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濤
【摘 要】 文章論述了毛澤東對儒家重民、利民、親民的民本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將儒家民本思想與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的建設實際相結合,首先明確了“民”的范圍,其次,提出黨的群眾路線,再次,提出制度保障民本權利,即各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合法有效途徑。
【關鍵詞】 毛澤東;儒家;民本思想;實踐
儒家民本思想是儒家治國理政的理論核心,對中國歷史的向前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理論貢獻。毛澤東一直很重視對傳統(tǒng)儒家民本思想的學習與繼承,并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繼承了儒家民本思想的重民、利民、親民的基本民本思想,做到了與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彰顯了儒家民本思想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毛澤東對儒家民本思想的發(fā)展
密切聯系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和中國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毛澤東一直重視的,他強調要學習和發(fā)揚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毛澤東在1938年10月的《論新階段》一文中,指出:“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是學習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進行批判性的研究。我們這個民族有它自身的特點和許多珍貴的地方。相比較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能切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要進行總結,延續(xù)這珍貴的禮物,這能引導我們進行當前的運動?!盵1]1940年1月,他進一步說明了需怎樣批判性地總結和繼承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遺產:“在長期封建的社會中,中國創(chuàng)造出許多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發(fā)展民族新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前提清理歷史文化的進程,剔除糟粕,吸收精華,不能全盤接收,必須區(qū)分古代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盵2]毛澤東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和立場,從歷史民本思想中吸取了許多關于人民民主的精華,并基于改革和發(fā)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迎來了中國歷史民本思想的新高潮。
1、發(fā)展儒家重民思想
1927年3月,毛澤東在作題為《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報告中,提出: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放手發(fā)動群眾和尊重群眾為首創(chuàng)精神的革命思想。[3]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強調:“只有人民才能創(chuàng)造歷史?!边@一科學論斷,闡釋了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指出了人民群眾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力量根源。人民群眾是促進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中國的改革與發(fā)展的源泉是意識到社會歷史的主體是人民群眾。毛澤東認為,正確、科學的傳統(tǒng)儒家民本思想是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創(chuàng)造者地位,
2、發(fā)展儒家利民思想
毛澤東人民利益論思想的基礎是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毛澤東對民本思想的發(fā)展,也是與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根本區(qū)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必須時刻緊密聯系群眾,就必須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fā),就必須與人民、與黨的領導保持一致,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4]“共產黨人的所有行動,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以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的為最高標準”。[5]中國共產黨要通過大力解放生產力和發(fā)展生產力來滿足人民群眾的發(fā)展需求,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毛澤東曾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方針,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中發(fā)揮作用的程度關鍵在于政策和方針是束縛還是解放生產力的。”這說明了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集體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已經將傳統(tǒng)的儒家民本思想融入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使命。這標志著傳統(tǒng)的儒家民本思想開始轉變?yōu)橐浴盀槊瘛薄ⅰ袄瘛?、“富民”等理念的新的愛民觀。毛澤東曾說過,“必須讓人民得到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物質福利”,這就是我們黨的基本路線與根本政策。想要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就必須給人民群眾帶去實實在在的好處。
3、發(fā)展儒家親民思想
毛澤東認為,如果要落實民本思想,就要給人民群眾相應的民主權利,真正做到“主權在民,以民為本”,才不會讓落實民本成為一個空口號。如何親民,是毛澤東民本思想的核心。1939年5月,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的演講中,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主義制度”的理論設想。毛澤東仔細研究之后,在《新民主主義論》和《論聯合政府》兩篇文章中進一步指出,新中國必須“建立一個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以人民群眾為基礎的民主聯盟的國家制度”。[6]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文中都詳細說明了人民民主論的核心思想。他一直強調,政府的權力根源于人民的信任與委托,同時,政府權力也要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領導干部必須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人民權力,只有真正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體現人民群眾的意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促進社會發(fā)展,實現大多數人的幸福。
二、毛澤東對儒家民本思想的實踐
毛澤東踐行的儒家民本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民本思想,要研究的核心問題是怎樣切實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實現主權在民、以民為本。與傳統(tǒng)儒家民本思想踐行的區(qū)別在于,毛澤東延續(xù)的民本思想是以人民群眾為基礎的,強調人民群眾是社會生活的主體,應該擁有至高的權力,其他權力是從人民權利中衍生來的,為人民權利服務的,它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毛澤東對傳統(tǒng)儒家民本思想的超越在于明確“民”的內涵范疇,在于提出群眾理論,在于制度保障民本權利。
1、明確“民”的內涵范疇
在中國封建的宗法制社會中,臣民的思想、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不可能獨立存在,“民”的內涵范疇始終是一個模糊且抽象的統(tǒng)一體。何謂“民心”,在封建宗法社會中,是靠封建統(tǒng)治者依靠專制統(tǒng)治的話語權而定義。因此,封建社會的“成王敗寇”也成了封建社會的政治律則。毛澤東曾指出,“人民群眾”這一概念是一個歷史的范疇,“人民群眾這一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泵珴蓶|說:“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疇?!边@一科學而準確的概括,明確了“民”的真實內涵范疇,這讓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人所代表的“民心”、所體現的“民意”成為能夠量化并具體化的存在,掙脫了儒家民本思想中封建舊思想的束縛,使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民思想觀念具有特色鮮明的理論現實性與思想階級性。
2、黨的群眾路線的提出
毛澤東曾科學地指出:“在黨的實踐工作中,但凡正確而科學的領導,必須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和到群眾中去。簡單地來說,就是首先要收集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再對意見進行研究,做出科學而正確的決策。然后回歸群眾,在人民群眾中加以宣傳,使人民群眾能夠支持并付諸于行動,并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檢驗黨的決策的正確性與科學性。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指導實踐,提高認識,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7]毛澤東一直強調,中國共產黨的路線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路線。群眾路線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認識路線,它是共產黨必須堅持的認識方法。它還是一條工作路線,它是共產黨必須堅持的根本的領導方法與根本的工作方法。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的產物,既體現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又體現了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國情。群眾路線的正確提出與科學概括,充分散發(fā)著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辯證法的理論光芒,同時也標志著毛澤東民本思想的理論化與具體化。
3、制度保障民本權利
毛澤東對制度保障民本權利,不僅僅是要求各級黨員干部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職業(yè)道德與素養(yǎng),代表人民群眾的真實意志,更重要的是要求在各項法律和制度中保障民本權利,維護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在中國革命時期,為了促進革命的發(fā)展,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中國共產黨一直重視自身制度建設。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民本思想的制度化,標志著民本權利的制度保障得以實現。隨著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不斷向前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體現了毛澤東注重用制度來保障民本權利的實施與實現。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下,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以制度形式來保障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政治權利,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下,中國公民具有法律賦予的各種政治自由,具有法律賦予的各項政治權利。人民能夠依靠法律,以法為本,通過各種合法的形式與途徑,來參與、管理國家的各項事務,包括政治參與、經濟參與、文化參與等,各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合法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侯云灝.馬克思主義史學對中國革命的重要貢獻及其基本特點[J].學術研究,2001.12.19-24.
[2] 張鐸.探析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中的新文化觀[D].廣西大學,2012.
[3] 彭國昌.保持中國共產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 賀豐.毛澤東對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繼承和超越[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108-112.
[5] 趙陽.論中國共產黨的以人為本思想[D].青島大學,2011.
[6] 戴先英.論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理論淵源與現實啟示[J].學理論,2014.34.23-24+38.
[7] 李金河.毛澤東統(tǒng)戰(zhàn)思想的核心要素及時代意義[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