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啟蒙視野中的莊子*

        2016-04-14 03:31:04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啟蒙

        陳 少 明

        ?

        啟蒙視野中的莊子*

        陳 少 明

        摘要:啟蒙的題中之義是反傳統(tǒng),并與自由、人權(quán)、平等、科學、理性等理念一起構(gòu)成百年中國的啟蒙語境,莊子的命運復(fù)雜多變。由于莊子質(zhì)疑一切權(quán)威與教條,啟蒙主義者借之反傳統(tǒng);由于莊子齊是非、逍遙游的哲學是對人類理性的解構(gòu),啟蒙主義者在反傳統(tǒng)的同時,也反莊子。從莊學看啟蒙,當今世界的主要流弊之一是理性的獨斷,莊子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齊是非”,認為任何普世法則都不合乎人類參差不齊的自然天性。莊子哲學一直以文明批判者的角色而存在,對文明的批判和文明本身一樣不可或缺,這是莊子永恒的意義。

        關(guān)鍵詞:現(xiàn)代莊學; 反傳統(tǒng); 啟蒙

        新文化運動百年之際,以紀念或反思的名義舉辦的各種活動,可謂盛況空前。而反思的主題,多集中在新文化運動的反傳統(tǒng)聲浪及啟蒙意義上。啟蒙與反傳統(tǒng)關(guān)系密切,但有所區(qū)別。一般來說,反傳統(tǒng)指稱的對象比較明確,多集中于以“打倒孔家店”為標識的反儒家文化,特別是反其政治功能與倫理價值的思想運動。而以啟蒙為對象的反思,除杜維明先生對“啟蒙心態(tài)”略有討論外,可能沒有形成多大的共識。直觀地看,似乎是紀念啟蒙與反思反傳統(tǒng),各有側(cè)重。我的問題是,由于孔子或儒學在時下的政治氛圍中,符號形象有了改頭換面的變化,為儒學辯護的吶喊雖然正當而合乎時宜,但是否會因此而遮掩反傳統(tǒng)思潮中其他重要思想流派的處境,便成疑問。例如,傳統(tǒng)不只有孔孟,還有老莊;不僅有儒家,且有釋、道。儒家以外的重要思想流派,在新文化運動或者啟蒙視野中的命運如何,并非可有可無的問題。本文以莊學為對象,探討它在現(xiàn)代思想學術(shù)中的形象,意義不僅在于加深對傳統(tǒng)豐富性的理解,還可能在于,由此而接觸到反傳統(tǒng)思潮的某種思想特質(zhì),后者與啟蒙有關(guān)。

        一、莊學、啟蒙與新文化

        莊學是古學,但它不是正統(tǒng)或者主流,其地位往往是通過參照儒學來界定的。對莊子比較完整的評估,當從西漢的司馬遷開始?!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說莊子:

        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shù)。《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nèi)濉⒛?,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詆訿孔子之徒”或“剽剝?nèi)濉⒛敝f,意味著莊子很早就被置于儒家的對立面。然至魏晉,儒道交匯,“三玄”之一的《莊子》大行其道,因郭象注而影響深遠,取得與儒家經(jīng)典相提并論的榮耀。宋明理學雖以辨道統(tǒng)、拒二氏為主旨,但為莊子抱屈的儒者大有人在。王安石就辨析說,在“天下陷溺以至乎不可救”的情況下——

        莊子病之,思其說以矯天下之弊,而歸之于正也。其心過慮,以為仁義禮樂皆不足以正之,故同是非,齊彼我,一利害,則以足乎心為得……既以其說矯弊矣,又懼來世之遂實吾說,而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也,于是又傷其心,于卒篇以自解。故其篇曰:“《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庇纱擞^之,莊子豈不知圣人者哉!*謝祥皓、李思樂輯校:《莊子序跋論評輯要》,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41—242頁。

        其后如蘇東坡《莊子祠堂記》、王夫之《莊子解》所持,大致不出王說的范圍。站在儒門的立場上,判斷莊子非儒、屬儒(或真儒)的關(guān)鍵,在于如何看待莊子對仁義觀念的態(tài)度。換言之,仁義是傳統(tǒng)莊學評判莊子的基本范疇。而在儒家傳統(tǒng)備受責難的年代,這評判的標準自然不再由儒家提供。

        新思想的標準來自“啟蒙”(enlightenment),不過它有借喻與實指兩種用法。有人用它來形容清代近三百年學術(shù)思想,如侯外廬的《近代中國思想學說史》*侯外廬《近代中國思想學說史》(上海:生活書店,1947年),后易名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將其上限推至17世紀,顯然是抽取它的反思與批判精神后比較得出的結(jié)論。梁啟超與胡適將同一時段稱為中國的“文藝復(fù)興”,也是由同一方法運用所致。這種啟蒙的用法只是借喻。至于實指,則是指受西方啟蒙運動所帶來的現(xiàn)代價值觀念影響而形成的思想運動,以《新青年》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是它的高潮。據(jù)伯林對啟蒙思想的概括:

        持進步主義信條的法國思想家,不管其內(nèi)部有何分歧,他們都是基于一種以古代自然法學說為根源的信念:無論何時何地,人性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地域或歷史中的多樣性,與恒久不變的內(nèi)核相比是不重要的,因為人之所以為人,也正是因為這個內(nèi)核,這與定義動物、植物或礦物的道理相同;存在著普遍適用的人類目標;可以制定出一個合乎邏輯的、易于檢驗和證實的法律和通用規(guī)則的結(jié)構(gòu),以此取代無知、精神惰怠、臆斷、迷信、偏見、教條和幻覺造成的混亂,尤其是人類統(tǒng)治者所堅持的“同利益有關(guān)的錯誤”,它們應(yīng)對人類的挫折、罪惡和不幸負主要責任。

        牛頓物理學在無生命的自然王國里連連獲勝,人們相信,和它相似的方法,也可同樣成功地用于幾乎沒有多少進步可言的倫理學、政治學以及一般人類關(guān)系的領(lǐng)域。一旦這種方法生效,不合理的、壓迫人的法律制度及經(jīng)濟政策就會被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理性統(tǒng)治將把人們從政治和道德的不公正及苦難中解救出來,使他們踏上通往智慧、幸福和美德的大道。*[英]伯林:《反啟蒙運動》,[英]伯林著、馮克利譯:《反潮流:觀念史論文集》,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年,第1—2頁。

        簡言之,啟蒙相信在自然、人類與社會中,存在一種普遍的內(nèi)在秩序,它能為理性所把握。人類充分地運用這種能力,就能通過斗爭,從迷信與不道德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就能征服自然,改造社會,走向進步,迎接美好的明天。與此對照,一百年前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的主張,則可簡化為要自覺地為科學與人權(quán)而奮斗。關(guān)于人權(quán):

        ……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權(quán),絕無奴隸他人之權(quán)利,亦絕無以奴自處之義務(wù)。奴隸云者,古之昏弱對于強暴之橫奪,而失其自由權(quán)利者之稱也。自人權(quán)平等之說興,奴隸之名,非血氣之忍受。世稱近世歐洲歷史為“解放歷史”:破壞君權(quán),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認教權(quán),求宗教之解放也;均產(chǎn)說興,求經(jīng)濟之解放也;女子參政運動,求男權(quán)之解放也。*陳獨秀:《獨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頁。

        關(guān)于科學:

        科學者何?吾人對于事物之概念,綜合客觀之現(xiàn)象,訴之主觀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謂也。想象者何?既超脫客觀之現(xiàn)象,復(fù)拋棄主觀之理性,憑空構(gòu)造,有假定而無實證,不可以人間已有之智靈,明其理由,道其法則者也。在昔蒙昧之世,當今淺化之民,有想像而無科學。宗教美文,皆想象時代之產(chǎn)物。近代歐洲之所以優(yōu)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quán)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今且日新月異,舉凡一事之興,一物之細,罔不訴之科學法則,以定其得失從違;其效將使人間之思想云為,一遵理性,而迷信斬焉,而無知妄作之風息焉。*陳獨秀:《獨秀文存》,第8—9頁。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價值觀念,如自由、人權(quán)、平等、階級、斗爭、解放、科學、理性、進步等等,均出現(xiàn)或包含在陳獨秀這篇吹響時代號角的戰(zhàn)斗檄文之中。雖然日后隨著意識形態(tài)的變遷,這些不同詞匯的重要性或其所處位置不一樣,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們基于共同的思想根源。它們是反傳統(tǒng)的思想支柱,同樣也是現(xiàn)代莊學所運用的評判原則。只是由于莊子的思想特質(zhì),使其所呈現(xiàn)的形象,與儒家很不一樣。一般的讀者也許會好奇:處于傳統(tǒng)邊緣甚至異端位置的莊子,其新的時代形象,會來個大逆轉(zhuǎn)嗎?

        二、時代形象

        一開始,莊子研究的確出現(xiàn)順應(yīng)時代情勢的新面貌。新形象的設(shè)計師,是真正大師級的學者與思想家章太炎,代表作是《齊物論釋》。雖然該書成于20世紀《新青年》創(chuàng)立之前,但它的核心范疇——平等,無疑與影響新文化的啟蒙觀念相關(guān)?!洱R物論釋》序曰:“齊物者,一往平等之談。詳其實義,非獨等視有情,無所優(yōu)劣,蓋‘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乃合‘齊物’之義?!?章太炎:《齊物論釋》,劉凌、孔繁榮編校:《章太炎學術(shù)論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69,309、310頁。表面上看,太炎思想借重佛學,但比較此前儒家立場的啟蒙讀物——譚嗣同的《仁學》可知,譚氏把仁學解成“平等學”,同樣也是莊學、佛學混說??梢哉f,平等是組織在啟蒙旋律中的重要音符*石井剛教授對章太炎的莊學與啟蒙的關(guān)系,有獨到的關(guān)注。參見其《敢問“天籟” :中文哲學論集》中《〈莊子·齊物論〉的清學閱讀:反思啟蒙的別樣徑路》一章的討論,東京:朝日出版社,2013年,第121—145頁。。但章太炎表述理路更為幽玄,所以引來大家的連番喝彩。梁啟超說:“炳麟用佛學解老莊,極有理致,所著《齊物論釋》,雖間有牽合處,然確能為研究莊子哲學者開一新國土?!?梁啟超:《清代學術(shù)概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第86—87頁。胡適說:“《原名》、《明見》、《齊物論釋》三篇,更為空前的著作。”*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姜義華主編:《胡適學術(shù)文集·中國哲學史》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第27頁。

        當然,太炎對平等的追求,并不止于西式的啟蒙觀念。在他的心目中,文明與野蠻之分,或者進步與落后之別,同樣與莊子的平等義不相容:“原夫《齊物》之用,將以內(nèi)存寂照,外利有情,世情不齊,文野異尚,亦各安其貫利,無所慕往,饗海鳥以大牢,樂斥鷃以鐘鼓,適令顛連取斃,斯亦眾情之所恒知?!薄叭恢敬婕娌⒄?,外辭蠶食之名,而方寄言高義,若云使彼野人獲與文化,斯則文野不齊之見,為桀跖之嚆矢明矣?!薄肮蕬?yīng)物之論,以齊文野為究極。”*章太炎:《齊物論釋》,劉凌、孔繁榮編校:《章太炎學術(shù)論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69,309、310頁。不過,這種對啟蒙的“啟蒙”,在啟蒙時期,并沒有太多的回響。

        馮友蘭論莊子也帶欣賞的態(tài)度,且也借助西學的觀念?!吨袊軐W史》論莊章節(jié)的標題,就有“變之哲學”“何為幸?!薄白杂膳c平等”“純粹經(jīng)驗之世界”“絕對的逍遙”等等。其中,關(guān)于自由的說法是:

        ……莊學中之社會政治哲學主張絕對的自由,蓋惟人皆有絕對的自由,乃可皆順其自然之性而得幸福也。主張絕對的自由者,必主張絕對的平等,蓋若承認人與人,物與物間,有若何彼善于此,或此善于彼者,則善者應(yīng)改造不善者使歸于善,而即亦不能主張凡物皆應(yīng)有絕對的自由矣。莊學以為人與物皆應(yīng)有絕對的自由,故亦以為凡天下之物,皆無不好,凡天下之意見,皆無不對。此莊學與佛學根本不同之處。蓋佛學以為凡天下之物皆不好,凡天下之意見皆不對也。*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288,298—299頁。

        馮氏論莊,對自由與平等關(guān)系及莊、佛不同之理解,似乎是接著太炎的話頭來的。不過,他的哲學詮釋,更傾向于西方哲學。例如,對莊子關(guān)于“知無”的觀念的理解:“在純粹經(jīng)驗中,個體即可與宇宙合一。所謂純粹經(jīng)驗(Pure experience)即無知識之經(jīng)驗。在有純粹經(jīng)驗之際,經(jīng)驗者,對于所經(jīng)驗,只覺其是‘如此’而不知其是‘什么’。詹姆士謂純粹經(jīng)驗,即是經(jīng)驗之‘票面價值’(Face value),即是純粹所覺,不雜以名言分別,佛家所謂現(xiàn)量,似即是此。莊學所謂真人所有之經(jīng)驗,即是此種。其所處之世界,亦即此種經(jīng)驗之世界也?!?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288,298—299頁。

        郭沫若的《十批判書》,辟有專章《莊子的批判》。他的特色是強調(diào)莊子的個性,并且是在同儒墨的對比中評價的:“自有莊子的出現(xiàn),道家與儒、墨雖成為鼎立的形勢,但在思想本質(zhì)上,道與儒是比較接近的。道家特別尊重個性,強調(diào)個人的自由到了狂放的地步,這和儒家個性發(fā)展的主張沒有什么大了不起的沖突。墨家是抹殺個性的,可以說是處在另一個極端?!?郭沫若:《十批判書》,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202,204頁?!皬拇篌w上說來,在尊重個人的自由,否認神鬼的權(quán)威,主張君主的無為,服從性命的拴束,這些基本的思想立場上接近于儒家而把儒家超過了。在蔑視文化的價值,強調(diào)生活的質(zhì)樸,反對民智的開發(fā),采取復(fù)古的步驟,這些基本的行動立場上接近于墨家而也把墨家超過了。”*郭沫若:《十批判書》,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202,204頁。郭氏是通過莊、顏一派的推測來界定莊子與儒家的關(guān)系的。他關(guān)于儒家主張個性的說法,不大可能得到當時主流意見的認同,但用個性來肯定莊子,無疑是納入啟蒙的思想范疇。

        用平等、自由、科學、個性等觀念讀出來的莊子,與以辨道統(tǒng)或正道德為目標的傳統(tǒng)莊學相比,自然大異其趣。不過,這只是莊子現(xiàn)代命運中比較風光的一面而已。啟蒙視野中莊子的另一面,同樣引人注目,甚至可能更耐人尋味。

        三、反面典型

        其實,現(xiàn)代莊子的反面形象,比正面形象給人印象更為深刻。而且,批評與贊揚相比,常常更顯得理直氣壯。焦點在于由齊物論引出的齊是非問題,它是莊子哲學的核心所在。胡適在侈談莊子進化論的同時,就表達他對其厭惡的一面。他斥責齊是非的觀點:“卻不知道天下的是非得失全在高低半寸之間。人類的進化,全靠那些爭這高低半寸的人。倘若人人都說‘堯也未必是,桀也未必非,我們大家姑且當其時順其俗罷了,何必費神多事呢?’倘使人人都打這樣的主意,天下還有革命嗎?還有進步嗎?”*郭沫若:《十批判書》,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202,204頁。

        魯迅也針對無是非的觀點,在他的文章中,時不時拿莊子來開涮。“我們?nèi)绻健肚f子》里去找詞匯,大概又可以遇著兩句寶貝的教訓(xùn):‘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記住了來作危急之際的護身符,似乎也不失為漂亮……喜歡引用這種格言的人,那精神的相距之遠,更甚于叭兒之與老聃,這里不必說它了。就是莊生自己,不也在《天下篇》里,歷舉了別人的缺失,以他的‘無是非’輕了一切‘有所是非’的言行嗎?要不然,一部《莊子》,只要‘今天天氣哈哈哈……’七個字就寫完了?!?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文人相輕”》,《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308—309頁。這種文學化的諷刺,有時比學理的分析更有影響。

        當然也有對此進行哲學分析的,代表作是侯外廬等著的《中國思想通史》。作者認為,齊是非的觀點,會導(dǎo)致實踐中互相矛盾的立場,即“一個是棄世的脫俗,一個是處世的順俗”,而最終的結(jié)果,便是“處世的宿命論”:

        為什么有這個矛盾呢?因為他把自然與自然的關(guān)系和人類與自然的關(guān)系視同一律,然他的主觀理論上形式的統(tǒng)一,與事實上的不統(tǒng)一,是不能相容的。在這里,他很巧妙地以宿命論解決了這一裂痕,所謂“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從邏輯上講來,就是遁詞。自然的“天”與社會的“俗”混而同之,于是四時之序和貴賤貧富之序相等,一切高下長短的自然和一切不平等的階級,都是合理的,人類只要順俗而生,就是“天”了。然而“與造物者游”的空想,事實上是沒有的,而“與世俗處”的實際,卻又并非理想的。故最主觀的理想到了最后便成了最沒有理想的主觀了。莊子詭辯的道德論的秘密就在這里。應(yīng)該指出,這一有毒素的思想影響了不少過去中國的唯心主義者。*侯外廬等:《中國思想通史》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27頁。

        侯著是革命意識形態(tài)未占領(lǐng)統(tǒng)治地位之前,一種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史觀點。它不但同樣拒斥不利于革命的宿命論,同時,還把胡適或馮友蘭稱之為神秘主義的東西,稱作“唯心主義”——這是日后給所有不符合新意識形態(tài)要求的哲學觀設(shè)計的黑標簽。關(guān)鋒便是順著這一套路,把批判莊子的立場推到極端,把虛無主義、阿Q精神、滑頭主義、悲觀主義等等,都安到莊子主觀唯心主義頭上。他發(fā)明了對莊子哲學的解讀公式“有待—無己—無待”,并由此推出其主觀唯心主義的歸屬。關(guān)鋒說:“莊子哲學毒性最烈的,就在于使人醉生夢死、精神墮落,特別是它被裹上了一層糖衣。莊子不是一般地提倡醉生夢死、精神墮落,而是有一套‘理論’。有了一套‘理論’,就可以自欺欺人……所以有‘理論’的醉生夢死、精神墮落,就更加反動。”*關(guān)鋒:《莊子哲學批判》,《哲學研究》編輯部編:《莊子哲學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20—21,24,31頁。他較有創(chuàng)造性的說法,是把“精神勝利法”的發(fā)明權(quán)歸于莊子:

        “精神勝利法”即起源于莊子,而為歷代反動階級、墮落的政客、文人所繼承的。如果說阿Q是一個落后的、不覺悟的并帶有流氓氣的農(nóng)民的典型,那末“精神勝利法” 卻不是這個階級本身固有的意識,更不是什么“國民性”,它是反動沒落階級的精神狀態(tài),阿Q其人不過被傳染了這樣一些東西。*關(guān)鋒:《莊子哲學批判》,《哲學研究》編輯部編:《莊子哲學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20—21,24,31頁。

        把莊子說得如此不堪,在莊學史上是很少見的。原因在于,關(guān)鋒口中說的是莊子,心里想的是現(xiàn)實的意識形態(tài)敵人:“我解剖和批判莊子哲學,目的是為了現(xiàn)實的戰(zhàn)斗,為了和虛無主義、悲觀主義形態(tài)的資產(chǎn)階級個人主義戰(zhàn)斗?!?關(guān)鋒:《莊子哲學批判》,《哲學研究》編輯部編:《莊子哲學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20—21,24,31頁。與其他反莊的前輩比,關(guān)鋒更強調(diào)階級的立場。

        羞辱莊子幾乎成為50年代以后、80年代之前莊學的主調(diào)。雖然任繼愈極力為莊子“脫罪”,但成效不大。他利用《莊子》文本包含的不同思想傾向,通過顛倒《莊子》內(nèi)、外篇作者的歸屬,認為外篇才是莊子本人所作,而內(nèi)篇反而不是,從而達成為莊子辯護的途徑。但是,這一說法證據(jù)勉強,且論莊的思想框架與關(guān)鋒也無實質(zhì)區(qū)別,同樣講唯物、唯心,講階級,講斗爭,因而無力顛覆已經(jīng)高度意識形態(tài)化的莊子形象。所以,任繼愈也承認:“像儒、墨學派的人生態(tài)度,雖然也有他們的偏見,但他們可以為了他們的理想犧牲性命,他們能產(chǎn)生可歌可泣的悲劇性的殉道者,莊子這一派道家思想是不能有殉道者的。中國歷史上有不少的思想家,他們盡管對不合理的社會有所不滿,但他們不敢進行斗爭。這些人們往往是采取了莊子思想中的消極態(tài)度?!?任繼愈:《莊子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原載《新建設(shè)》1957年第1期),《哲學研究》編輯部編:《莊子哲學討論集》,第162頁。

        只是到了80年代,在意識形態(tài)有所松動的狀況下,莊學的調(diào)子才開始改變。來自臺灣的陳鼓應(yīng)起了號手的作用。新的關(guān)鍵詞還是“自由”:

        莊子哲學中的“游”是非常特殊的。他大量使用“游”這一概念,用“游”來表達精神的自由活動。莊子認為,要求得精神自由,一方面,人要培養(yǎng)“隔離的智慧”,使精神從現(xiàn)實的種種束縛下提升出來;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一個開放的心靈,使人從封閉的心靈中超拔出來,從自我中心的格局中超拔出來。*陳鼓應(yīng):《莊子的悲劇意識和自由精神》,氏著:《老莊新論(修訂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317—318頁。

        陳鼓應(yīng)甚至斷定:“五四以來,我們中國的思想家,如陳獨秀、魯迅、李大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尼采和莊子的影響,特別是在個性解放和精神自由方面?!?陳鼓應(yīng):《尼采哲學與莊子哲學的比較研究》,氏著:《悲劇哲學家尼采》,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7年,第236頁。

        這意味著,一個重新評估莊子甚至反思莊學的時代已經(jīng)來臨。

        四、從莊學看啟蒙

        表面上看,現(xiàn)代莊子形象經(jīng)歷了前后兩個階段的變化:一個是前期與新文化思潮關(guān)系更密切,更具正面意義的莊子;另一個是后期特別是文革前后呈現(xiàn)的,只是反面教材的莊子。而莊子同孔子等儒家人物一樣被羞辱的時代,也是我們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高度封閉、壓抑的時代。這種區(qū)別很容易讓人覺得,從革命意識形態(tài)中把莊子再“解放”出來,同回到新文化運動的啟蒙理想,是可以合二而一的事情。但問題沒有那么簡單。

        重讀當年的批判文章,可以找到兩個指控莊子的基本概念:相對主義與唯心主義。與這兩種指控相聯(lián)系的,當是“齊物論”和“逍遙游”的觀點?!褒R物論”因齊是非而由相對主義滑向無是非,混世隨俗;而“逍遙游”則無視客觀世界的規(guī)定性,回避現(xiàn)實,是主觀唯心主義,并且是一種精神勝利法。作為批判出發(fā)點的觀念,則是科學真理、唯物主義、階級斗爭等等。而這些觀念,幾乎都可以追溯到新文化運動體現(xiàn)的啟蒙價值上。在前面所列一組大詞中,自由、人權(quán)、平等、階級、斗爭、解放、科學、理性、進步等等,幾乎就是一個世紀以來取代傳統(tǒng)的仁義禮智或天理人倫而流行的主流價值觀念。革命意識形態(tài)在其變動中對這些價值可能有所篩選或重新排序,如自由、人權(quán)的地位后來下降了,這使得莊子在啟蒙期的好時光變得短暫;又如階級與斗爭的重要性上升了,因此莊子剛好撞到槍口上。這部分解釋了現(xiàn)代莊子形象的變遷。然而,有幾個重要的觀念——科學、理性與進步,卻是百年來幾乎沒有爭議的。這幾個重大概念對現(xiàn)代意識形態(tài)的支撐關(guān)系,需要進一步分析。

        科學是最沒有爭議的。從康、譚、章滿紙聲光電化,到嚴復(fù)對西方科學及其思想的譯介,再到新文化運動科學與人權(quán)(或民主)的口號;從科學與人生觀論戰(zhàn)中科學派的得勢,再到馬克思主義以科學的名義對意識形態(tài)的支配,科學扮演啟蒙最重要的角色,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可以說是一路高歌。而現(xiàn)代中國人對科學的理解,首先是與技術(shù)的效能相聯(lián)系。在一個物質(zhì)貧乏的年代,擁抱科學意味著追求富強,意味著現(xiàn)代化的展開,其正當性幾乎是無須證明的。而科學與客觀知識、物質(zhì)利益的聯(lián)系,又恰好成了唯物主義哲學宣傳的依據(jù)。在科學與人生觀論戰(zhàn)中,科學派就有人把科學與物質(zhì)文明、人生觀與精神文明對位連結(jié)起來。這種思想邏輯演化出來的唯物主義對唯心主義的斗爭,就把一切重視精神生活意義的思想,都當成虛妄無用的觀念甚至維護反動階級利益的說辭加以譴責。在科學派為說明科學如何支配人生觀挖空心思卻未能服人之際,陳獨秀聲稱唯物史觀就是能夠說明社會與人生問題的科學。對照前引伯林對啟蒙運動精神的概述,陳獨秀的這份信心,其實就是理性的獨斷。在這面啟蒙的照妖鏡里,任何懷疑主義、相對主義以及逃避主義,自然都會“原形畢露”。

        莊子哲學的核心“齊是非”,在《齊物論》中有一連串的論述。其要點是指諸子尤其是儒墨的文化或政治立場,即那種今天可以稱之為“主義”的問題沒有是非。依其觀點,定是非的困難在于對立的各方之間沒有或不愿意接受公共評判標準,同時又不能以自己的標準作為標準。盡管有人會根據(jù)《人間世》中支離疏的行徑,指責其混世的人生導(dǎo)向,或者從邏輯上指出無是非觀點因自相矛盾而不能成立,但是,莊子不是在任何層次的問題上強調(diào)無是非,他對權(quán)勢者不合作與拒絕的立場非常清楚。今日各種宗教以及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現(xiàn)象,表明莊子的假設(shè)更合乎事實。任何一種以抽象信念為出發(fā)點的原教旨主張,都會造成沖突的激化而非是非的解決。

        與齊是非相聯(lián)系的另一個重要觀點,是莊子向我們指出,什么是美好的生活沒有公認的標準。與孟子不同,他強調(diào)獨樂,不講共樂。其不講共樂的動機不是見不得別人幸福,而是每個人可以各樂其樂,但不要把自己的愿望、標準強加于人。從而也不能設(shè)計自以為讓每個人都能幸福的社會秩序。他懷疑儒家的仁義禮樂,就是懷疑這種制度設(shè)計不合乎人類參差不齊的自然天性,它可能在實踐中起反作用。當然,人類對什么是不幸福的生活比什么是幸福的生活,也許看法更趨一致。因此,社會制度的改善,作用就在于減少導(dǎo)致人們公認的不幸的條件,而非依某種普世價值法則,設(shè)計人們過什么樣的幸福生活。

        莊子這兩種觀點,在現(xiàn)代莊學中都沒得到應(yīng)有的回應(yīng)。它與斗爭哲學、進步主義及科學的人生觀格格不入。關(guān)鋒式的批判當然是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表述,社會主義不但是斗爭來的,而且要給每個人規(guī)劃有意義的生活。雖然這種理論受其革命勝利者的身份所左右,但思想來源與啟蒙思潮相關(guān)。其要點是相信自己(有知識者或進步階級)具有掌握真理的能力,相信依某種科學的思想方式,就能發(fā)現(xiàn)、規(guī)劃讓每個人行為統(tǒng)一的整齊的社會秩序,如人民公社、五七干校之類的生活模式。同時,要清除那些落后的、非科學的或者無用的觀念,給健康的精神生活規(guī)定方向。所以對莊子式的思想表現(xiàn)得特別的不寬容。

        如果我們把儒、莊與中國現(xiàn)代啟蒙的關(guān)系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啟蒙以儒家維護綱常倫理為理由,批評其缺乏平等、抹殺個性,但啟蒙與儒家一樣,試圖設(shè)計一套普遍有效的生活規(guī)則,只是內(nèi)容有所不同。因此,當莊子對儒家的社會建制思想持拒斥態(tài)度時,它與啟蒙的理想同樣處于對立的立場。啟蒙的平等與解放要通過斗爭并最終由新的制度設(shè)置來保障,莊子則會認為,任何制度設(shè)計都是對個性的限制,而斗爭的結(jié)果不過就是用一種限制代替另一種限制而已。莊子有超脫于物質(zhì)生活之上的精神向往。啟蒙越有追求科學化的方式控制社會的理想,就越落入莊子所指斥的境地。這就是為什么啟蒙從最初欣賞莊子,最終演化為不能容忍莊子的簡明思想史邏輯。

        本文不是針對莊子而是莊學。其實,不論是褒是貶,現(xiàn)代莊學所依托的信念都與啟蒙有關(guān),不管自由、平等,還是科學、斗爭(革命)。但莊子形象前后反差極大,還意味著啟蒙雖有某些共同的傾向,但不是一個完整的思想系統(tǒng),即不是從一個前提推演出來的諸觀念的集合。這些可以稱作啟蒙的觀念必須在廣泛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協(xié)調(diào)起作用,而非按理性序列可自動實施。因此,每種價值的作用都有自己的限制,它們本身是需要被反思的。莊子思想可以被壓制,但不會被消解。你很難把它歸結(jié)為現(xiàn)代的什么“主義”。90年代以后,莊子又逐漸作為正面形象出現(xiàn)在學術(shù)或相關(guān)文化讀物中,就是它思想不屈的證明。莊子哲學一直作為文明的批判者的角色而存在,其避世逍遙的主張也許對人類社會生活沒有普遍的吸引力,但它提出的問題,特別是對理性作用的質(zhì)疑,對啟蒙的推動者來說,也是重要的思想考題。

        2015年7月初稿,11月改定于中山大學珠江南岸校區(qū)

        【責任編輯:楊海文;責任校對:楊海文,許玉蘭】

        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16.02.014

        作者簡介:陳少明,中山大學哲學系(廣州510275)。

        *收稿日期:2015—11—14

        猜你喜歡
        啟蒙
        談幼教音樂啟蒙教育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13:17:04
        魯迅弘揚木刻版畫的原因探析
        關(guān)愛幼兒 律動快樂
        未來英才(2016年15期)2017-01-12 02:08:28
        淺談低年級兒童音樂教學
        論“五四”鄉(xiāng)土小說“失意”的啟蒙
        美術(shù)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啟蒙探析
        掩隱于革命與愛情沖突中的女性意識:重讀《紅豆》
        涓生思想啟蒙中的不徹底性
        再論中國近代史上的啟蒙與救亡
        正字起步,初墨啟行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很躁|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在线无码精品秘 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人妻一区二区|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丝袜欧美视频首页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乱码|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丰满岳乱妇久久久| 青榴社区国产精品| 亚洲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自拍另类制服在线| 亚洲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手机在线观看日韩不卡av| 影音先锋男人站| 国产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视频| 美女被射视频在线观看91| 开心久久综合婷婷九月|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久久久久欧洲AV成人无码国产 |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女女女女bbbbbb毛片在线| 香蕉亚洲欧洲在线一区| 国产专区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好吊妞人成免费视频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区免| 神马影院午夜dy888| 爽爽午夜影视窝窝看片| 偷拍自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