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璇 徐麗萍 郭鵬 王月健
摘 要: 為了培養(yǎng)高素質、實踐能力強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yè)人才,本文通過分析專業(yè)基礎課——土地法學課程的教學現狀,針對其理論多、內容枯燥、實踐少的特點,建議將模擬教學方法引入土地法學課程當中。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操作性較強的土地法學課程情景模擬教學設計方案并舉例予以應用,闡明了模擬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增強模擬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 土地法學 情景模擬教學 教學模式
當前,培養(yǎng)高素質、實踐能力強的人才已經成為國家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在《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各高校要充分認識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統(tǒng)籌推進實踐育人各項工作。土地資源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專業(yè),要求學生不僅掌握豐富的管理理論,還需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土地法學是土地管理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其講授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土地管理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和實踐能力。要提高土地法學的教學質量,必須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都要精心設計,案例教學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1]。多年來土地法學這門課程一直采用以理論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學生掌握了大量理論知識,卻無法在實踐中應用,從而使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相脫節(jié)。因此,筆者認為在土地法學課程中應強調構建和實施情景模擬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
情景模擬教學法是建立在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方法論近期的研究熱點問題,其指導思想是在理論授課之后,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模擬—實踐反饋”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應用較為簡單的理論在復雜或不確定環(huán)境下完成正確操作或提高成功操作概率的能力[2]。情景模擬教學能夠讓學生在一種仿真環(huán)境中體驗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令學生自覺在當中鞏固、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十分符合現代高校教育中要求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素質的要求。因此,在土地法學教學中引入情景模擬教學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土地法學課程開展模擬教學的意義和作用
1.實施情景模擬教學是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性質的需要
土地法學是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其主要內容包括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制度、建設用地管理法律制度等。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執(zhí)法和從事土地監(jiān)察的能力,為獨立處理土地違法案件,調處土地糾紛,參與土地行政訴訟等活動打基礎。目前土地法學這門課程仍以傳統(tǒng)的教師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為主,這種模式不僅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理論知識,反而由于缺乏實踐,導致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將學校中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模擬教學法,令學生鞏固理論知識,更加深入地掌握理論知識,最終實現靈活運用的目標,實現土地資源管理專業(yè)培養(yǎng)管理與應用能力相結合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2.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土地法學是學生入學以來接觸到的第一批專業(yè)課,是學好以后其他專業(yè)課的基礎。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培養(yǎng)學生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yè)的興趣,將會為今后其他專業(yè)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由于此課程理論部分占的比重很大,對于非法學專業(yè)并且從未接觸過實際事務的學生來說,要想掌握這些晦澀難懂的理論非常不易。引入模擬教學法,在模擬情景當中,讓學生體驗到仿真的土地糾紛處理、土地行政復議等過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模擬教學法教學方案的設計及內容分析
已有學者將情景模擬教學模式劃分為六個步驟[3]。筆者根據土地法學課程的理論性及專業(yè)性較強的特點,將其優(yōu)化為4個階段:理論教學、情景模擬設計、實施情景模擬、總結評價。
1.理論教學階段。本階段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似,教師按照教學計劃與教案,將理論知識傳授與學生,在需要實施模擬教學的章節(jié)重點強調。
2.情景模擬設計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包括確定主題、設計情景和人員組織。主題是根據理論知識的重要程度和學生的興趣而確定的,例如建設用地管理制度當中的土地征收制度。根據主題進行情景的設計,情景的設計不宜過于簡單,否則將失去演練的意義,最好有一定的復雜程度,讓學生有一定的發(fā)揮空間,在情景中能夠提出不同的見解。在設計好情景之后,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設置角色數量、說明角色背景及角色之間的關系。
3.實施情景模擬階段。學生根據事先設置好的角色實施情景模擬表演,未參加表演的學生需認真觀看,找出表演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認真觀看,隨時控制整個表演主題、控制表演秩序,避免出偏離主題的現象。
4.總結評價階段。在情景模擬接受后,要進行總結與評價,包括學生和教師兩方面的總結和評價。首先由學生對自己的表演情況進行小結,包括對角色的理解,在表演中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回答和決定,以此重新整理知識點、理清思路。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情景模擬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總結。針對表演情況,對每個角色進行評價,指出成功與不足之處,修正學生在表演中間的錯誤,再次強調重要知識點。教師評價的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從模擬活動中吸取教訓,提高專業(yè)技能,提高專業(yè)素質[4]。
筆者按照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興趣較濃的土地征收為例,設計情景模擬設計方案(如圖1)。
三、模擬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適用范圍。并不是所有課程內容都適合采用模擬教學法,有些理論性較強的內容,例如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法律制度,就不適合采用此方法,應針對一些需要學生重點掌握且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實施。例如土地征收、土地承包經營權、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拍掛等。另外,由于受到總學時的限制(例如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yè),土地法學課程只設置32學時),若每次理論教學之后都實施一次情景模擬教學,則耗時較長,總學時將會超出32學時的限制。
2.教師角色定位。在實施情景模擬的過程中,教師要完成自身的角色轉變,由過去的“主演”向現在的“導演”角色轉變[5]。教師不應過多干涉學生的表演過程,而應轉變?yōu)樵谟^看時發(fā)現學生由于掌握知識不夠扎實而導致決策錯誤,在總結與評價階段,對于比較典型的、重要的問題,加以糾正和點評。對于過程中出現的偏離主題等突發(fā)情況,應及時做出正確的處理,把控情景模擬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教師可為自己分配角色,適當適時地參與到情景模擬當中。
3.實施結構。模擬情景的實施不一定在某個章節(jié)之后立刻實施,而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在一個知識點后實施,也可以將幾個章節(jié)相關知識點進行綜合,設計出相對復雜的情景進行模擬實施。情景的模擬應突破固定的情景劇的表現形式,可以通過辯論、演講等多種形式體現。
4.準備時間。情景模擬的目的是通過仿真練習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學會靈活運用。因此,在實施前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收集資料、復習知識點、熟悉角色。但注意準備時間不應過長,過長可能導致學生在課下按照既定的劇本編排,為了表演而表演,甚至是為了獲取一定的平時成績而將情景模擬變?yōu)橐环N形式化的表演,從而偏離了在情景模擬中思考、靈活應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利根,梁亞榮.精心設計案例教學培養(yǎng)應用型土地法學人才[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3,(6):17-18.
[2]韋燕飛,周興,嚴志強,等.模擬教學法在“土地規(guī)劃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39-142.
[3]楊延嬌.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情景模擬教學模式的構建及應用[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5):91-92
[4]董瓊華.情景模擬教學中的若干問題研究[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2).
[5]周斌,程宏偉.論工商管理模擬教學特征及教師角色轉化[J].教育與現代化,2007,(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