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再發(fā) 林貴鶯(寧德第五中學,福建寧德352000)
?
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題“四步”答題策略
陳再發(fā)林貴鶯
(寧德第五中學,福建寧德352000)
解答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題應遵循“四步”答題策略:明確設問,把握中心;讀懂材料,找準信息;聯(lián)想教材,結合實際;分點分段,簡要全面。這“四步”答題策略有助于學生打開解題思路,提升解題能力,找到解題鑰匙,從而更好地完成對政治材料分析題的解答。
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題;答題策略
近年來,高考文綜政治試卷中的主觀題均以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xiàn),注重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等能力。材料分析題一般由背景材料和設問兩部分組成,以問題為中心,以背景材料為載體,設置情境,提供信息,考查學生的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考生要從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分析、推理與歸納,并將教材知識與背景材料有機結合,把握他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是答題的基本要求。本文以2015年全國新課標I卷(文綜)第38題第1小題為例,探討材料分析題的“四步”答題策略。
解答材料分析題必須做到準確、完整,有的放矢。在審題時,先審設問,然后帶著問題回看材料[1],從而抓住設問與材料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不僅有助于快速、高效地讀懂材料、找準信息,而且有助于明確設問的完整內(nèi)容,包括考點的范圍、主體的角度以及所要闡釋、論證和探究的特定問題,進而準確把握問題的中心,即是什么、為什么或怎么辦?也就是說,審設問要抓住“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里的“一個中心”指準確把握問題的中心,“兩個基本點”指考點的范圍與主體的角度。
以2015年全國新課標Ⅰ卷(文綜)第38題第1小題為例,先審設問:“結合材料一和所學政治知識,說明政府應該如何強化預算管理。(12分)”從這一設問中,可提煉出“一個中心”:如何強化預算管理,這屬于“怎么辦”的范疇,屬措施類的試題。還可提煉出“兩個基本點”:一是“結合材料一和所學政治知識”,明確了范圍,包括材料所涉范圍及考點所涉范圍;二是“政府”,明確了主體,要從政府行為的角度切入。然后,帶著問題去看材料,才能更好地“讀懂材料,找準信息”。
讀懂材料是審題解題的基礎,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材料一般是文字、圖表或漫畫等。讀文字材料可采用分層法(即根據(jù)標點符號或段落大意劃分層次)、主干法(即找出關鍵詞句把握主干)、倒讀法(即先審設問、再讀材料,把握含義)等。讀圖表材料要先讀表題;再讀表的內(nèi)容并加以縱橫對比(橫向找差距,縱向看變化),而且要結合理解特定年份的意義,比如1949年(新中國成立)、1978年(改革開放)、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2年(黨的十八大)等,這些特定年份所隱含的知識對正確理解圖表內(nèi)容具有重要的“信息啟發(fā)”意義;最后還要讀表注,并讀懂它與圖表主體內(nèi)容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讀漫畫材料也要先讀漫畫題目,再讀圖畫并理解其寓意??傊?,要通過閱讀試題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材料中的時空范圍、關鍵性詞語、整體背景、設問的切入點、答題要求甚至分值,進一步明確問題的中心,完整準確地把握其層次、范圍,也就是要善于從背景材料、設問及其內(nèi)在聯(lián)系中找準信息,然后緊扣題意,組織答案。
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Ⅰ卷(文綜)第38題第1小題,要求回答“政府應該如何強化預算管理”。而在《政治生活》教材中,并沒有直接講述關于財政預算管理的知識,因此,答案就要在材料中尋找,這也體現(xiàn)了對學生“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材料一有兩小段:
2014年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guī)定,“經(jīng)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預算,非經(jīng)法定程序,不得調(diào)整,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支出必須以經(jīng)批準的預算為依據(jù),未列入預算的不得支出”。
為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精神,按照新修訂的預算法,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財政部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預算執(zhí)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級政府為預算法的落實進行了積極探索。
第一段主要強調(diào)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規(guī)定:“未列入預算的不得支出?!斌w現(xiàn)了政府必須嚴格執(zhí)行人大批準通過的預算,依法強化預算管理。第二段分別從國務院、財政部、地方各級政府三個角度強調(diào)政府加強預算管理的措施,從“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中可以提煉出政府要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從“財政部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預算執(zhí)行管理的通知》”中可以提煉出政府要加強財政支出預算執(zhí)行管理;從“地方各級政府為預算法的落實進行了積極探索”中可以提煉出政府要落實預算法。通過對本題材料的解讀,找準材料信息,才能進一步“聯(lián)想教材,結合實際”。
在緊扣題意、組織答案時,首先要聯(lián)想教材,運用符合題意的教材語言即理論觀點或考點知識加以分析說明,聯(lián)想教材,回顧知識體系,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注意教材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外延遷移。其次,還要結合實際,包括時政實際和材料實際,運用時政語言和材料語言加以分析說明。[2]根據(jù)“當前國內(nèi)外重大時事”“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政府在現(xiàn)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等積累時政語言,從材料出發(fā),歸納材料語言,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統(tǒng)一。
以2015年全國新課標Ⅰ卷(文綜)第38題第1小題為例。提煉出問題后,根據(jù)設問,從《政治生活》政府的角度來來組織答案,且分值在12分,這一般要組織3-4點答案。首先,聯(lián)想教材,回顧關于“政府”的知識體系,包括“性質宗旨原則、職能作用、依法行政、需要監(jiān)督、政府權威”等內(nèi)容,政府的做法主要涉及履行職能,依法行政,接受監(jiān)督等;其次,結合實際,根據(jù)材料實際,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嚴格執(zhí)行人大的預算,完善預算制度體系,要加強財政支出預算執(zhí)行管理,還要自覺接受監(jiān)督;在理清了知識體系后,再結合材料語言,主要從政府該“怎么辦”的角度來思考并組織答案。聯(lián)想教材得出要點后,就要考慮在組織答案時如何做到“分點分段,簡要全面”。
組織答案時,應當觀點明確,表述清晰,邏輯嚴謹。這就要求答案準確使用政治術語,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做到要點化、序號化、段落化,[3]即分點分段;同時,答案的組織還要求簡明扼要,點到為止,切忌同語反復,拖泥帶水,又要全面完整,多角度、多層次作答,力求不漏要點,即簡要全面。特別是要注意根據(jù)考點知識范圍的大小,靈活運用適度原則來確定答案要點的多少和每個要點語言的多少。一般情況下,對于考點知識范圍較大的,其答案要點相對就較多,每個要點的語言可較少,三言兩語,點到為止即可,也就是說“大題可小做”;而對于考點知識范圍較小的,其答案要點相對就較少,該答案要點的語言可稍多,就應深入具體地分析說明與題意相關的考點知識內(nèi)容,也就是說“小題可大做”。
還是以2015年全國新課標Ⅰ卷(文綜)第38題第1小題為例,這題目屬于“大題小做”的類型。可以從“政府”的多個角度切入,每個角度要做到要點明確、簡明扼要。根據(jù)前三步分析,運用政治術語,可以歸納出試題答案。首先,政府要依法行政,嚴格執(zhí)行人大審批通過的預算。其次,政府要履行經(jīng)濟建設職能,要完善預算制度體系;要按照預算法的要求,編制和執(zhí)行預算。再次,政府要完善內(nèi)外監(jiān)督體系,自覺接受監(jiān)督,運用行政手段,強化預算監(jiān)管;公開預算,增加透明度,接受權力機關監(jiān)督和社會監(jiān)督等。這樣組織有助于答題時做到分點分段,簡要全面。
上述四個步驟的方法要領體現(xiàn)了唯物論(從題意的實際出發(fā))和辯證法(用聯(lián)系、發(fā)展和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有機統(tǒng)一,四個步驟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掌握了“四步”答題方法要領,有助于打開解題思路,提升解題能力,找到解題鑰匙,從而更好地完成對政治材料分析題的解答。同時,任何方法都要立足于一個根,那就是夯實基礎,只有以基礎知識為根,突出主干知識,把握知識體系,輔之以正確的答題策略,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1]武翠敏,王彥芳.從“畫龍點睛”到“點睛畫龍”——談提升主觀題審題能力[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4).
[2]施紅,沈忠雷.應對“3+X”考試的教學原則[J].地理教育,2002(6).
[3]韓金滿.如何解答材料解析題[J].中小學教育,2011(1).
(責任編輯:黃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