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倩
摘 要:班主任工作需要真“性情”,簡言之只有兩句話:“揚”教師的真性情,“導”學生的真善美。通過“揚”真性情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可親可信、活生生的人,通過“導”真善美可以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班主任;真性情;學生;真善美
中圖分類號:G631;G45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8-0014-01
一、前言
幾千年的封建等級教育,過分強調“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師道尊嚴。這自然有它的積極意義,但也不能忽視它帶來的負面影響——使教師和學生有了一種心理距離。而這種距離正是教師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的障礙。新時代的班主任,面對極富個性的新時代的學生們,適當放下教師的威嚴,做一個真真切切的自己,或許更能走進學生心里,使得班主任工作更充滿樂趣。
二、具體案例
下面具體談談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個別案例。
案例一,耍耍小脾氣,讓學生于察言觀色中反思自己。一天晚自習前,我提早二十分鐘進入教室,進去的那一剎那,我原本高興的心情再一次蕩然無存,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一個臟透了的場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教室衛(wèi)生差了,前幾次,我都只是苦口婆心地對學生說,請保持教室衛(wèi)生,然后讓值日生打掃好。這次我是真的生氣極了,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生氣。這次我什么話都沒說,拿起掃把打掃起了教室,在教室里的學生吃驚地看著我,大約過了兩三分鐘,有學生可能看不了我的不對勁,忙起來走到我面前說:“老師我來,老師我來。”正在脾氣頭上的我哪里肯把掃把給他,“不用了,你坐著吧,我自己來。”然后直到晚自習開始,我沒有說過一句話,我就是“故意”不說話的。雖然這中間每個進來的學生都要拿走我手中的掃把,我固執(zhí)得就是不讓,有兩個學生去隔壁班借來了掃把拖把一起干了起來。這個過程,幾乎沒有學生敢說話,大家都沉默了,看著“面無表情”的班主任打掃衛(wèi)生。鈴聲響了,學生們安靜地坐在位置上“等待”老師的批評,我平靜地走上講臺,掃視下面,平和地說:“老師想說,我多么希望我是一名小學老師,小學生多么地講衛(wèi)生,你們懷念小時候的你們嗎?”說完再沒多說什么,轉身離開了教室,留下沉默的一大片學生。經過這一次,第二天的教室非常干凈,看到這樣的教室,我真心地對著全班同學笑了,這是一個多么舒服的教室啊!然后乘機給他們講了講衛(wèi)生與個人素養(yǎng)的關系。我想,這時候的教育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
案例二,真理解促真進步,以治水策略做好后進生工作。鯀治水失敗的原因是方法的錯誤,而不是態(tài)度的不端正。而大禹的成功除了無私敬業(yè)的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疏”和“導”的策略。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也必須以正確的方法策略做指導。學生A是一位家里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父母離異,跟著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行動不便,主要靠奶奶照顧。這位學生在學校表現(xiàn)得很開朗,和同學們的關系也不錯,但在學習上表現(xiàn)得很不在乎的樣子。有一次,他奶奶給我打電話,向我說了家里的情況,我便有意無意地開始關注他了。有一次上課,我走到他身邊時,發(fā)現(xiàn)他在玩手機,便將他的手機暫時保管在自己這兒。課后他來找我,強烈要求要回手機。學校有規(guī)定,手機一經發(fā)現(xiàn)就要放學校保管至畢業(yè),這個學生也知道。趁這個機會我和他聊了下學習,從與他的對話中我發(fā)現(xiàn),他固執(zhí)地認為讀書無用,認為那些認真學習、將時間都花在學習上的同學都是傻子。聽到這里,我開始有點生氣了,他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我能感覺他是故做無所謂,其實他很在乎成績,只是為自己的成績不好找一個借口而已。談話持續(xù)很久無結果,任憑我怎么擺事實,講道理,他還是嬉皮笑臉。沉默了兩三分鐘后,我留下一句“老師很失望”轉身便離開了。或許是對我的突然離開他還沒做好心理準備,他在原地站了兩三分鐘才回到教室。晚自習結束,學生A的同桌來辦公室遞給我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紙,說是A給我的,我有點意外,更多的是欣慰。打開紙張,滿滿的一張A4紙的字,里面寫了他帶手機,上課沒精神,之所以認為讀書無用等的原因,語氣十分真誠。原來,手機是他和他媽媽唯一聯(lián)系的方式,爸爸不讓他和媽媽聯(lián)系,所以他只能偷偷地聯(lián)系。他怕同學看不起他家里窮,才故作灑脫。他擔心努力了,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沒有了朋友。如果認真學習,但是成績上不去,又擔心同學笑他笨,所以他選擇了將時間花在同學之間的交往上,雖然充滿內疚,但出于“面子”的關系,他那樣做了。他反思了手機帶給學習的影響,也同意將手機交由我暫時保管??赐曛?,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幫助他改變觀念,提高成績。于是,我提筆寫下了一封比他寫給我還長的信,結合自己的家庭情況告訴他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窮了志氣。信不是以一位老師的口吻寫的,而是以一位知心姐姐的身份寫的。我和A達成了協(xié)議,每周五將手機還給他,回校再主動交到我這兒來。沒有了手機,有了我們之前的理解與關注,他上課認真了許多。心與心的交流,讓我們成了朋友,用理解達成共識,A收獲了進步。
三、結束語
適當放下教師的身份,做一個真性情的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只要心中的那份愛不變,那種責任心時刻銘記于心,喜、怒、哀、樂盡顯眼前又何妨。因為真性情,教師才能在教育的世界中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的“魅力”,有了自己獨一無二的“磁力”,快樂地享受德育這門“藝術”。
參考文獻:
[1]鄭丹陽.正確認識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J].成才之路,2011(34).
[2]玉強.做一位真性情的教師[J].山東教育,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