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教師進修學校 崔金然
感動在語文課堂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教師進修學校 崔金然
語文課堂不同于其他課堂,是因為它離不開感動的情感體驗。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感動,教學就成為平凡生命的呈現(xiàn);學生感動,學習就成為放飛理想的翅膀。對每個學習者來講,課堂不再是藩籬,而是生機盎然的樂園。
教師工作的對象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個人。關(guān)愛學生,不只是孩子們的天真可愛,而是出于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yīng)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關(guān)懷教育的生命主體,保持一種對生命敬畏的心態(tài),更好地為生命主體營造生長的環(huán)境,讓語言課程教育成為學生自主的要求,并啟迪生命主體,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認識個體生命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和向往,尋找生命發(fā)展的路徑并勇往直前。因此,這些鮮活的生命主體,是我們感動的主體。
古人講“親其師,信其道”。今天這句話用在教學上還是有其道理。學生首先是喜歡上他們的老師,才喜歡上他們所教的課程。語文教師首先要勾起學生對他們的崇拜心理,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藤野先生》中的藤野老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將自己一切美好的東西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他“嚴謹、博學、慈愛、沒有民族偏見”。他即是良師又是益友,不僅在課堂上而且在課下對學生產(chǎn)生有益的影響。即使魯迅先生回國以后,以筆做匕首刺向黑暗的舊社會,每每想起藤野先生,便忘記疲勞,重又秉筆直書,這是多么偉大感人的師生情誼啊。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好比一架精致的樂器……而這樂器是靠教師、教育者的人格來調(diào)音的?!蔽┢淙绱耍粋€教師的人格魅力是非常重要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yīng)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能否創(chuàng)設(shè)輕松、活潑、融洽的課堂氣氛,也是看一個語文老師有無氣場的表現(xiàn)。所以,語文老師的魅力展示在課堂、課下,課內(nèi)、課外,教學中、生活中。一個素質(zhì)高的語文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多么巨大。
語文教育是構(gòu)建人的精神大廈的偉大工程,將對人的一生,對整個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我們是語文教師,作為語文教師,切忌為追求急功近利的眼前利益而放棄對長遠的謀劃。
我們反對刻板式注入式的教學語言,提倡人性化、詩化的語言;反對封閉式的教學模式,提倡自由,提倡創(chuàng)新。我們應(yīng)該把語文教學扎根于廣闊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最終使語文成為提升人的綜合素質(zhì)和形成高尚情操的有力支柱。
將語文課程和自然科學類的課程相比,可以看到,語文教材中具有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對于優(yōu)秀的文化,要做到透徹理解,深刻領(lǐng)悟,使這成為自身的東西,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指導學生對優(yōu)秀文章反復(fù)品讀,如引導學生深刻領(lǐng)會“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現(xiàn)出的憂國憂民情感,領(lǐng)會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xiàn)出的寬闊胸襟和遠大抱負,領(lǐng)會周敦頤“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傲岸情懷,使學生在反復(fù)的品味中,汲取優(yōu)秀的文化營養(yǎng),提升自己的文化內(nèi)含,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操。
1.鉆研文本,采擷感動。
任何一篇范文,都是各種語言要素——文化的、文學的、語言的、文字的,乃至于意識形態(tài)審美情趣等要素的綜合體。語文文本融整體層次的明確性和相對的模糊性為一體,閱讀時要把握整體,明確課文的重點難點,抓主線有側(cè)重。老師自身要善于在閱讀中生疑、質(zhì)疑、釋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以自己獨特的心理感受,全新的人文體驗,與主人公對話,與文本對話,產(chǎn)生與文本的共鳴,采擷文中的感動之處。
2.跳出文本,傳遞感動。
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人,須著力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當我們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同步以后,教師要調(diào)動起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要像演員一樣進入教學角色,既要能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又要低吟“楊柳岸,曉風殘月”,還要能創(chuàng)設(shè)“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那種祥和安閑的意境。既要有“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那種宏大氣魄;又要有“先天下之憂”的憂國憂民情懷。使學生覺得文本所表達的一切,正是老師想要表達的感情。學生也就能較好地投入到教學對話當中去。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老師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成為平等中的首席”。課堂上學生會提出一些老師也無法回答的問題,或者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做出各種不同的回答。遠遠飄離教師心中預(yù)先估計的答案。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體驗孩子的情感,組織好動態(tài)的課堂教學。在有個性的教學中,學生就會對文本有真切的理解。這種理解必定會推動師生與文本的對話。
在我們的教學中,倘若留心,善于傾聽,孩子們獨特的理解和閃閃發(fā)光的話語令人振奮。我們要及時捕捉這種瞬間的閃光。把我們的感動傳遞給學生,語文課堂將更加精彩。
于永正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在兒童的世界里,偉大的不是大海,而是溪流。教師要耐心地與學生們?nèi)ヌ接?,傾聽他們的心聲。把自己當成他們中的一員,和他們在廣闊的語文天地里一起遨游,一起品嘗語文的愉快、憂傷、感動……
語文教學倘若沒有了感動,那將是朽木一塊,死水一潭。語文課堂教學因感動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