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的體育教育是培養(yǎng)綜合、全面人才以及實施素質教育非常重要的路徑,也是終身體育教育中十分有意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高校體育應該與素質教育、終身體育完美相接。就體育教學的目標、方式方法以及內容等因素對體育課程進行全方面的改革,以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關 鍵 詞] 高專院校體育;素質教育;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0-0087-01
首先為社會培養(yǎng)綜合、全面的高素質人才是高等院校最基本的任務,所以高專院校的體育教育必須要和素質教育相吻合。除此之外,高專院校的體育是與社會關聯(lián)度最大的一個階段。首先,大學生畢業(yè)之后要從事工作,他們在工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體育習慣以及鍛煉的意識都與學生時期有很大的聯(lián)系,在大學階段所掌握的終身體育的理論也將對今后的鍛煉有著深遠影響。因此,高專院校要加強與終身體育的接軌,為全面健身以及社會體育奠定良好的體育基礎。
一、《綱要》對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啟示
(一)體育教學的目標轉換
在很長的教學時間里,高專院校的體育教學目標僅僅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身體,或是為了傳授給學生運動的技能,伴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對體育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與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接軌,體育教學的目標也逐漸從傳授技能向加強學生的身心健康的方向推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學校新的教學理念,而學校教育正是實現(xiàn)這一偉大目標的有效途徑。在教學目標的轉換上還包括,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逐漸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堅強毅力。
(二)改革體育的教學內容
要充分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內容。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比較重視體育的競技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習慣和體育興趣。除此之外,高等體育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結合。在大學階段,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運動技能,還要讓學生熟練地掌握體育健康的基本知識,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地進行體育運動,使其學生在學生時代就擁有豐富的健身知識,并熟練掌握體育運動的方式方法,身心健康地全面發(fā)展,并通過實際的健身鍛煉來充分體驗到健身本身具有的樂趣。所以,在教學的內容上教師要做到:在體育教學的內容選擇上要正確地對待競技運動項目;要充分符合學生本身的興趣點;要適時地增加體育的文化內容;要滿足終身體育的目標要求。
二、體育的教學方法
(一)應提倡互動式的多邊性
多邊性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學方法不再只是局限于傳統(tǒng)的單邊活動,而是要以一種提倡互動式的多邊互助的活動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活躍性。
(二)應極大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最后都要切實地應用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活動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強調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重視開放式的教學。不僅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加以指導,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三)選擇靈活多變的教學組織形式
在學校要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要打破原有的班級制度,重新組合上課的模式,要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及興趣愛好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逐步訓練自己的自主能力,例如自主選課,自主選擇教師,自主選擇上課的時間與地點。而且對于部分有特殊情況的學生,例如身體異?;蚴遣?、弱、殘的學生,來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要目標的體育課程。
(四)建立較完善的科學評價體系
首先,當今的體育考核方式有一定的缺點:過于重視應試教育的要求。學校要考什么,教師就會教什么,只是為了考試而教學,這會使得學生的終身受益的體育素質被忽略,體育隨著學生的畢業(yè)而畢業(yè)。還有只注重生物性的評價,單純地以學生運動技術的掌握、身體素質的好壞來作為學生體育成績的標準,這會使得本來體育素質好的學生失去了運動的動力,也會埋沒掉體育天分差、表現(xiàn)努力的學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完善的體育評價體系:要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的完美結合,還要注重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完美結合。
(五)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體育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體育素養(yǎng)。同樣學校應該定時定期地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不斷完善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學歷水平,從而提高整體師資隊伍的水平。
總而言之,高校的體育教育是培養(yǎng)綜合、全面人才以及實施素質教育非常重要的路徑,也是終身體育教育中十分有意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高專院校要與素質教育、終身體育相接軌,來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蘇哲,余衛(wèi)平.高職院校如何貫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
[2]賈素華.高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接軌的研究[J].職業(yè)技術,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