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源于實踐,在科學學習中,實驗教學占據(jù)了相當大的比例,要使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發(fā)揮至最大,就不能固步于傳統(tǒng)教學,而要從有效性出發(fā),貼近學生心理認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科學實驗的趣味,在實踐感知中完善能力,提升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
小學科學教學目的在于啟蒙學生科學認識觀,培養(yǎng)學生愛觀察、愛動腦、勤動手的科學學習素養(yǎng),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性格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科學源于實踐,在科學學習中,實驗教學占據(jù)了相當大的比例,通過實驗學習,學生能夠手、腦、眼合一,更深刻地吸收科學知識,拓展學生的個性視野,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意識。要使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發(fā)揮至最大,就不能固步于傳統(tǒng)教學,而要從有效性出發(fā),貼近學生心理認知,在實踐感知中完善能力,提升學習質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
實驗教學對學生來說無疑是科學學習中的一抹亮點,因為實驗具有直觀生動地展示性和靈活豐富的操作性,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關注。教師要從心理根源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滲透情境教學法,讓實驗不僅僅只有求證的目的,還能從生活中、故事情節(jié)里代入,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和激發(fā)參與興趣。
例如,在進行《誰更容易吸水》實驗教學時,教師沒有急著告訴學生實驗的目的,列出實驗步驟,而是用一個生活情境來打動學生的求知之心:“當我們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水杯,水流了滿桌時,真著急啊,但這時沒有抹布,只有大小、形狀差不多的幾樣物體:紙、木片、塑料片、金屬片,你會用誰來解決桌上的水?”生動的情境描述讓學生們踴躍思維,大多數(shù)人說:“當然用紙啦,紙吸水很快的?!币灿腥私ㄗh:“木片應該也可以吧,是植物嘛?!鼻榫吵晒て鹆藢W生的好奇心,教師適時引導:“在猜測中什么可能都有,也許塑料片也出人意料呢,就讓我們用實驗來證明吧?!鼻榫碁橐c燃了學生主動了解,大膽求證的實驗興趣。
實驗是“活”的,需要學生以“活”的態(tài)度去關注、探究、行動,教師一成不變的命令、規(guī)矩卻打破了學生“活學活做”的機會,情境所帶來的熟悉生活印象和懸念、假設等多元素,更加豐富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開啟了學生的動手興趣。
二、規(guī)范過程,培養(yǎng)學生操作習慣
學生的自主實驗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實驗步驟混亂,實驗結果差異大等情況,這是因為教師對實驗的規(guī)范引導做得不到位。為此,教師需要細節(jié)地規(guī)范實驗過程,給出學生標準化的實驗程序,讓學生能夠有重點、有目標地跟隨操作,并在操作過程中積累起良好的科學習慣,培養(yǎng)起仔細、耐心的科學素養(yǎng)。
例如,在《辨別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實驗教學時,教師首先將實驗所需材料和實驗的詳細步驟都清晰地列出在黑板上,讓學生熟悉。接著教師對實驗步驟進行細化規(guī)范,將實驗物品、實驗工具、實驗關鍵動作進行連線,如:花生米、肥肉——手指——按壓、擠壓,頭發(fā)——鑷子——火燒等。這樣一來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就有了重點方向,而不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控實驗。此外,教師還對學生進行了細化到個人的分組任務安排,為每組學生都設定了個人“職能”,如:材料、器皿管理員,實驗總指揮、記錄員等。讓學生在牢記自己分工責任的基礎上展開合作。實驗過程便有條不紊,避免了混亂和隨意,實驗效果明顯達標,學生的操作思維也更加順暢。
顯然,規(guī)范、嚴謹?shù)膶嶒灣绦蚴浅晒嶒灢僮鞯那疤?,教師是學生自主實驗的引導者,無論從實驗演示,還是實驗指導的過程中,都要為學生樹立起精練、仔細、不拖泥帶水的規(guī)范化意識,讓學生明了科學與玩的區(qū)別,認識到“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重要科學準則。
三、創(chuàng)新活動,完善學生自主體驗
自主體驗已經(jīng)成為新時期教育的主旋律,對科學實驗教學更是如此??茖W不應當死記硬背地學習,而應該了解、探究、實踐,讓學生自主實驗的目的正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靈活感知和大膽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實驗教學只是讓學生按步就班地復制實驗步驟是不可取的,教師還應該多設計具有獨創(chuàng)性和發(fā)展性的實驗活動,給予學生足夠的個性發(fā)展空間,讓學生充分感受以自我思維帶動的科學實驗之不同意義,深刻體驗科學求證的趣味和魅力,讓嘗試和行動成為科學實驗學習的必要驅動力。
例如,在《種子的發(fā)芽實驗》教學中,教師圍繞“求證種子發(fā)芽所需的條件”目標,為學生安排了“我的種子發(fā)芽日記”實驗活動。先讓每位學生自己擬出實驗計劃和預計結論,然后給出統(tǒng)一的條件,對種子類型(綠豆)、實驗天數(shù)等作出要求,此后便讓學生開始個人實驗行動,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展示成果和日記。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活動讓大部分學生都個性凸顯,展示出了能力亮點,有的學生計劃周祥,估算準確,日記也有條有序;也有的學生突發(fā)奇想,在需要條件中加入了音樂、植物鄰居等奇特的想法;還有的學生用漫畫的方式來進行日記記錄,非常新穎有趣;當然也有學生估算錯誤,實驗失敗,但從日記中也進行了總結、糾錯。
不同常規(guī)的自主體驗,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動力,讓學生拋掉了思想包袱,能夠完整地發(fā)揮自己的個性,讓學生的想象力和行動力都在實驗活動中得到了系統(tǒng)地拓展,讓學生豐富地感受到科學需要真實、求證,也需要假設、創(chuàng)新。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帶動學生走出自我世界,走出書本教材的必要通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角度和個性能力,以實驗為載體,挖掘出學生在實驗操作、體驗過程中的思維亮點、能力特質等,才是科學實驗教學的最佳效果。探究實驗結果是對科學知識的鞏固深化,而感受實驗過程則是對學生個性能力的培養(yǎng)催化,因此,實驗教學設計要元素豐富、意識深入,更要自主開放,獨具心理牽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