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具有抽象性、理論性的知識特點。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物理課堂既枯燥,又單調(diào)。很多學生都沒有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個行業(yè)之中,尤其是教育體系中。而物理學科是初中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因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將信息技術和初中物理相結(jié)合不僅能夠改變枯燥、無味的課堂學習氣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在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新穎、靈活的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一、提高物理知識的空間、立體感,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物理學科中充斥著很多的理論概念和抽象原理。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限,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感覺到物理知識很難學。很多學生都慢慢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由此可見,初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物理知識生動化、具體化,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能充分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授分子的世界時,由于分子本身體積很小,通過肉眼觀察不到。所以教師在課堂的開始,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qū)W生展示放大下的分子,如0.1微米的染色體直徑,10-9米的有機分子直徑,這樣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分子是存在的。然后在講授分子運動的時候,學生是無法看到物質(zhì)內(nèi)部分子運動的情況,因而很難理解知識點。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分子運動和撞擊的過程,或者是氣體擴散的過程,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見,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師教學效率的關鍵。
二、增加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物理學科本身就是實驗學科,有很多知識點都可以通過實驗展現(xiàn)出來。而且學生通過實驗學習物理知識,會使記憶更加牢固。所以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將信息技術融入實驗教學中,增加物理學科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教師應注意無論是教材自帶的實驗內(nèi)容,還是教師添加的實驗內(nèi)容,都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例如在宇宙探秘一節(jié)中。學生很難理解“人造衛(wèi)星從地球的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時,其動能和勢能的變化現(xiàn)象?”因為在生活中并沒有類似的生活場景,而且很多學生也沒有天體運動的概念。所以教師就可以通過計算機動畫將人造衛(wèi)星圍繞地球運動的現(xiàn)象展示出現(xiàn)。這樣學生就能夠直觀的看到人造衛(wèi)星在運動過程中,速度的變化。這種方式是通過提高模式實驗的趣味性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
此外,教師在實驗課上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增加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如在滑輪組的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滑輪組的實驗視頻,讓學生體會到每個實驗步驟的重要意義。并且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將實驗中的要點和難點講解給學生聽,這樣能有效加深學生的記憶。之后,教師再通過展示實驗課件,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這樣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還能促進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沒有顧慮到學生是否有學習的興趣。因而在新課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壓強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并不理解壓強是什么。但壓強又是該節(jié)課的重點學習內(nèi)容。所以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就可以通過展示在雪中艱難行走的步行者陷進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輕松前進的動畫,讓學生對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有直觀的感受。并且通過多媒體展示,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蛘咴谥v授電流的磁場時。因為學生本身就不容易理解電流和磁場這兩個抽象,所以教師在課堂的開始就可以通過展示有關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的視頻,來讓學生感受到磁場的運動規(guī)律。這樣能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見,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四、總結(jié)
綜上所述,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激活初中物理教學課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因而在素質(zhì)教育推行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建出一套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并能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這不僅是我國新課改深入推行的客觀需求,也是我國初中物理教學體系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
【參考文獻】
[1]李國輝.解析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生物技術世界,2013.12:78
[2]周利平.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4.04:29
[3]胡鷹.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 數(shù)理化學習,2014.0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