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方面,本著適宜為主、化難為易的教學原則來構建符合時代潮流發(fā)展的初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能夠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在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延伸、拓展,本質(zhì)上是互動教學理論與互動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這對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保證初中物理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積極影響。本文結合蘇教版初中物理教學實例探討初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從本質(zhì)上改善物理難教、難學的現(xiàn)狀。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構建
1.前言
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思想還不夠成熟,感性認識大于理性認識,喜歡從主觀角度來理解事物,很少從科學客觀角度來分析事物自身特性,特別是對于較為抽象且難以理解的物理知識,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繼而在物理課堂上出現(xiàn)學生懈怠、教學枯燥等情況。因此,為了增強學生對初中物理課堂直觀性、形象化認識以及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關鍵在于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有效地構建初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這對培養(yǎng)初中生形象思維、推動初中生綜合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有效構建初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的方法
2.1增設情景再現(xiàn)環(huán)節(jié),設計物理問題
在實際物理教學中,適當增設情景再現(xiàn),不但可以營造有趣的教學氛圍,還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使得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巧妙地引出問題,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組間討論,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以及團隊意識。
比如,在八年級下冊《壓強與浮力》這一章的浮力知識點講解中,教師應當增設情景再現(xiàn)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現(xiàn)場演示把一枚雞蛋丟入清水中,然后在清水中添加一定量的鹽,請學生仔細觀察實驗變化。然后根據(jù)實驗變化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雞蛋會浮起來?是什么因素影響了雞蛋所受到的浮力?然后再進行第二個演示實驗:將一個金屬塊置在彈簧測力計下方掛鉤上,豎直將彈簧測力計下的金屬塊置入水中,確保金屬塊全部沒入水中,觀察彈簧測力計變化,然后再提高彈簧測力計,確保金屬塊的一半體積沒入水中,觀察彈簧測力計的變化值,最后對比彈簧測力計前后變化值的不同。根據(jù)實驗觀察結果向學生提出問題:金屬塊的浮力是否發(fā)生變化?若發(fā)生變化,改變的原因是什么?在兩組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獨立思考過后展開小組間討論,討論結束后,說出想法與根據(jù)。
又如,在《聲現(xiàn)象》這一章的教學中,我們需要學習音色、音調(diào)、響度等知識點,但是音色相對于其他兩個知識點,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且難以理解,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展開互動討論,這時教師應當提出相應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理解區(qū)分,如:為什么可以從人的聲音辨別不同的人?為什么吉他與古箏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2.2注重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在實際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大多數(shù)學生對實驗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是非常感興趣的,利用這一點來豐富物理教學中的實驗部分,培養(yǎng)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在實驗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方面,完善學生實驗教學與增強學生動手實驗能力。這有利于增強中學實驗考試結果與實驗教學評價的客觀性、科學性以及有效性,繼而有利于實驗教學的改進,實驗教學的質(zhì)量保證,確保學生有效滿足教學目的的客觀要求。進行學生動手實驗環(huán)節(jié)應當注意教學的層次性。比如:在八年級物理實驗初學階段,學生可以自己動手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如振動產(chǎn)生聲音等實驗;當實驗教學進入較為復雜的階段,教師可以事先給學生進行一遍演示實驗,再安排和組織同學分小組實驗,待到實驗操作能力成熟時,學生可進行獨立實驗操作。這樣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來對學生分層次、分階段實驗教學,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探索的精神,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形象思維能力。
另一方面,鼓勵學生進行一定的模型制作。實際物理教學中存在一些難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規(guī)律與概念,為了確保學生真正理解相關物理知識,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一定的模型制作,推動學生對物理知識由抽象向直觀、形象轉變,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變。比如:在八年級《光的折射 透鏡》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光折射與透鏡的有關圖案,鼓勵學生去制作光折射模型以及手工DIY簡易照相機等模型,在物理課堂上將學生制作出的模型進行比較組合,弄明白光折射與透鏡等規(guī)律的本質(zhì)。
2.3采取現(xiàn)代化的課堂教學手段
通過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加大白板教學的推廣與應用,這能夠有效地解決物理理論知識生澀難懂的問題,多媒體教學手段不但能夠利用圖片、動畫以及影像資料等形式將抽象化的物理知識展現(xiàn)給學生,還能夠展示與物理有關的實際生活場景,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同時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對圖片、影像等資料的觀后感進行適宜地討論與分享,表達自身看法與依據(jù),從而加深對抽象物理知識的認知度與理解力。比如,在講授《從粒子到宇宙》這一章節(jié)時,對于較為抽象的宇宙、微觀世界等知識的理解,教師可采用相應的圖片、演示動畫以及對某些經(jīng)典的宇宙影片進行一定的剖析和評價,吸引學生對宇宙世界與微觀世界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該領域知識的認知。
3.結語
在實際物理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的主導地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可以從改善課堂互動形式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初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的構建,不僅能夠加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還能夠促使學生借助先進、科學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展開創(chuàng)造性、個性化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丁娟.初中物理互動討論課堂模式的構建[J].中學物理,2015.33(16):63-64
[2]尹啟洋.初中物理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評價[J].物理教學探討,2010.28(7):31-34
[3]董加雷.初中物理課堂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數(shù)理化學習(初中版),2012(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