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遠,劉進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遂寧 629000)
?
中高職銜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
張明遠,劉進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遂寧629000)
摘要:中高職銜接人文素質教育有其自身獨特性,與中職或高職都有不同。本研究對中高職銜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目前,大家對中職或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關注度比較高,很多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但對中高職銜接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狀況研究比較少。中高職銜接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與中職或高職人文素質教育是有區(qū)別的,但在高職,中高職銜接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與高職其他學生的教育是一樣的,沒有區(qū)別對待,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對中高職銜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中高職銜接試點中職學校的試點班及進入高職院校就讀的銜接中職生。調查的院校涉及十七所中職試點學校和八所銜接高職院校,其中以遂寧市各試點中職學校和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為調研重點。調查方法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本次調研共發(fā)放問卷1500份,收回1435份,回收率為95.6%,其中有效問卷1380份,有效率為96.1%。
1.1人文知識匱乏
通過調查發(fā)現,中高職銜接學生的人文知識掌握不太好,人文知識面比較窄,特別是對一些歷史知識及文學名著了解較少。在問及四大文明古國時,只有10.6%的學生能正確回答是哪幾國;能說出大仲馬和小仲馬的代表作的只有4.5%,很少有學生讀完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有大部分學生不會寫請假條、不會寫通知、不會寫申請書等。究其原因,中高職銜接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差,成績普遍不好,再加上中職學校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視不夠,導致學生人文知識匱乏,語言文字表達、應用文寫作、文學修養(yǎng)等方面存在問題。
1.2人文精神欠缺
通過調查,有46.4%的學生認為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大小主要取決于工資待遇的高低,可以看出,中高職銜接學生很多是在用金錢的多少作為人生價值衡量的標準。有53.5%的學生攀折過學校的花草,認為這些花草是可以隨便攀折的,可以看出很多學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識。據了解,中高職銜接學生中有很多學生無事生非,干了不文明的事情反而覺得光榮;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一點困難挫折,很容易心灰意冷、悲觀喪氣,甚至自暴自棄,缺乏自信。
1.3人文行為缺失
大部分中高職銜接學生在高職中的行為表現不好,存在一些問題。如考試中總想通過各種方式作弊,缺乏應有的誠信意識,據調查,有64.8%以上的中高職銜接學生在考試時有作弊行為。我們發(fā)現,很多學生無視課堂紀律,上課遲到、早退、睡覺、聽音樂等,影響課堂秩序;語言不文明,說話粗俗。
1.4人文素質教育認識不到位
大部分中高職銜接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認識模糊,調查中,有38.5%的學生對什么是“人文素質”,什么是“人文素質教育”不知道,有35.9%的學生不喜歡人文素質教育課的,認為人文素質課的教育很枯燥乏味,人文素質教育課可有可無,因此,上人文素質課就是睡覺,看其他書籍,對人文素質課沒有多大的興趣。
2.1對中高職銜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不夠重視
現在,大部分的職業(yè)院校存在在“重技能、輕人文”的思想,把學生的就業(yè)放在首位,認為學生只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技能,就能找到工作,就業(yè)的機會多,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因此,中職和高職都會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投入到專業(yè)建設中,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而對人文素質教育建設的投入相對不足。中高職銜接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與高職其他學生一起進行,沒有區(qū)別對待,沒有針對銜接學生特點進行人文教育,對中高職銜接學生的人文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致使一些中高職銜接學生對人文教育認識不夠,思想認識模糊,是非判斷能力差,公德意識缺乏,心理脆弱,受挫能力差,考試作弊現象嚴重等。
2.2中高職人文素質教育銜接不夠
據了解,中職和高職的人文教學內容、教育目標等缺乏連貫性、系統(tǒng)性,兩者在人文教育上各自為陣、相互脫節(jié)、內容交叉現象較重,沒有形成一體化的人文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體系。很多中高職銜接學生認為在高職的人文素質教育內容和中職差不多,重復東西較多,沒有特色,學起沒有興趣。
2.3人文素質教育教師水平不高,教學針對性不強
調查顯示,有32.8%的中高職銜接學生認為人文素質課程教師教學水平不高,課堂教學不生動,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究其原因,在高職院校很少有專門擔負中高職銜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教師,熟悉中高職銜接人文素質教育一體化的教師很少。同時,學校對人文素質教育重視不夠,投入也不多,人文教師參加培訓進修的機會較少,教學水平提高受到一定限制。在人文教學中,基本上是普招學生和中高職銜接學生在一起接受教學,教學內容也是一樣,沒有專門針對中高職銜接學生進行教學,缺乏針對性,不能激發(fā)中高職學生學習的熱情。調查表明,高達76.3%的中高職銜接學生認為針對性不強,對學校人文素質教育感到不滿意。
2.4中高職銜接人文素質教育缺乏職業(yè)性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中高職銜接學生他們對與自己專業(yè)和未來職業(yè)所對應的崗位的人文素質教育更感興趣,他們希望人文素質教育能針對他們所學專業(yè)及將要從事的職業(yè)崗位來展開,但在實際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很少有針對學生專業(yè)和未來所從事的職業(yè)崗位展開的,中高職銜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缺少職業(yè)性。因此,在對中高職銜接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中,更多的與學生未來所從事的職業(yè)崗位結合起來,讓學生具備更多的與職業(yè)相關的人文素養(yǎng)。
3.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視人文素質教育
中高職銜接人文素質教育要能有效地進行,必須得到相關政策的支持,得到教育主管部門及中職和高職學校領導的支持。中高職銜接學校領導及教師要從觀念上改變人文素質教育可有可無的思想,職業(yè)教育不僅僅是技能教育、就業(yè)教育,更重要的還是對學生人格塑造的教育,這關系到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上能否持續(xù)發(fā)展,做一個真正合格的職業(yè)人。所以,中高職銜接學校要意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大對人文素質教育的投入力度,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促進中高職銜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3.2制定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文素質教育人才培養(yǎng)方案
中高職銜接人文素質教育在內容上有很多重復的現象,這在資源上是一種浪費。中職和高職學校應在一起共同制定中高職銜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一起制定中高職銜接人文素質教育方案。中職和高職人文素質教師一起共同編寫人文素質教育教材、設定教育目標、安排教學內容等,探討人文素質教育方法,使中高職銜接人文素質教育是連貫的、持續(xù)的,中職和高職人文素質教育形成一個體系,制定出一體化的人文素質教育人才培養(yǎng)方案。
3.3提高中高職銜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教師的教學水平
很多學校沒有專門從事中高職銜接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老師,根據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方向,中職學生進入高職繼續(xù)學習的學生會越來越多,中高職銜接是職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方向。因此,學校要安排專門從事中高職銜接的人文素質老師進行教學。并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教師教學水平,除了加大教師進修培訓的力度,更應該熟悉中職和高職人文素質教學及學生情況。中高職銜接人文素質教育有其特殊性,要求中職人文素質教師要熟悉高職人文素質教育內容,高職人文素質教師要熟悉中職人文素質教育內容。因此,中高職銜接試點學??梢曰ヅ扇宋乃刭|教師定期進行掛職鍛煉,即高職人文教師進駐中職學校進行班級授課,了解中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與人文精神狀況;中職人文素質教師進駐高職院校跟隨高職教師進入銜接班的課堂,通過隨堂聽課并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進入高職后的人文教育方面的情況,從而調整在中職期間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度。同時,中高職銜接學校在師資培訓、師資資源上要建立共享機制,保障中職和高職教師協同發(fā)展,協同交流,互通有無,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3.4中高職銜接人文素質教育要注重職業(yè)性
中高職銜接學生的職業(yè)技能相對較強,他們對職業(yè)性較強的人文素質教育更感興趣,在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時要將人文性與職業(yè)性相結合。根據銜接專業(yè)特點增加學生的人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行為,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具有與專業(yè)特點相對應的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等職業(yè)品質。從調查發(fā)現,職業(yè)人文素質高的學生更能適應崗位、勝任工作、融入企業(yè),為企業(yè)所接受,獲得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因此,對中高職銜接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時要適時體現其職業(yè)性。
參考文獻:
[1]宋寧杰.中職學校實施人文素質教育對策探析[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2,(8).
[2]江群兵.關于中職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4,(7).
[3]王偉哲.中職學校人文素質教育滿意度調查及對策研究[J].新疆職業(yè)教育研究,2015,(1).
[4]石望東.高職學生素質教育有效途徑探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4,(2).
責任編輯:鄧榮華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2094(2016)01- 0130- 03
收稿日期:2015-12-04
作者簡介:張明遠(1974-),男,四川南充人,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