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田野調查對民族學概論課程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民俗學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因此,廣大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田野課堂調查研究的方式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田野調查與民俗學的關系為切入點,系統(tǒng)地闡述了田野調查對《民俗學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意義。
[關 鍵 詞] 田野調查;民俗學概論;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0-0170-01
一、田野調查與民俗學的關系
田野調查又被稱之為田野工作、田野作業(yè)以及野外考察等。田野調查在人類學研究中是最為重要,也是最為基礎的一種方法。不僅如此,田野調查也逐步成為民俗學研究過程中經(jīng)常應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作為研究民間風俗習慣的一門學科,民俗學具有其自身獨有的特點,它的所有資料都來源于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換句話說,民俗活動就是民俗學得以發(fā)展的基礎,民俗學就是以傳承民事項作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以田野調查為手段,通過深入地進行田野調查來獲得重要的理論。對于我們所說的“田野”,現(xiàn)階段存在著多維闡釋。[1] 一直以來,我們對田野的認識,是以自然主義理想為基礎的,認為田野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甚至覺得只有在異地他鄉(xiāng)才能夠進入田野,才能夠深入地了解田野調查,才能夠體會到文化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性。由此得來的田野調查通常是指通過到農(nóng)村、基層、草原接近自然去的方法來實現(xiàn)的。隨著田野調查研究的深入以及民族學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田野的內(nèi)涵和外延也得到進一步的豐富。田野調查也不僅成為一個空間意義上的地點,甚至部分研究者簡單而深刻地認為,人文世界無處不是田野。由此可見,田野對于民俗學概論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沒有田野調查,那么民俗學概論這一課程也難以有效地開展。[2]
二、田野調查對民俗學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民俗學概論課程與田野調查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田野調查在民俗學概論課程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將田野調查應用到民俗學概論課程當中可以使民俗學教學方法變得更加多元化。除了帶學生去課外實施田野調查之外,筆者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認為,在課內(nèi)也同樣可以實施田野調查。田野調查在民俗學概論課程中的應用,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現(xiàn)。
首先,將那些傳承人邀請進課堂實施田野調查。眾所周知,傳承人對民俗事項具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是某些民俗事項文化的傳承人,隨著田野調查內(nèi)涵的不斷豐富,我們可以將傳承引入課堂教學中,通過傳承人對民俗事項的介紹,使廣大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田野調查中所涉及的一些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順利完成田野作業(yè)。傳承人在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的回答這種田野調查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廣大學生的田野調查水平。[3]例如,教師可以邀請湘西剪紙等傳承人走進民俗教學的課堂,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表演以及問題的回答,進一步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通過制作多媒體的方式來實現(xiàn)田野調查。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可以為廣大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田野情景,使學生深入地感受田野調查的一種氛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現(xiàn)代科學技術也不斷地深入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而充分運用這些技術,尤其是新媒體技術,可以將圖形、文字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學生感官,模擬出課堂田野空間,制造相應的田野氛圍,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田野調查的重要性。不僅如此,這種方式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甚至嗅覺,使學生充分感受田野調查,深入了解田野調查中能夠獲取的知識。在今后的民俗學概論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多媒體現(xiàn)代技術手段,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
最后,通過角色扮演來實現(xiàn)田野調查。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田野調查并扮演調查中的角色,來實現(xiàn)學生在田野調查中感受的深入。不僅如此,在田野調查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分別扮演田野調查中的采訪者和被采訪者,并依據(jù)田野作業(yè)基本要領的不同,來帶領學生深入理解與觀察相關的民俗概念知識。[4] 將室外的田野調查情景至于課堂之上。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積極鼓勵廣大學生講述一些自己家鄉(xiāng)的民俗文化,調動整個課堂的氣氛。
綜上所述,通過田野調查這種實訓方式,民俗學課堂能夠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學生學習民俗學基本概念和知識的熱情得到進一步提高,極大地開啟了學生的智慧,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活躍的課堂氛圍,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拓展了學生的眼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當然,也應當意識到,田野調查對民俗學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相關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夠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沈昕,齊麗媛,鐘華君.走向生活:《民俗學概論》教學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27-32.
[2]趙龍.論新時期民俗學的發(fā)展階段[D].山東大學,2007.
[3]黃龍光,玉波,趙江云.田野課堂演述實訓與民俗學教學改革[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1(9):59-62.
[4]劉鐵梁.開拓與探索的歷程:民俗學學科建設的回顧和展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5):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