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05-02
一、案例主題
(一)主題
怎樣的課堂教學(或?qū)W習)方式是合適于孩子的教育。
(二)背景
這是一節(jié)鎮(zhèn)級交流匯報課。我在一所農(nóng)村小學任教,在交流日這天和其他學校的教師集中到鎮(zhèn)上小學借用學生上課。我對所教班級學生學情一無所知,也不知道學生能不能敞開心扉與我交流,我們都忐忑著。下面我先來介紹一下本課教育背景:
1.教學內(nèi)容分析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在讀文章,想畫面中,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同時,讓學生感悟描寫的細膩以及語言表達的生動形象,并積累語言;二是讓學生在欣賞美麗的荷花中,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學情分析
我想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fā)達,已初步具備獨立思考,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但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荷塘美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特別是對“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的理解,需要教師好好地引導來體會。
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生字新詞,理解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想象的描寫事物的方法。
4.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與想象,感受荷花的美麗和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學習描寫事物的方法。
5.教學重難點
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tài),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對大自然美的體驗是教學的重點。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時數(shù):兩學時
二、案例描述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感知。
1.師:同學們,荷花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墨客歌頌和贊美的對象,自古以來贊美荷花的文章數(shù)不勝數(shù)。今天我們一起來繼續(xù)學習葉圣陶爺爺寫的《荷花》一課。大家想不想到荷花池邊去看看荷花? 請認真觀看,等下告訴老師你看到了怎樣的荷花?
2.師播放課件荷花視頻,學生欣賞。
3.學生匯報觀看后的感受。
二、品讀語句,感受“賞花美”
1.師:同學們,你們口中的荷花是多么美麗。那么葉圣陶爺爺是怎么形容這一池的荷花的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課件出示圖)師:幽香淡淡也如歌,出水亭亭立碧荷。滿池的荷花千姿百態(tài),“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就像一大幅——生接答:活的畫。
3.師導學:美景如畫,可作者為什么要說是活的畫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細細品讀第二自然段,你從這一段的哪些句子中能夠體會到這是一幅活的畫?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好好體會體會。
4.學生悟讀,體會。
5.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6.全班交流。師:大家讀得很認真,那位同學來說說?
生:我從“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边@句話里體會到了。
(1)師:你是怎么體會到的?(生不出聲)老師知道你心里已經(jīng)明白了,但是嘴里說不出,那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碧綠的大圓盤”指的是什么?
生:是荷葉。
師:你從“碧綠的大圓盤”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荷葉的顏色是碧綠的。
生:我知道了荷葉的形狀是圓的。
生:我還知道荷葉很大。
師:你們真了不起,都感悟到了作者細膩的描寫。那“挨”和“擠”分別是什么意思?
生:是靠得很近的意思。
師:但“挨”和“擠”靠近的程度不同喲,誰能在圖中指出,哪一處是“挨”,哪一處是“擠”。( 生上臺指出來)
師:同桌表演一下“挨挨擠擠”的樣子?!鞍ぐD擠”這個詞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了荷葉又多又密。
師:荷花挨挨擠擠的,多么親熱呀,就像是一群調(diào)皮的孩子,真像是一大幅——生接答:活的畫。
7.師小結:多么可愛的荷花呀,多么富有活力的荷花,讓人忍不住想多看看它們,忍不住想夸一夸它。一起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8.師: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難怪作者會說,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同學們,這位了不起的畫家到底是誰呀?
生:葉圣陶爺爺。(師微笑著搖頭。)
生:荷花自己。(師依然搖頭。)
師:請大家想一想,這荷花長在什么地方?
生:公園里。
生:我知道了,畫家就是大自然。
師:對。正是大自然。因為只有大自然才能賦于各種植物以頑強的生命力,才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畫”
三、啟發(fā)想象,感受“荷花舞”
1.師:聞著撲鼻的香味,看著那千姿百態(tài)的荷花,欣賞著美不勝收的畫卷,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了。同學們,你們想變成一朵怎樣的荷花呢?請大家自由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像:這時,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
2.學生讀書,體會。
四、總結,布置作業(yè):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葉圣陶爺爺?shù)牡膸ьI下,一起欣賞了一池美麗、生機勃勃的荷花。作者把荷花寫得多美啊,請大家回家,學著作者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花,展開想象,寫一寫你喜歡的花。
五、板書
聞: 清香
荷葉 多 綠 大 圓
12. 荷花 看: 活的畫
荷花 冒 形態(tài)各異
想: 變成荷花
三、案例分析
怎樣的課堂教學(或?qū)W習)方式是合適于孩子的教育?教學伊始我就把一池美麗動人的荷花視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配以《出水蓮》的音樂,這美麗的荷花呈現(xiàn)了與課文有關的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融入其中。音樂《出水蓮》渲染出與課文相應的氣氛,使整個課堂教學成為一個整體、一個特定的心理場,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心理,使學生進入具體的課文情境,對課文中的事情引起關注,激發(fā)情感,使之處于一種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為加深其內(nèi)心感受和體驗作好準備。接下來,我拋出“作者為什么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yōu)美詞匯的積累,更好地抒發(fā)了學生的情感。
首先,對有些重點字詞的理解,對語言文字的體悟不夠,訓練不到位。比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苯虒W時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這個“冒”還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字呢?怎樣長出來才可以叫冒出來?學生懂得“冒”有長、鉆、伸的意義,不過用“冒”又比這些詞好,可具體好在哪里似乎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雖然小結時,我點明“冒”把白荷花寫活了,讓荷花在這一片綠色的荷葉中突現(xiàn)出來,形象地表現(xiàn)了白荷花的艷麗奪目、卓爾不群。但從學生的表情來看,很多學生還是似懂非懂,還是無法體會其精妙,這時我沒有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如讀一讀,演一演等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
其次,沒有面向全體學生,部分學生沒有或很少參與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力求全體學生參加,這堂課上的情況是大部分口頭表達能力較強、學習較好的學生發(fā)言機會較多,能多次回答問題,多次操練 ;仍有一部分學生做旁觀者。我在課堂上早已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但在嘗試一兩次之后放棄了。我想他們有可能不愛發(fā)言,也有可能是差生。因為這是一節(jié)公開課,有老師和領導聽課,我怕時間浪費在這些學生身上,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不了教學任務。課后,我心懷愧疚。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針對學生這種個體間的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基礎之上提高競爭意識,循序漸進地進行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突破,以達到對目標的實現(xiàn)。讓其身心健康、和諧的發(fā)展,最終為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目標“個個發(fā)展,人人成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我想,只有認真思考,努力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我一定會找到適合孩子教育的課堂教學(或?qū)W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