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學生怕寫作文,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盡管語文老師從高一就開始注重對學生寫作進行全面的規(guī)范的系統(tǒng)的輔導,從“命題作文”的分析到“新材料作文”的講解,可以說環(huán)環(huán)縝密、步步精細,但學生依舊對寫作畏而不敬,更談不上熱愛。模式化的訓練,束縛了學生的心靈,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學生也就無法下筆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悟。
【關鍵詞】語文作文;思維訓練
目前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某種程度上完全陷入了“技術化”的泥沼,各種“應試作文技巧大全”、“考場寫作絕招”充斥市場,甚至一些教輔書籍也在連篇累牘地兜售“考場寫作秘笈”,似乎明白了這些“技巧”,學會了這些所謂的“絕招”,考生就能包打天下,就能奪得高分。特別是近年,新材料作文受寵,這些“技巧”、“絕招”更是打著“創(chuàng)新”的幌子,炮制純屬文字游戲的“怪作文”。如此一來,學生為了高分只知胡編內容,只知玩弄技巧,作文沒有了真情實感,沒有了在閱讀基礎上的感悟,沒有了自己的思維,更沒有了思考問題的深度,長此以往,怎么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又談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
一、學會多角度思考
多角度思考就是學會多向思維、輻射思維、發(fā)散思維,學會從一個材料、一個發(fā)散點、一個信息點出發(fā),不斷變換角度,從而引出不同結果,然后從中選取自己有話可說的角度,進而做深入分析。
例如“手”這個題目通過綜合運用各種聯(lián)想,可以發(fā)現(xiàn)與“手”相關的內容很多,包括的范圍很廣,選材可大可小,可縱可橫,可實可虛??蓪懤蠋煹氖帧敔?shù)氖?、無形的手、罪惡的手,以小見大,或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或反映某種社會現(xiàn)實;可寫手的變化,借以寫出人世的滄桑變化,寫出人生的況味;也可寫手拉手、手幫手,體現(xiàn)人間真情,寫聯(lián)手合作,眾手聚力,戰(zhàn)勝困難完成任務,體現(xiàn)團隊精神;還可寫手與手的對比、對手的贊頌、與手有關的語言現(xiàn)象,列舉并描述一些詞語“手段”、“身手”、“上下其手”、“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等等。又如寫“水”,可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想,是“生命之源”?“文化之根”?可從空間的角度下筆,“往低處流”?“有容乃大”?也可從時間的角度成文,“載舟覆舟”?“逝者如斯”?還可從心理方面考慮,“心如止水”?“智者樂水”等等,如此展開豐富想象并就此分析,不僅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志可述,還能使文章立意高遠、深刻。
二、學會辯證思維
寫作教學還應教學生學會用好辯證思維的三柄利劍,加強文章的思辨力,即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事物、用發(fā)展眼光總結規(guī)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分析問題。
如眼下一些兒童動畫片含有暴力情節(jié),一些兒童讀物也充斥著暴力,江蘇就有10歲兒童模仿某動畫片情節(jié)對小伙伴施以暴力,致使小伙伴燒成重傷之慘痛之事。還有一些娛樂節(jié)目花樣翻新極盡惡搞之能事,這樣做只能是商家抓了眼球、賺了銀兩,除此之外還帶來了什么?仔細想來,種種失范現(xiàn)象的背后,透漏出的是文化“快餐化”的浮躁之氣,更是文化產品只為逐利的問題心態(tài)。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源于對文化缺失了一種敬畏,沒有了擔當,模糊了底線,沒了尺度,丟了操守,只是搭文化的臺唱經濟的戲,雖說冠以文化之名,實則衡以經濟利益。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就能找到產生問題的原因和反映的實質,無疑這樣的分析是有深度的。
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總結規(guī)律,因為世上的萬事萬物都處在運動、發(fā)展、變化之中,只有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才能對事物的發(fā)展趨向做出正確的選擇。如高盛集團在一份報告中曾把中國列為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場,有評論員也寫道“富人們的奢華盛宴從未結束過……而最新一輪打開炫耀性消費香檳酒瓶塞的國家就是中國?!睂Υ宋覀內绾我龑W生運用發(fā)展的眼光分析呢?請看下面這段分析:
現(xiàn)在的問題是不是已經到了富得流油的地步,是不是已經到了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地步?實際上,只要舉目望去,看看那些人頭攢動的職場推介會,看看那些在城鄉(xiāng)結合部蝸居的“蟻群”,看看那些在簡陋的出租房跑來跑去的打工者孩子,看看在沙漠化的草場邊緣艱難維生的男人女人……你就會明白:中國遠不是處處富足人人無憂,而“未富先奢”之風給今天普通中國人帶來的并不是福音和依靠誠實勞動改變現(xiàn)狀的動力。事實上,奢侈奢華奢靡對中國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無論處在發(fā)展階段,還是將來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的水平,奢華都是讓中國乃至世界走向災難的不歸之路。
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分析問題,是指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如有位考生在《科學,你姓善,還是姓“惡”?》一文中這樣寫“在歷史的長河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武器也越來越先進,戰(zhàn)爭也不斷升級”,這樣看待問題與分析問題,才能全面認識問題,避免認識的片面性。
三、學會多層次挖掘
對事物分析時,要明確,事理在“思”中深入,在“辨”中明晰,所以對紛繁世事、人間萬象就要學會多層次挖掘、多方面思考。有的需進行歷史分析,即從歷史背景歷史條件和歷史發(fā)展的過程等角度去追溯某一社會現(xiàn)象或者結果的成因,也可以在過去與現(xiàn)在的鮮明對比中強化說理的效果;有的需要結合內外因分析,推求某些社會現(xiàn)象或者結果的成因;還有的需要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或者事件所產生的社會效應和造成的影響結果展開分析。如對香港“占中”事件的分析,就是要從造成的影響和后果方面逐層挖掘,“占中”行為嚴重破壞香港社會秩序,影響了民眾生活安寧和安全,破壞了香港良好的國際形象。從根本上說“占中”違背了基本法,挑戰(zhàn)了“一國兩制”的根本原則,損害了香港繁榮穩(wěn)定,其實質打亂了一個法治社會、民主社會擁有的基本秩序,必然遭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一切正義認識的反對,這注定是一場不能得逞的鬧劇,那些違背潮流的跳梁小丑終將要綁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綜上所述,在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當然最基礎的是還應是閱讀積累,在閱讀的基礎上感受生活、體悟人生,只有這樣,思想才能深刻,說理才能透徹,見解才會獨到、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