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豐都縣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 秦明秀
“APAR模式”在教師培訓中的使用例談
重慶市豐都縣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 秦明秀
本文以一次“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及實踐”的培訓案例為載體,介紹了“APAR”模式在教師培訓中的應用。
APAR模式;教師培訓;案例
目前,全國大力開展教師繼續(xù)教育,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在重慶市的繼續(xù)教育項目里,第二期田家炳基金會扶助重慶小學英語教師培訓項目(以下簡稱“田家炳項目”)由重慶市第二師范學院承辦。在這個培訓項目里,最讓培訓者受益的就是“APAR模式”。
筆者作為一名區(qū)縣教研員,感受到了“APAR模式”的魅力,在學習和實施培訓過程中獲益匪淺。傳統(tǒng)的講座往往是培訓師坐在臺上一頁頁地翻PPT,互動和實作演練都很少,而“APAR模式”能讓培訓者參與、親身體驗和互動,在培訓中通過思考和練習習得新的方法和理念。
那么,如何在培訓中使用“APAR模式”,達到培訓的高效呢?筆者對此進行了如下探究。
2.1 “APAR模式”的含義
A代表Awareness-raising;P代表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Analysis-Conclusion);A代表Application;R代表Reflection。
2.2 “APAR模式”各步的具體含義
Awareness-raising: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selected teaching/learning issue and discuss/share approaches to it.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Analysis-Conclusion): to focus on the main ideas of the area with which you are dealing and to make these ideas explicit.
Application: to give the teachers the opportunity to apply/practice the new ideas themselves.
Reflection: to check trainees’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ideas mainly through analysis of their ability to apply them.
2.3 “APAR模式”的操作解讀
2.3.1 Awareness-raising
通常通過提問,喚醒受訓者對要學習領域的一些相關知識,讓他們在小組討論與互動中激發(fā)已有知識,同時讓培訓師了解他們的知識基礎,以便在培訓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培訓師遵循KWL【即培訓者“已知(know)——想知(want)——最后能學到什么(learned)”】原則進行培訓。
2.3.2 Presentation-Analysis-Conclusion
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是培訓師直接灌輸給受訓者的,而是讓他們通過案例呈現(xiàn)、案例學習,然后分析、總結(jié)提煉出來的。
2.3.3 Application
在受訓者了解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后,通過實踐體驗運用來檢驗所學的情況。
2.3.4 Reflection
通過成果展示,讓學員反思自己的收獲及不足,以便在后續(xù)的學習中進行改進。
筆者在學習了“APAR模式”后,前往大足區(qū)對其小學骨干教師進行了“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及實踐”的講座培訓?,F(xiàn)將培訓案例呈現(xiàn)如下:
3.1 培訓內(nèi)容
本次講座的培訓內(nèi)容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及實踐。
3.2 培訓目的
(1)讓各位教師明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目的;
(2)向各位教師介紹三段式閱讀教學方法,并清楚各段的目的和策略;
(3)幫助各位教師學會設計閱讀課型。
3.3 “APAR模式”運用
3.3.1 Awareness-raising
說一說,議一議(分組討論)
(1)小學閱讀教學的目的是什么?
(2) 閱讀教學中有什么問題和困惑?
[點評]:通過問題呈現(xiàn)激活學員相關的知識,并引導學員說出自己的困惑,以便在培訓中有的放矢,體現(xiàn)了“APAR”模式中的“Awarenessraising”。
3.3.2 Presentation-Analysis-Conclusion
(1)分析教學目標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為例,讓受訓者分析本課教學目標。
(2)課程標準閱讀技能目標
一級:① 能看圖識詞;② 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③ 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
二級:① 能認讀所學詞語;② 能概括拼讀的規(guī)律,讀出簡單的單詞;③ 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④ 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⑤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⑥ 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閱讀(基本技能)一至二級:① 能根據(jù)圖片等提示認讀;② 基本理解大意;③ 理解語篇主要內(nèi)容;④ 借助圖片理解具體信息;⑤ 朗讀。
(3)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① 學生能夠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兩張便條,完成讀后選圖的活動;② 能夠參考范例,在有意義的語境中填充單詞,完成一張留給機器人的便條;④能夠綜合運用本單元的核心詞句。
(4)閱讀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閱讀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包括讀前活動p r ereading;閱讀活動while-reading;讀后活動postreading。
① 讀前活動(pre-reading)
主要目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激活或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引出話題;為進一步閱讀解決理解上的語言障礙。
常用策略:背景介紹、頭腦風暴、現(xiàn)實關聯(lián)、新舊聯(lián)系、問題設疑(如:prediction)。
讓受訓者分組討論,設計五年級上冊Unit 3 Read and Write的讀前活動。
以下是一個相關教學案例:
Activity 1: 30 Seconds Non-stop Talking.
Activity 2: Free talk.
T: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S: My favourite food is _____.It’s/They’re _____.
Activity 3: Show students a robot named Robin.
② 閱讀活動(while-reading)
主要目的:“閱讀活動”階段以學生閱讀為主。為了保證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必須交待清楚閱讀的任務。該階段所設計的活動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為目標。
常用策略:瀏覽文章以了解大意(判斷);捕捉具體信息(選擇、填空);將信息圖表化;記錄文章要點或具體信息;分析文章結(jié)構;回答各種問題(展示型、參閱型、評估型);將事件排序;根據(jù)上下文推測。
請各位受訓者分組討論,設計五年級上冊Unit
以下是一個相關教學案例:
Activity 1: Listen and answer.
Q1: What’s Wu Yifan’s favourite food, why?
Q2: What’s Wu Yifan’s favourite vegetable?
Q3: What’s grandpa’s favourite food, why?
Activity 2: Read silently and tick or cross.
a.Wu Yifan doesn’t like beef, but he likes chicken.()
b.Wu Yifan doesn’t like salad.()
c.Grandpa likes vegetables, but he doesn’t like carrots.()
Activity 3: Act in pairs.Talk in pairs(同桌討論).If you are Robin, what will you cook? Read and tick the right picture.
Activity 4: Read it better.
閱讀課型讀中活動過程建議:
整體粗讀,理解語篇大意;分圖、分段細讀理解;學生找出自己不會的詞,教師利用圖畫、板書呈現(xiàn)新詞,通過伙伴學習,使用工具書、上下文材料、插圖輔助等方式幫助學生解決;整體重讀,開展相關的討論活動,深層理解,領悟思想;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朗讀的指導。
③ 讀后活動(post-reading)
兩個目的: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進行各種思維活動,鼓勵學生將所閱讀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經(jīng)歷、知識、興趣和觀點聯(lián)系起來;學習語言知識,并將閱讀技能與其他語言技能進行整合,對學生進行綜合語言能力訓練。
常用策略:復述、對話、采訪、角色扮演、填空、聽音及跟讀、改寫/仿寫課文。
讓各位受訓者分組討論,設計五年級上冊Unit 3 Read and Write的閱讀后活動。
以下是一個相關教學案例:
Activity 1: Write to Robin.
Activity 2: Cooking is fun.播放一段關于cooking的視頻。
[點評]:以五年級上冊Unit 3 Read and Write為教學案例,通過問題的方式引導學員學習相關知識,并根據(jù)相關的知識進行運用,同時給出案例引發(fā)思考和對比,體現(xiàn)了“APAR”模式中的“presentation”環(huán)節(jié)。
3.3.3 Application
請各位學員完成六年級上冊Unit 5 Read and Write的教學設計。
[點評]:通過五年級上冊Unit 3 Read and Write的案例學習后,培訓師給出任務讓學員分組進行實踐操作,并進行小組展示,以引發(fā)學員思考和對比,體現(xiàn)了“APAR”模式中的 “application”環(huán)節(jié)。
3.3.4 Reflection
在學員展示完案例設計后,培訓師通過提問“What have we got in this session?”“How can you localize it in your class?”帶領學員梳理所學知識以及運用策略。
[點評]:通過學員展示檢驗所獲,并帶領學員反思自己所得,體現(xiàn)了“APAR”模式中的“reflection”環(huán)節(jié)。
不同于以往常見的講座模式,“APAR模式”使學員在體驗中學,從做中反思,真正體現(xiàn)了培訓模式上的一次改革——以學員為中心,培訓師只是引導者、喚醒者。
張琦.2014.Teaching reading to young learners[Z/DK].成都:成都師范學院.
周利君.2014.Intro to APAR[Z/DK].重慶:重慶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