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在生活上、心理上易出現(xiàn)問題,對他們進行生命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結合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主題式教育,包括生命認識教育、生命意義教育、毅力教育、感恩教育、實踐教育等以期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 鍵 詞] 生命教育;主題式教育;感恩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5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0-0018-02
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實現(xiàn)其生命的全面發(fā)展。一部分大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在校期間學費和生活費難以得到保障,而成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有研究證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價值觀的形成與普通學生存在差異。[1]通過生命教育的方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發(fā)展生命,越來越受到高校學生工作者關注。本文結合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和心理的特點,通過主題式教育活動探索對其進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和心理的特點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較普通學生多受到生活的歷練,大多具有善良、勤勞、簡樸、堅強的優(yōu)良品質,但是近年來關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負面新聞不絕于耳。如“貧困大學生揮霍父母的血汗錢”“貧困大學生不知感恩被終止資助”等。究其原因,既有窮苦的成長環(huán)境、落后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因素[2],也有社會道德沉淪的大環(huán)境,更與教育長期以來重視知識,輕視個體發(fā)展偏差分不開。以下依據本人六年來的一線輔導員工作經驗,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生活和心理上的問題進行粗淺的總結。
步入大學,有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消費觀發(fā)生很大變化,羨慕家庭經濟優(yōu)越的學生。有些學生開始追求奢侈生活,買名牌手機、化妝品、服飾,飯店吃喝,揮霍父母賺來的辛苦錢,有的甚至將學費也用來揮霍。在這種“由貧追富”的消費方式下一些學生的金錢觀和價值觀發(fā)生扭曲,思想和行為變得消極和偏激。大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急切地想改變貧困現(xiàn)狀,不滿足于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投入大量精力熱衷社會兼職。但由于他們自身條件的限制,往往從事知識和技術含量低的零散工作,甚至做起小商小販。有的甚至占用上課時間,不僅專業(yè)學習上投入不夠,學業(yè)難有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將來的職業(yè)定位缺少理性的認識,對自身的成長成才關注少,缺少對人生的思考和規(guī)劃。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家庭條件和成長環(huán)境限制,在消費水平、生活方式方面明顯落后于周圍同學,這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易處于劣勢。他們渴望得到同學和朋友的尊重,但交往中很多時候力所不及,容易焦慮、壓抑。他們大多數(shù)性格內向,缺少自信,具有較強的自尊心,交往的朋友大多是境況相似的同學,對集體活動并不是很關心,這使他們容易形成封閉、自卑的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想在學習上占有一定優(yōu)勢,彌補在經濟條件等其他方面的不足[3],不愿意為集體和他人耽誤學習,對同學自私,對集體事務漠不關心。有些學生錯誤地把國家、學校和同學對他的幫助看成是憐憫與施舍,對外來幫助產生抵觸心理。
高校通過多種資助方式,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輟學。但是近年來貧困生的感恩意識淡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學生把“家庭經濟困難”作為資本,將國家和學校的各種資助視為理所應當,對沒有獲得最高金額資助而怨聲載道,惡意拖欠學費,揮霍資助金用來奢侈享受、虛榮攀比等。這種心理往往有嚴重的消極影響,不僅違背了貧困生資助政策的初衷,也使他們失去了學習和生活的積極性,而扭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都是不利的。
二、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主題式生命教育
結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和心理上存在的問題,通過有針對性地選取主題實施生命教育,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生命的認知,喚醒其積極的生命意識和正確的生命態(tài)度,幫助他們獲得健全的人格的同時,習得生命成長的途徑和方法。
(一)主題式生命教育的內容
1.生命認識教育
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生命的認知,是對其進行生命教育的基礎。了解生命的誕生、發(fā)展、死亡等基本知識,并深入理解生命過程的可貴與不易。生命誕生的過程,在學生以往的學習經歷中以生物學的角度,按照時間順序自然的呈現(xiàn),很難對大學生產生強烈刺激。這里可以通過人的生產過程視頻,如自然分娩和剖宮產手術視頻直觀展示生命來之不易。通過生命教育使貧困生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能珍惜和愛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乃至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生命發(fā)展的過程也是人從出生經歷幼兒、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過程。可以呈現(xiàn)人在不同時期的照片,從人生縮影中窺探生命的成長、發(fā)展和衰老,慨嘆生命的豐富與短暫從而更加珍惜生命。死亡是生命的終點,也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但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梢酝ㄟ^臨終關懷志愿者的工作記錄呈現(xiàn)不同的死亡狀態(tài),引發(fā)困難生對死亡的思考,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2.生命意義教育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生命意義教育分為生命責任與生命意義兩部分。
生命責任教育不僅僅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以通過分析發(fā)生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周圍的傷害事件,強化正確的責任意識,使他們認識到欲改變自己和家庭困境首先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同時也要尊重其他生命。通過生命責任教育形成珍惜生命的意識,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當發(fā)生矛盾時,避免使用極端的解決方式,在學習、生活和家庭中能承擔起應盡的責任。通過生命責任教育,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增強提升自我的意識,認識到生命的寶貴,在省察自我中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
生命意義教育應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是在有限的生命里,發(fā)展生命,豐富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是促進和幫助其他生命的發(fā)展,也就是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只有這樣自己的人生才會更加豐富。通過生命意義教育,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正確理解生命與家庭、社會、國家的關系,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消除自卑心理,擁有適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并積極為之努力拼搏。
3.毅力教育
沒有采用挫折教育,因為毅力教育與挫折教育的側重點不同,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來說更富有效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所面臨的經濟困境短期內難以改變,生活中較普通學生更容易遇到各種困難甚至是挫折,他們更應具備解決困難的毅力,包括心理上的和行動上的勇氣和能力。毅力教育的方式很多,通過“挫折換位”模擬習得的方式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毅力教育具有顯著的實效性。在團體活動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扮演模仿者、被模仿者、觀察者的角色。模仿者模擬其他學生遇到的重大挫折,思考并闡述“如果我是你,我會怎么樣、我該怎么辦”,包括情感、狀態(tài)、思想、解決方式等。再由被模仿者進行挫折自我描述,最后觀察者點評。經過三個角色的對比,討論如何克服挫折,如何減少情感、心理壓力等。通過“挫折換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交流中,不斷省察自己,為面臨的困境做好毅力準備。
4.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責任意識教育,靠單純的說教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難以達到效果??梢酝ㄟ^主題活動設計分環(huán)節(jié)進行。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對父母的感恩,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意識到,不管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里,都要對父母給予生命心懷感恩,認識到在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付出的心血更多。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對他人的感恩,不僅要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而且要從尊重和敬畏生命的角度,感激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對學校、國家和社會的感恩,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面了解國家的資助政策(包括物質扶持和精神扶持),了解學校資助工作中所做的努力,了解資助金來源于稅收,來自每個普通的納稅人。
(二)主題式生命教育的實施
主題式生命教育作為生命教育的一種實施途徑,針對性和靈活性較強,只要教育活動設計合理,可以明顯提高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生命教育的實效性。
1.開展方式
主題式生命教育采取工作坊和主題沙龍的方式開展,兩種方式在原理、形式、程序上有相似之處。工作坊是有主題的聚會或者活動的過程,一般圍繞一個主題有一名核心主講人,30~40名參與者共同參與。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討論溝通、交流思想、調查分析、提出方案或規(guī)劃,并討論實施方案,甚至可以實際行動。工作坊是一種參與式、體驗式、互動式的主題活動模式,由于工作坊主題鮮明、時間緊湊、形式靈活、效果顯著,越來越受到生命教育工作者的認可。主題沙龍較之工作坊形式更加靈活,隨意性較強,參與人數(shù)10名左右即可,主講人或主持人的專業(yè)水平要求不高。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命成長工作坊,以教師為主講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參與者,針對其在生活、心理上的困惑和學業(yè)成長、人際交往、職業(yè)規(guī)劃等方面的需求,采用單場或系列工作坊的形式開展教育輔導。生命教育主題沙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參與者,教師或者選擇一名參與學生為主持人。主題沙龍設計為系列沙龍活動,生命教育之認識生命、生命的意義、感恩與幸福、毅力與挫折、生命的終點等。
通過生命成長工作坊和生命教育主題沙龍,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尋找解決生活上、心理上困惑的途徑,提高他們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認識水平,從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規(guī)劃和發(fā)展生命,提高其生存技能和生活質量。
2.實施階段
主題式生命教育的實施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前期準備階段、教育活動實施階段、總結反饋階段。
在前期準備階段,為了使教育活動高效開展,主講人搜集主題相關背景資料,預設思考問題,讓參與者預先了解和準備。會場可做適當布置,溫馨活潑的環(huán)境,小組環(huán)形排座,較傳統(tǒng)教室排座更有利于互動交流。活動開始前,可做團隊游戲,以便活躍氣氛,促進交流。
實施階段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1)議題引發(fā)。主講人闡述主題,確定目標,使參與者明確當次主題教育活動所要解決的問題。主講人通過預設環(huán)節(jié)引發(fā)議題,參與者交流討論,將原有的資訊、觀點、討論成果互相分享,讓參與者能夠在平等的立場下共同討論、交換意見,進而凝聚意識。
(2)團體討論??梢圆捎谩邦^腦風暴”的方法。[4]頭腦風暴是指思維高度活躍,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而產生大量創(chuàng)造性設想。特點是讓參與者敞開思想,使各種設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腦海的創(chuàng)造性風暴?;顒訉嵤┥?,可以利用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參與者繼續(xù)互相討論;通過小組討論,讓參與者之間交流意見,提出方案,并將方案具體化;小組之間互評,將提出的每個方案仔細加工、評選,直到得出最具價值的可行性方案。
總結反饋階段是主題教育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參與者分享自己的收獲與感想,主講人結合討論結果闡述主題教育活動效果,并審視與預設目標是否一致。從客觀的角度分析主題,總結教育成果,鼓勵參與者將所思所感應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并為后續(xù)活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周圍.消費水平對大學生人格發(fā)展影響的調查報告[J].思想理論教育,2010(6).
[2]李波.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羞恥感等因素影響模型[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5).
[3]劉峰,田志鵬.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心理貧困生”的心理援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7).
[4]施秋弈.成長工作坊:心理教師團隊發(fā)展的有效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