見,也有助于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與自主學習能力,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增加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加強討論法的創(chuàng)新、靈活運用。
一、科學設置討論話題
每個討論活動開始前都要明確一個話題,否則任何討論都只能漫無目的的進行,也是去了討論價值,而話題的確立既要僅僅圍繞課堂學習目標,增強探究意義,還要貼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的參與討論活動,也能夠讓學生在討論中積累豐富的歷史知識。因此,教師在確立話題過程中,不能太過隨意或者是馬虎大意,在考慮學生認知規(guī)律、特點基礎上,還要對學習內容、目標進行綜合考慮,從而制定出一些能夠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入挖掘的話題,并給予精心設計。
比如:在講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相關內容時,其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理解新儒學主張及其對后世的影響,教師就可以將其作為課堂討論學習的話題,引導學生對董仲舒新儒學思想的積極、消極方面進行深入、全面分析,而作為后世之人,應該怎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及本節(jié)所講內容與秦朝的“焚書坑儒”的區(qū)別在哪?等問題,進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過程中掌握本課的重難點,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
二、豐富創(chuàng)新討論形式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在討論中既學習到豐富知識,又能夠發(fā)揮自主學習精神,就必須要選擇高效、完善的討論方式。同時,恰當的討論形式,不僅有利于討論學習活動的高效進行,也能夠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撞擊,從而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討論思維,而通過科學討論形式的引導,既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也能夠改善課堂學習氛圍。如,可以采用分組討論、辯論科學整合的形式,就是在講解某一重難點知識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針對兩個相反的辯題僅討論,將時間控制在十分鐘到十五分鐘之間,討論結束后,再讓學生針對辯題進行發(fā)言,這樣不僅有助于鞏固知識點,也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講解:“太平天國運動”相關內容前,就可以針對,太平天國運動是否為單純的舊式農民運動這個辯題來進行討論,將學生合理劃分成正方、反方,然后讓各組學生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去搜集相關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之后再讓學生結合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辯論,通過激烈的辯論,既可以拓展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也能夠進一步鍛煉、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聯系實際,構建討論情景
通常情況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若直接帶領學生進行相關話題的討論,不免過于突兀,所以,為了能夠更加科學、自然的將學生帶入話題討論中,應注重討論話題與實際生活的有機結合,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也能夠鍛煉、提升學生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解“馬關條約”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中國與日本的“釣魚島問題”的相關內容進行適當的引入,適當進行一個話題討論,然后,再讓學生深入討論當時簽訂不平等條約的背景,思考是否能夠找出科學、恰當的方法去抵抗日本當時對清政府的壓迫,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如:在講解“美國制度創(chuàng)新”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將卡梅倫自2010年成為英國第53任首相著手,通過一邊為學生展示圖片,一邊為其講解卡梅倫的一生來加強學生的體會。而這樣的引入,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討論學習欲望,并積極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學生調整到最佳學習狀態(tài)時,教師再將討論話題逐漸向美國那個責任制的相關內容進行引導,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校開展。
四、加強引導,保障有序討論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中,什么情況都可能會出現,所以,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即使能夠對整節(jié)課程的主旋律進行合理把握,但在實際授課中,也常常會出現一些突發(fā)狀況,因此,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過程中,不僅要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隨機應變能力,進而有效的應對各種突發(fā)情況。而在采用討論法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出現突發(fā)狀況的機率也會大幅度增加,主要是討論學習是一個思維、思想碰撞的過程,因此,難免會出現討論偏離話題,或者是難以順利進行的狀況。因此,在討論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可能出現的突發(fā)狀況進行合理預測,深入分析其問題產生原因,還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引導與化解。
結語
總之,高中歷史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加強討論法的科學運用,對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全面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需求、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科學、恰當的采用討論法來組織相關教學活動,避免盲目性。進而在拓寬學生學習視野的同時,進一步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1]還仁中.課堂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華夏教師,2012(11):103-104
[2]劉小平.關于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5(12):234-235
[3]張永益.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課堂討論法的應用[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