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開發(fā)區(qū)蓬欣幼兒園 沈靜憶
試析小班幼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江蘇省昆山開發(fā)區(qū)蓬欣幼兒園 沈靜憶
小班幼兒 早期閱讀 培養(yǎng)
學前教育階段是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早期閱讀習慣的關鍵期,孩子發(fā)展具有連續(xù)性、階段性、差異性,幼兒時期孩子的可塑性很大。中國近代就教育家陳鶴琴指出:人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是在幼年時期養(yǎng)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特別注意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閱讀習慣有好有壞,所以我們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加以正確的糾正,對良好的閱讀習慣加以強化培養(yǎng),在最關鍵的幾年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錯過這一階段再給予矯正或補救,往往會事倍功半,難以達到想要的效果。
對于不同年齡特點的幼兒應該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小班幼兒在閱讀時,要求就做到愛護圖書、有耐心、安靜的閱讀,不破壞圖書,喜歡圖書。到了中班就要求幼兒能夠說出所看圖書的內(nèi)容,愿意講故事、分享自己的故事等活動。而到了大班則要求幼兒能夠積極參與閱讀活動,有自己比較喜歡的閱讀方式;能用多種教材、工具、或者不同的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象。每個年齡段都有適合教師培養(yǎng)的重點,這些內(nèi)容都必須要從小班開始循序漸進,如果一開始沒有給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一旦形成了不好的閱讀習慣,就會讓成人產(chǎn)生期待性效應,那么就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fā)展。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要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制定出明確的班規(guī)以約束孩子的行為。在制定規(guī)矩時,教師要從發(fā)號命令的角色中走出來,創(chuàng)建一個公平公正的教育環(huán)境。例如在進行活動前要和幼兒談話,告訴幼兒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幼兒正處于他律道德階段,皮亞杰指出:他律道德階段的幼兒認為規(guī)則是萬能的不變的,他們方面尊重權威,以成人的道德判斷標準作為自己的判斷標準。陳鶴琴指出:“積極地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的多。”我相信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教師鼓勵表揚出來的,而不是在責罵中形成的。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口頭的贊揚和物質的獎勵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甚至到了大班上學期,孩子也很熱衷于老師的“小貼畫”獎勵。比如,在一次繪本教學活動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請幼兒創(chuàng)編小鴨子的動作并樂于到前面來展示給大家看。在進行到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我請小朋友到前面來表演,他們都不愿意上來表演。那些在下面做的很好的小朋友到前面來表演時,都很扭捏不好意思。當我提出老師會獎勵給到上面來的小朋友小貼畫時,孩子們都很積極,做的動作既形象又夸張。我看到了平時活動中不愛交流的孩子都舉起了自己的小手。
教師要尋找適當?shù)闹薪閬磉M行教育。如孩子感興趣的現(xiàn)象、人、事、物,以及幼兒崇拜的對象,作為幼兒教育的中介。利用孩子們之間最基本的交往讓他們相互學習、彼此教育,這也是教育活動中比較常用的方式。孩子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往往是在觀察別人的言行,別人所受到大的獎勵或者批評往往會影響孩子學習或者抑制某種行為。記得有一次,全體的孩子都在吵,我說什么都沒用,而張晞彤小朋友安靜的看書,沒有一點點聲音,這時我說:“因為張晞彤沒有聲音,所以我要表揚他!”這時全班突然仿佛都想爭著被我表揚一樣安靜了,于是在我這個表揚的行為后,我經(jīng)常能看到孩子安靜的看書,主動把書本放進書架整理亂掉的書本等。孩子們天性是喜歡模仿的,特別是他身邊的同伴,有時候只是需要老師一句表揚的話,他們就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當孩子們做的很過分的時候,應該及時制止,并予以小小的懲罰。孩子犯錯,可以讓他在旁邊坐著反思或不允許他參與,幼兒受到懲罰后會收斂很多。這些不愉快的刺激的增加會使幼兒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但我個人并不提倡懲罰,教育幼兒還是以鼓勵、支正面教育為主。
一個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下定決心很容易,但堅持很難。在這個過程中,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很樂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把它當成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興趣會越來越淡。特別是小班的孩子,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幫助,比如我們班的孩子在看書的時候喜歡把書本弄的到處都是,每次在挑書本的時候,都會發(fā)出很響的聲音,而自己卻渾然不覺。這個時候我會和他們好好的談一談,讓他們知道這樣把書本弄來弄去,發(fā)出很響的聲音,積木會不開心的,這樣,他們就不想再跟小朋友玩了。讓他們覺得是自己不愛護書本,書本才不和自己玩的。而后我會教他放書本的正確方法,如果在我教育之后,還有的孩子有不愛書本的行為,那么我就要及時制止并重點教育,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會表揚他,強化他的正確行為。老師要把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滲透到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一方面要進行教育,另一方面要提示、引導孩子們每天做到。例如在老師用完書本后,以親身示范的行為告訴幼兒,老師也把書本放整齊。
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兩大方面,這兩大方面對幼兒的影響必須同方向、同步調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不少家長反應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和家里的表現(xiàn)截然不同。這種現(xiàn)象表明,家園在教育上存在著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兒園表現(xiàn)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為了達到家園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園雙方要圍繞著孩子的發(fā)展經(jīng)常聯(lián)系,相互溝通,讓家長了解具體教育目標及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與幼兒園取得共識,從而使家園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良好的閱讀培養(yǎng),不是這三兩句就說的清道的明的。要想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做一個計劃是有必要的。在努力地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的進步是呈螺旋狀的,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幫助幼兒最終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到六歲是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而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如此,我們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來進行閱讀活動。學前教育是教育基礎中的基礎,而學前教育又是從小班開始的,小班的教育對于孩子好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就顯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