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觀賞食用百合是集食用、藥用及觀賞價值等多功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簡介重慶地區(qū)引入的7個觀賞食用百合品種的特性。從“土地選擇與整理;種球繁育及選擇;適期播種;栽植密度;田間管理(施肥、澆水、中耕除草、打頂去珠芽);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主要蟲害及其防治;收獲”等方面概述了重慶地區(qū)觀賞食用百合關(guān)鍵栽培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 觀賞食用百合;栽培技術(shù);重慶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S644.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5.016
知網(wǎng)出版網(wǎng)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1010.0945.006.html 網(wǎng)絡(luò)出版時間:2016-10-10 9:45: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人為本的理念促使人們注重自身的精神需求及身體健康,人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更注重膳食平衡,注重食物的多樣性,觀賞食用百合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被人們再度認識和接受的。觀賞食用百合是集食用、藥用及觀賞價值等多功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株姿優(yōu)雅、外形奇特、色澤絢麗,有極強觀賞功能,可用作微型盆景與美化環(huán)境材料;其鱗莖內(nèi)含豐富的生物堿、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和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元素,營養(yǎng)極其豐富,可用于高檔蔬菜[1];同時具有滋補養(yǎng)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功效,主治陰虛燥咳,癆嗽咯血,肺瘺、虛熱、煩燥驚悸,還對失眠、多夢等具有療效[2]。近幾年來,人們對百合保健功能的認識越來越高,百合需求量進一步增加,以百合為原料的食品、飲品除八寶粥外,還開發(fā)了百合飲料、百合酒、百合點心[3]。百合在海外市場需求也不斷擴大,日本、韓國從中國進口百合,美國、加拿大及北歐地區(qū)也開始求購,藥食兩用的百合市場潛力巨大。本文簡介觀賞食用百合的關(guān)鍵栽培技術(shù)。
1品種選擇
百合品種比較豐富,分布范圍廣,從黑龍江北部到云南南部,從新疆西部到臺灣東部,均有野生種分布,其中許多品種被開發(fā)作為高檔蔬菜、藥用及保健食品,如野百合、蘭州百合、川百合、岷江百合、大理百合、湖北百合、南川百合、寶興百合等為我國特有種。目前,在我國公認的優(yōu)質(zhì)百合品種主要有蘭州百合、卷丹百合、麝香百合、龍牙百合等。重慶地區(qū)引入觀賞食用百合品種特性詳見表1。種植者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當?shù)匦枨筮x擇適宜的品種。
2土地選擇與整理
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質(zhì)疏松、排水性好、保肥性能強、土壤團粒結(jié)構(gòu)好的地塊。最好是倒茬輪作3年后的豆類、麥類茬口的地塊或休閑地,切忌連作或前茬為茄科、蔥蒜類等作物。
由于觀賞食用百合生長期較長,前茬收獲后要及時深翻曬地,耙松平整,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 kg,全面鋪撒,耕翻入土;同時在深翻整地的時候,進行土壤藥劑拌種處理,每667 m2按0.5 kg辛硫磷用量加細沙土60 kg混拌,均勻撒施于地面,或者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kg對水200 kg噴灑于土壤表面,進行土壤消毒殺蟲處理。
1.3 m開廂做畦,畦溝寬30 cm、畦深25 cm,達到田面平整無雜物、排灌通暢的標準。
3種球繁育及選擇
百合種球一般按重量分為三級,一級種球20~30 g,二級種球12~20 g,三級種球12 g以下??蛇x擇圓形或長圓形獨頭、無病、無蟲斑的百合地下莖節(jié)上生長的小鱗莖做繁育種球。商品種球則選擇根須繁茂、鱗莖盤未受損傷、圓形或長圓形的獨頭鱗莖,最好選擇一、二級種球。
4栽培管理
4.1適期播種
考慮到種植成本,一般選擇小種球。將選好的小種球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中浸泡5 min左右,晾干待用。種植時間以2月下旬至3到上旬或者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為宜。
4.2栽植密度
種球栽植密度與深度如表2。
當小種球種植2~3 a后,調(diào)整種植行距為20~30 cm、株距為20 cm,覆土8~10 cm。
4.3田間管理
4.3.1 施肥
在基肥基礎(chǔ)上,還要施種肥。春種百合,每667 m2采用磷酸二銨20 kg、硫酸鉀15~30 kg與腐熟有機肥混合,全面鋪撒,耕翻入土。秋種百合,基肥中種肥施用量占當年化肥施用量的70%~80%;翌年開春,結(jié)合中耕將剩余20%~30%的化肥開溝深施于百合行間,及時耙耱平整。
追肥技術(shù)上,觀賞食用百合栽培第1年,一般不追肥,但有時根據(jù)情況,開花期至種球膨大期,可每667 m2追施氮肥2 kg、鉀肥5 kg。栽培第2年,在苗期至現(xiàn)蕾期,每667 m2施腐熟的人畜糞肥4000 kg,追施氮肥6 kg、磷肥6.5 kg、鉀肥6 kg,開溝施于行間再覆土;開花期至膨大期,每667 m2追施氮肥4 kg、磷肥3.5 kg、鉀肥10 kg。栽培第3年,施肥水平和方法同第2年。需要注意的是,苗期施肥不能過于靠近百合種球,以免發(fā)生“燒苗”現(xiàn)象。
在百合生長中后期,常用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追肥,可延緩植株枯萎時間,延長觀賞食用百合生育期18 d,增產(chǎn)5%。
4.3.2 澆水
觀賞食用百合在種植后,開始發(fā)芽時澆透水;每次追肥后,進行澆水,達到種球上層土壤濕潤即可;同時,由于百合為球根植物,忌澇,多雨季節(jié)及大雨后要及時疏通溝系。
4.3.3 中耕除草
春季出苗后做好淺鋤,有利于除草保墑提高地溫,促苗早發(fā)。開花前進行中耕除草,耕深約8~10 cm。
4.3.4 打頂去珠芽
觀賞食用百合生長旺盛時,需要進行打頂摘心,即在花謝之后,用短棒或手使百合莖基部的珠芽脫落,以促進百合種球的生長。在打頂摘心后,進行葉面追肥,促進植株生長,延緩枯萎,一般每667 m2施用花多多0.2 kg或磷酸二氫鉀0.5 kg。
4.4病蟲害防治
百合病蟲害有枯萎病、立枯病和蠐螬、蚜蟲等,總的防治原則是以綜合預防為基礎(chǔ),農(nóng)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jié)合。
4.4.1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4.4.1.1枯萎病
又稱莖腐病,初期表現(xiàn)為生長緩慢,下部葉片發(fā)黃無光澤,漸向上擴展,甚至全株葉片萎蔫下垂、變褐枯死。易侵染鱗莖外皮,導致基盤出現(xiàn)褐色腐爛壞死,致使外部鱗片脫落,鱗莖沒有爛掉時就裂開,腐爛后枯死。該病主要侵染源來自帶病種球和受污染的土壤,主要發(fā)生原因是病菌在鱗莖內(nèi)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初侵染;此病高溫、多濕條件下易發(fā)病,連作更加嚴重。
農(nóng)業(yè)防治,實行倒茬輪作;施用漚制的堆肥,少施氨態(tài)氮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抗病力;選用無病、無傷的鱗莖作繁殖材料。
4.4.1.2立枯病
主要先從植株新葉開始,逐漸向下蔓延枯黃,莖桿維管束變褐,最后導致枯死。在防治上,選用無病種球;農(nóng)事操作,避免種球受傷;發(fā)病初期噴施72%農(nóng)用鏈霉素4000倍液。
4.4.1.3細菌性軟腐病
主要為害鱗莖,發(fā)病初期莖部有灰褐色不規(guī)則水浸狀斑,逐漸擴展,向內(nèi)蔓延,造成濕腐,鱗莖形成膿狀腐爛。病菌主要來源于土壤及鱗莖上越冬,第二年侵染。主要防治方法:進行輪作;種球消毒;發(fā)病初期,可用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1次,連續(xù)2~3次。
4.4.2 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4.4.2.1地下蟲害
蠐螬、螻蛄、金針蟲、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主要咬食百合地下鱗莖、根系,使植株倒伏、死亡。防治方法:種植前進行土壤殺菌、消毒;嚴格執(zhí)行輪作;使用腐熟有機肥;及時清除百合田及周邊田地等處的雜草,降低害蟲產(chǎn)卵量;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澆根或人工誘殺。
4.4.2.2地上蟲害
紅蜘蛛、蚜蟲等地上害蟲,主要為害百合的葉片,致使植株衰退,影響生長發(fā)育。防治方法:使用太陽能殺蟲燈或者黃板、藍板進行誘殺;嚴重時,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5收獲
百合采收原則:晴天采收,雨天或雨后不宜采收。
當從外表觀察到百合花脫落、莖稈變枯黃時,即為適合采收的時期。
收獲時用清潔、衛(wèi)生、無污染的工具將百合從土壤中挖出,成品百合擦凈泥土,將肉質(zhì)須根剪短至1 cm。采收后,對觀賞食用百合進行分級、裝筐,存于陰涼處,不可在陽光下爆曬,以防止外部鱗片變色和干縮,影響質(zhì)量;商品百合及時收購,貯藏于冷庫,加工銷售;小百合分為商品母籽和小母籽,分別種植于商品田和母籽生產(chǎn)田。
參考文獻:
[1] 岳常彥,鄒金環(huán),婁金華.淺談食用百合的應用和栽培技術(shù)[J].中國果菜,2005(5):7-8.
[2] 王純榮,周雯雯,顏賢仔.食用百合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36):15833-15834,15869.
[3]付艷華,劉湘林,魏先運.食用百合引種鑒定和新品系選育研究[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0(3):468-470.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