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政球
【摘 要】“師生溝通”一直以來都是中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其有效性直接影響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以及工作質量的提高。目前我國中學教育教學管理在溝通方面依舊存在不少問題,導致師生之間的溝通存在了很大的障礙。因此,要提高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的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就要重視解決師生的溝通問題。
【關鍵詞】中學教育管理 師生溝通 問題 解決措施
一、師生溝通對于中學教育管理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教師教學效能
教學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識的傳遞與技能的掌握,還要重視師生之間思想與情感的交流與溝通,這個過程是師生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形成互動的過程,教育目標能否實現(xiàn)就在于師生之間能不能做到有效溝通。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真正滲透到學生的思想與心靈當中,才能更好地推動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二)推動學生身心發(fā)展
相關資料顯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能夠影響學生受教育的表現(xiàn),也會對學生今后的人格發(fā)展與能力產生直接的影響[1]。一旦學生被教師給予尊重、接納與信任,就很容易形成自信、寬容的品質,而且學生的情況也會隨著身心發(fā)展越來越豐富與穩(wěn)定。在我國當前的中學教育教學管理中,應該注重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師生溝通交流的自覺性,為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與開闊的胸襟提供良好的發(fā)展條件,以推動學生身心全方位地發(fā)展。
(三)讓教師體驗教育之樂
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長期工作中會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情感、態(tài)度或是行為表現(xiàn)等方面的厭倦和消極的心理,這種職業(yè)倦怠在大多數(shù)職業(yè)工作中都會有所體現(xiàn),嚴重影響了教育工作與教師自身的全面發(fā)展。通過有效的師生溝通,教師能夠從中體驗和享受教育之樂,逐漸消除和減少職業(yè)倦怠,增強職業(yè)認同感與成就感。
二、當前中學教育管理中師生溝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師生溝通中出現(xiàn)“位差效應”
“位差效應”是因為地位不同而產生一種自上而下的心理,也就是處于上位的人因為地位和層次關系而產生莊嚴感與優(yōu)越感,而處于下位的人則很容易形成自卑感,這是因為我國教育受到古代傳統(tǒng)“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在我國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是正統(tǒng)言論的主導,有權做出對學生表揚或責備的立場,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傳統(tǒng)的教育過程往往是一味地講解與灌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獨白式的教學法,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師對教學產生倦怠。其實,在師生進行溝通時,溝通信息資源是會更多傾向教師的,所以教師很容易偏離平等心態(tài)去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有些教師沒有根據(jù)學生的互異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一些學生要求過高,或區(qū)別對待不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心。
(二)師生溝通中出現(xiàn)“區(qū)別對待”
從溝通對象的角度去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我國中學教學中普遍低出現(xiàn)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大大多于成績普通學生的情況。此外,對于表現(xiàn)不同的學生,教師溝通最多的通常都是學生干部,對待每一個人的態(tài)度也不盡相同,那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都能得到教師的肯定與鼓勵,在溝通過程中得到更多思考與表達的時間與空間,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很容易受到教師的質疑。這種不公平的對待直接導致一些學生對教師和自身學習的不信任,僵化了師生關系,從而產生抵觸學習的消極態(tài)度。長期惡性循環(huán),一些學生甚至拒絕與教師進行溝通。
(三)過于重視認知,忽略情感溝通
師生之間的溝通就是要達到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目的,通過溝通,教師把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學生也能表達自身的心境與情感,逐漸消除緊張與不安的情緒,師生之間產生信任。有效溝通無論是對人的社會化還是情感方面都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在實際的師生溝通中,很多教師更多將溝通內容放在學生的學習上,重視知識的傳遞遠遠多于情感的傳遞;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學生在學校的任務就是學習,教師的任務僅僅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錯誤的想法和做法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感,影響教育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高。
三、關于中學教育管理師生溝通問題的解決措施分析
(一)拉家常式溝通方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拉家常式的溝通形式,就是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要自然親切,話題偏向生活化,可以與學生面對面并且毫無拘束地探討話題。比如常問學生的生活情況怎么樣,父母忙些什么,學校生活遇到什么問題等等,努力在談話中營造和諧輕松的氛圍;同時注意傾聽學生的表達,除了多問一些為什么以外,還可以暢談自身的回憶與故事,盡可能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談話的親和力。
(二)避重就輕溝通方式,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
針對一些學生出現(xiàn)的違紀行為,教師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和評價,冷靜思考,沉著處理。在一些特殊問題的處理上,可以避開事件本身,從集體建設、家長期望等角度與學生進行溝通。很多違紀學生往往擔心自己將受到嚴厲處罰,而教師在與其談話過程中如果避開重點話題,很多學生都會如釋重負,從而主動承擔錯誤。也有一些教師在處理學生犯錯時有意制造“摸不著頭腦”的意境,讓學生對自身行為進行反思,冷靜思考自己的言行,進而提高自我約束能力[3]。
(三)情感撫慰溝通方式,建立更深的師生關系
中學生處于比較特殊的青春期成長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情感豐富而脆弱,其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很多學生遇到小小挫折就會悶悶不樂,遇到一些刺激就會哭哭啼啼。作為教師,就應該在學生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善于觀察學生的內在感情,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或是深入學生當中,以飽滿的情感與負責任的態(tài)度給予學生關懷和信任。如今,由于社會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學生都出現(xiàn)了心理障礙,且這種趨勢在逐年增加,因此,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更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情感撫慰。
(四)未來暢想溝通方式,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
有效的師生溝通無疑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學生成才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學生克服自身缺陷,發(fā)揮優(yōu)勢,幫助學生樹立生活與學習的自信心。采用未來暢想的溝通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盡快走出逆境,樂觀地面向未來、憧憬未來,尤其是針對一些內心情感非常豐富的學生,效果非常明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內在情感越豐富,就越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多不悅的情緒得不到發(fā)泄,更需要得到教師的精神撫慰。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可以通過描繪未來美好畫面,讓學生陶醉其中,很多學生也比較樂意追隨教師的精彩表達而發(fā)泄情感。運用這種方式可以直接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讓更多正面的、樂觀的想法如陽光般照射到學生的內心,幫助學生走出自卑或自閉的不良心理陰影[4]。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處于特殊成長階段的中學生,教師除了要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外,還要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注意談話技巧,營造一種寬松的談話氛圍,學會傾聽,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此外,教師還應該不斷提升自己,做到知識淵博、興趣廣泛,具備隨和的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準確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法,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和教育,真正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工作,促進學生自身以及教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躍華.中學教育管理中師生溝通問題的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7.
[2]張國棟.中學教育管理中師生溝通問題的研究[J].神州,2012(05):114.
[3]洪喜來,鄭國華.中學教育中“師生溝通”問題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5 (09):94.
[4]代力學.中學教育教學中對于師生溝通問題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