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懷順
[摘要]在高一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品讀、歸納概括、探析歷史資料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努力提高高一學生分析材料題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解答材料題的技巧;應積極營造高效課堂,根據(jù)學情恰當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史料教學;應邊實踐邊總結,通過不斷探索改進史料教學方法,達到夯實基礎、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生歷史文化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高一;史料;課堂;歷史
在高一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品讀、歸納概括、探析歷史資料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F(xiàn)在普通高中部分學生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之高中歷史學科的抽象性、邏輯性和思辨性較強,使一些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了畏懼心理。教師應探索走出歷史教學困境的有效方法,探索高一歷史史料教學的方法對提升學生能力和學習成績的重要意義。
一、積極構建史料教學的高效課堂
教師應緊扣史料知識的學習目標,做好高效課堂的設計。學習目標應按三維目標準確設定,體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教師應依據(jù)課程標準三維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備課,明確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達到什么程度,預設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思路,智慧處理突發(fā)事件。教師對高效課堂每一環(huán)節(jié)學習目標實現(xiàn)的過程、方法、所用時間等都要提前規(guī)劃好,整節(jié)課都應圍繞目標達成展開,確保課堂容量大、節(jié)奏快,達到學生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教師應努力營造開放課堂。教師要大膽放手,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不是看教師講了什么,關鍵是看學生學會了什么,獲得了什么能力。教師應把課堂歸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才能主動參與、詳細閱讀教材、分析材料、深入思索和探討問題、得到合理的答案。教師應精心設計合作探究題目,使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質疑、合作和討論,變“講堂”為“學堂”。嚴格的紀律和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習的保障,應發(fā)揮小組長和學科代表成員的組織、帶頭、引領作用,讓他們在課堂上既當遵守紀律的楷模又活躍氣氛,幫助各個層次的學生達標,協(xié)助教師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提高高一史料教學的效率。高一歷史史料教學文本信息量大,圖片多,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增加課堂容量,把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概念和理論以生動、直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省時增效的目的。例如,講岳麓版歷史必修一政治文明中國近代史《國民大革命》內容時,對于國民革命軍北伐路線高一學生很難形成清晰的空間概念。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地演示國民革命軍打敗直系、皖系、奉系的過程,深入分析中國當時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理解國民大革命的策略性、艱難性和曲折性,從而加深對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訓練學生掌握分析解答史料題的技巧
教師應訓練學生學會審題、讀史料、鏈接、解答的能力。審題時要明確回答問題數(shù)量、具體要求和問題之間的關聯(lián),引導學生先看設問,準確定位史料內容,確定解答目標,學生帶著問題去審題,解答思路更加清晰,效率更高。讀史料要讀懂、讀透和理清史料之間的關系,這是解答材料題的前提條件,可采取粗讀、細讀、重點讀三者相結合的閱讀方法,粗中有細,細中定位關鍵詞語,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鏈接要立足找取、挖掘史料與教材的關聯(lián),思考設問與史料之間的聯(lián)系,分析命題要考查哪些能力。解答要通過獨立思考、合作討論方式獲得知識,體驗整個訓練過程,要簡明扼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合作探究的精神。解答材料題時要學會舉一反三、融匯貫通、巧用原理。例如,針對“依據(jù)材料回答問題”的題型,在組織答案時應盡量用歷史術語替換材料中的語言;針對“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的題型,在組織答案時應迅速構建所學知識體系脈絡,并對材料歸納概括,形成條理清晰、語言表述簡潔準確的答案。
三、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史料教學
史料一般可分文字史料和圖片史料,具體按表現(xiàn)形式可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按史料價值可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針對不同課型,我們可以選用不同的史料,精選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探究積極性、達到課堂教學的預期目標。例如,在岳麓版歷史必修一政治文明《英國的制度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選用第一手史料英國《權利法案》的部分原文:“1.凡未經(jīng)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2.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3.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4.凡未經(jīng)國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國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5.向國王請愿,乃臣民之權利,一切對此項請愿之判罪或控告,皆為非法。6.除經(jīng)國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边@些史料觀點鮮明,論述條理清晰,學生通過閱讀能直接抓住問題的核心,第1、2、4、6條集中體現(xiàn)了限制國王權力提升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第5條集中體現(xiàn)了民眾集會的權利。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能歸納總結出英國是如何漸進地實現(xiàn)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國王、議會、法院是如何實現(xiàn)權力的制約與平衡的,既能夯實基礎知識,又能開闊學生視野,深化對教材的理解,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再如,在岳麓版歷史必修二經(jīng)濟文明史《新航路的開辟》課堂教學時,可以選用碑文史料。在今天菲律賓的馬克坦島上立有一座紀念碑,其正面和背面都刻有碑文,通過碑文,你認為菲律賓政府和人民對麥哲倫有怎樣的歷史評價?你認為應當如何評價麥哲倫?碑文正反兩面對同一人物出現(xiàn)不同評價,學生就會帶著問題思索,從而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史學觀點出發(fā),得出客觀評價。
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重要史料,多角度選用史料,剖析史料的全面性和差異性,必要時對史料進行簡化或拓展。對晦澀難懂的古漢語史料,教師應引導學生品讀,逐字、逐詞、逐句、逐段過關,適當補充;對歷史典故要講清細節(jié),把這些細節(jié)性知識傳授給學生,加深理解;對國外史料、現(xiàn)代文史料要加以辨析,區(qū)分史料的真?zhèn)危信惺且皇质妨线€是二手史料,辨析史料中的觀點是從何種史學觀點出發(fā)的,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針對史料,教師應精心設問,問題難度要層次分明、逐漸遞進,這樣學生才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形成“史由證來”“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認識習慣和思維方式。
四、恰當運用不同類型的史料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史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感覺無疑或枯燥乏味時展示史料。因為學生感覺無疑或枯燥乏味時說明學生停留在對歷史的感性認識階段,此時教師應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材料。例如,在教學岳麓版歷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北宋加強中央集權措施》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杯酒釋兵權”的史料“乾德初,帝因晚朝與守信等飲酒,酒酣,帝曰:‘我非爾曹不及此,然吾為天子,殊不若為節(jié)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守信等頓首曰:‘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守信等謝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謝曰:‘陛下念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病,乞解兵權,帝從之,皆以散官就第,賞賚甚厚。”從而分析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必要性、曲折性和艱難性,這樣既能利用材料引發(fā)質疑、激發(fā)興趣、活躍思維,又能達到營造高效課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
總之,只有不斷探索和改進史料教學的方法,才能不斷增長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智慧,教學流程才能更加清晰流暢。通過運用正確的史料教學方法,可以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從而達到夯實基礎、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歷史文化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敏.《英國的制度創(chuàng)新》教學反思[J].新課程學習(下),2013,6:51-51.
[2]吳定初,黃萍.圖說中外名人:哥倫布 新航路開辟先驅[M].成都:巴蜀書社,2013,5.
(責任編輯 馮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