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璟
從“人”的角度解讀設計教學中平面構成與中國吉祥圖案元素的聯(lián)系
劉 璟
在大學美術教育中,平面構成教學是一門必不可少的基礎實訓課程,它既可以為設計專業(yè)方向做基礎準備,又可以為繪畫專業(yè)做基礎準備。因此今天的平面構成教學也就包含了方方面面的知識點,不僅包括構成方面的知識及最新前沿的視覺感知方面的知識,還隱含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那么,怎樣理解平面構成教學與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之間的融合關系,并把兩者合理地運用到一起,就成為教學人員的一大職責。本文就從“人”的角度一一解讀設計教學及傳統(tǒng)文化兩者之間的必然產生并息息相關的關系。有了這把鑰匙,我們既可以將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作為當今平面構成教學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又可以給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提供平面構成元素這個充滿活力的表現(xiàn)形式。
平面構成;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元素
在平面構成教學中,首先要使學生了解平面構成的形成發(fā)展的原因,然后熟知平面構成在實踐中的作用、原理、規(guī)律,提高具象與抽象的設計能力,為以后專業(yè)課程學習奠定基礎。通過學習平面構成相關的各個知識點,充分調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注意構成理論與設計實踐的關系,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平面構成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授學生,并使之提高。而在今天,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潮影響下的我們力求“做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也希望在平面構成教學中運用到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這顆璀璨的寶石,讓它在平面構成中發(fā)揮出光彩,同時也為保留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作出一份努力。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講求的是“傳統(tǒng)”,是“吉祥”,是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勞動人民”就是它的母親。因此,從“人”的角度進行思考就是解讀平面構成教學與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關系的關鍵方法。任何藝術如果一味地只追求形式,脫開了“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都注定不會成功。
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起源,也可以看成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起源,以另一個視角看也是平面構成的起源。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體現(xiàn)了我國華夏兒女幾千年的勤勞智慧。它的產生發(fā)展經歷了歷史的洗禮,無不滲透出中國勞動人民的藝術思想。當今天的我們環(huán)顧四周,生活中很多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都借鑒了吉祥圖案元素,例如潮流服飾、新款家具、廣告代言,甚至是新開發(fā)的小區(qū)樓盤建筑上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元素無處不在。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美的享受,還有著人們對于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也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勞動中用自己的設計表現(xiàn)、傳承著。
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起源于圖形符號、文字、圖騰藝術,也是我國最早最悠久的平面構成表現(xiàn)形式,還在原始時代時期,各種各樣的雕刻圖案就出現(xiàn)在原始勞動人民的工具上,這些圖案不僅記載了當時的勞動生活,還表現(xiàn)出原始人卓越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藝術表現(xiàn)力,具有很強的平面感染力。例如洞穴壁畫、彩陶、夏商周的青銅器、戰(zhàn)國的漆器、秦代瓦當、漢代銅鏡,等等,上面都有著精美的吉祥圖案。傳統(tǒng)吉祥圖案不僅僅起著裝飾作用,還象征著古代勞動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通過那些傳統(tǒng)吉祥圖案,我們可以看到在“稚樸”中流露出對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人們從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的生活中吸取養(yǎng)分,通過自身的理解“模仿自然,超越自然”。這些正是我們平面構成中所強調的自然形態(tài)的構成形式。所謂“自然形態(tài)的構成就是以自然本體形象為基礎的構成形式,這種構成方法保持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通過對形象整體或局部的分割、組合、排列,重新構成一個新圖形”①。一直到今天傳統(tǒng)吉祥圖案還散發(fā)著迷人魅力,這讓我們在感嘆其精美創(chuàng)意的同時,也領悟到最初的平面構成的靈魂。早期的自然形態(tài)構成元素有可能是某種動物元素,這種動物可能是可以食用的、無害的、繁殖力強的,也可能是攻擊性強的。也許是一種植物元素,甚至是當時不可解釋的自然力量元素。但總體上來說,傳統(tǒng)吉祥圖案大都是我們祖先的傳承,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例如龍的吉祥圖案,大家都知道自然界沒有龍這種動物,但是龍是由人們按平面構成中自然形態(tài)構成的原理以自然界中已有的動物為藍本分割、組合、排列,重新構成一個新的動物形態(tài)。它的嘴像馬,眼像蟹,須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獅,鱗像鯉,身像蛇,爪像鷹。它象征著人們對自然的崇拜,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個龍的平面構成圖案也就成為傳統(tǒng)吉祥圖案,并一代代傳承下去。
傳統(tǒng)吉祥圖案反映出每個歷史年代的精神面貌和審美水平,呈現(xiàn)出濃厚的中國文化精神。例如早期出土的彩陶上繪有魚紋、鳥紋、植物紋等圖案,多采用重復構成的形式,都具有象征祭祀或是生殖繁衍的目的,從中可以看出原始人對于平安和健康的愿望。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吉祥圖案,比如在金銀器、漆器和刺繡上出現(xiàn)的一些對場景的刻畫,將動物、人物、生活場景和幾何紋飾融合到一起。秦漢時期,由于當時的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工藝美術有了巨大的發(fā)展,達到了空前的規(guī)模,更注重了點、線、面的抽象,紋樣有渦卷紋、云氣紋等,裝飾圖案有花鳥魚蟲和瑞獸祥鳥,這都體現(xiàn)出了平面構成中的抽象形態(tài)的構成元素?!俺橄笮螒B(tài)的構成是以抽象的幾何形象為基礎的構成形式,即以點、線、面等構成元素,進行幾何形態(tài)的多種組合。這種構成方法是以幾何形態(tài)為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組合排列?!雹跐h代時期的織錦上吉祥圖案已經逐漸形成,例如“萬世如意錦”可以找到平面構成中規(guī)律性的組合,它具有節(jié)奏感、運動感、進深感以及整齊劃一的視覺效果。如重復構成、近似構成、漸變構成等的規(guī)律,這與多年以后埃舍爾的平面作品《鳥》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漢代的吉祥圖案以“四靈”為首,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方位和吉祥的象征,更加注重整體感,形成了獨特的歷史風格和平面構成風格。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當時戰(zhàn)爭不斷,因此佛教盛行,人們在精神上尋找寄托。因此很多吉祥圖案都具有佛教色彩,如飛天仙女,設計上也多采用了重復構成、特異構成、近似構成等形式。如果說吉祥圖案起源于商周,那么它的發(fā)展壯大是在隋唐時期,當時有“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說。題材更是豐富多彩,多來源于生活。例如唐朝的牡丹象征著大富大貴,桃子象征著“壽”,石榴、葡萄象征著多子。再比如“九龍戲珠”“鳳戲牡丹”“喜鵲登梅”等題材常常出現(xiàn)在服飾、瓷器及建筑之中,這些圖案充分反映出人民對于吉祥圖案的喜愛,反映出唐朝的經濟繁榮及人們生活富足的精神面貌。平面構成形式也更加豐富多彩,又出現(xiàn)了放射構成、分散密集構成等平面構成形式。正是因為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來源于人民,為人民服務,也滲透在平面構成元素的發(fā)展中,因此,時至今日,它依然綻放著璀璨耀眼的光輝,依然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有著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元素的平面構成作品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愛,是因為它來源于人民,運用到了人民的生活中。因此在今天的平面構成教學中更應該引入中國的傳統(tǒng)吉祥圖案所具備的人文精神。中國的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人文精神反映出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和風土民情,是廣大勞動人民從生產勞動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傳統(tǒng)吉祥圖案都經歷了歷史的沖刷和沉淀,從而形成了獨特風格和視覺語言的平面表達形式,是我國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另外,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人文精神是與中華民族的性格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中華兒女一直追求的是一種美好、恬淡的生活。表現(xiàn)在人文精神方面,主要就是強調了主客觀統(tǒng)一的美學觀點,將萬物、天地人合一為“和諧統(tǒng)一”,因此“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自然而然地滲透在了傳統(tǒng)吉祥圖案之中。人文化傳統(tǒng)吉祥圖案習慣于“借物抒情”,即把人的情感寄托在物上,體現(xiàn)了中國的“物我同一”的審美觀點,③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一種體現(xiàn)。例如“壽比南山”“松鶴長春”的傳統(tǒng)吉祥圖案其精神內涵就是受道家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昂椭C統(tǒng)一”的構圖方式在平面構成教學中也被廣泛地應用起來。傳統(tǒng)吉祥圖案追求和諧、飽滿、分布合理的布局,即是孟子所說“充實之謂美”,這種充實飽滿的平面構成中的構圖形式,展示出人們對富足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平面構圖形式大多以方和圓為主,屬于對稱構成的構圖方式,例如中心對稱、左右對稱、軸對稱、對角線對稱等,從視覺上給人以和諧莊重的東方美感。
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造型十分注重主次關系,使主要的表現(xiàn)對象和其他表現(xiàn)對象相互襯托又相互區(qū)別,利用了平面構成中的主次分明、疏密得當、虛實分配、大小合理、節(jié)奏和諧、重點反復的構成關系,做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統(tǒng)一中又有豐富的變化,看似將圖案打破分散開,其實是按照更和諧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重新組和,表達出圖形與構成結構的兼顧,從而創(chuàng)造出傳統(tǒng)吉祥圖案精神內涵與平面構成的完美結合。
注釋:
①范小春:《基礎圖形設計(平面構成)》,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
②同上。
③王受之:《世界現(xiàn)代平面設計史》,北京青年出版社,2002年,327-333頁。
劉 璟:天津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Connections between Plane Composition in Design Teaching and Elements in Chinese Auspicious Patterns: a “Human” Perspective
/Liu Jing
In college art education, plane composition is an essential training course. It serves as a preparation for both design programs and painting programs. Therefore, it not only involves composition and latest developments in visual perception, but also implie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be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So, it becomes a major duty for responsible teachers to understand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plane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auspicious patterns, and to blend them well. This paper is just such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inherent and interacting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from a“human” perspective. Hopefully, traditional Chinese auspicious patterns may benefit plane composition teaching as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inspiration; in turn plane composition as a dynamic form may enrich the former remarkably.
plane composi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auspicious patterns; e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