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硅是繼氮磷鉀之后植物所需的第四種元素,硅對水稻的產量和質量有著重大影響。2015年,在重慶市開縣的平壩和山區(qū)開展了水稻施用硅肥試驗。結果初步表明:增施硅肥使水稻單位面積有效穗減少,對水稻的株高直接影響不大,與穗長之間關系在不同地區(qū)表現(xiàn)得不明顯,有利于提高每穗實粒數(shù),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結實率,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平壩區(qū)南雅鎮(zhèn)667 m2施硅肥2 kg水稻產量最高,增產率7.9%;山區(qū)大德鎮(zhèn)667 m2施硅肥1 kg水稻產量最高,增產率4%。667 m2凈增收益南雅鎮(zhèn)為52.00元、大德鎮(zhèn)為50.64元,經濟效益較為明顯。
關鍵詞 平壩;山區(qū);水稻;硅肥;施肥量;生長;產量
中圖分類號:S143.7+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5.005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1010.0951.017.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6-10-10 9:51:00
作物吸收硅營養(yǎng)元素后,導管剛性加強,有防止倒伏和促進根系生長的作用,硅元素是維持植物正常生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硅肥的調節(jié)下,能抑制作物對氮肥的過量吸收,相應地促進了同化產物向多糖物質轉化,所以,農業(yè)中既要保證高產,又要保證優(yōu)質,有時候施用硅肥顯得十分必要。由于硅的性質穩(wěn)定,會在土壤中以化合物的形態(tài)被固定,移動性差,因此需要以施用硅肥的方法來補充,這在有機質肥料應用日益減少的現(xiàn)在顯得更為必要。水稻增施硅肥的研究在全國開展的比較早[1-2],重慶地區(qū)尚無報道,為此,2015年在重慶開縣平壩和山區(qū)開展了水稻施用硅肥的對比試驗。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田概況
山區(qū)的試驗設在大德鎮(zhèn)福佳村周運全承包的責任田,海拔643 m,北緯31°13′41.81″,東經108°19′38″,土壤為棕紫泥水稻土黃泥田。平壩區(qū)的試驗設在南雅鎮(zhèn)民安村唐青彬承包的責任田內,海拔257 m,北緯31°05′48.6″,東經108°06′58.8″,土壤為灰棕紫色水稻土大眼泥田。2個試驗田的肥力在當?shù)貫橹械?,種植模式均為一季中稻。
供試肥料為奧力硅,產品指標:二氧化硅(SiO2)≥72%、氧化鈣(CaO)≥3%、氧化鎂(MgO)≥1.5%、氧化鉀(K2O)≥3.0%、氧化鐵(Fe2O3)≥4.0% 、二氧化鈦(TiO2)≥ 0.4%。
1.2試驗設計及田間管理
試驗設5個處理:處理1,不施硅肥;處理2,施硅肥1 kg/667 m2;處理3,施硅肥2 kg/667 m2;處理4,施硅肥3 kg/667 m2;處理5,施硅肥4 kg/667 m2。
試驗在統(tǒng)一施用氮、磷、鉀化肥的基礎上進行,不施用有機肥料,氮、磷、鉀化肥用量采用當?shù)販y土配方施肥推薦用量,即每667 m2施用N、P2O5、K2O分別為10 kg、3 kg、3 kg。各個小區(qū)60%氮肥、50%鉀肥、全部磷肥和硅肥做底肥,40%氮肥在移栽后10 d左右做追肥,50%鉀肥做穗肥。
大德鎮(zhèn)的水稻供試品種為‘宜香3724’,南雅鎮(zhèn)的水稻品種為‘宜香2115’,2個試驗均設2次重復。每窩栽2片秧苗;小區(qū)面積均為26.25 m2(小區(qū)長7.5 m、寬3.5 m)。小區(qū)之間筑埂,埂寬20 cm、高25~30 cm,高出水面至少10 cm。每個小區(qū)栽12行,每行栽38窩,小區(qū)密度為11582窩/667 m2。
大德在2015年3月20日播種,4月28日移栽,南雅在2015年3月5日播種,4月20日移栽。南雅在8月15日收獲,大德在8月31日收獲。收獲時每個小區(qū)取2窩考種,主要調查有效穗、穗粒數(shù)、穗實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等。分小區(qū)實收產量、曬干稱重。
2結果與分析
試驗測得各個處理小區(qū)相關指標平均值,見表1、表2。
2.1硅肥對水稻有效穗的影響
由表1、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硅肥施用量對有效穗的影響比較明顯,從處理1到處理5硅肥667 m2施用量從0增加到4 kg,667 m2有效穗呈遞減趨勢,南雅鎮(zhèn)從16.03萬穗降低到12.29萬穗,降低率23.3%;大德鎮(zhèn)從15.49萬穗降低到12.57萬穗,降低率18.9%。可以看出,增施硅肥使水稻有效穗減少,而且增施得越多減少的越多。
2.2硅肥對水稻性狀的影響
南雅鎮(zhèn)各處理的株高在112~116 cm,最高與最矮的僅相差4 cm,平均值為114 cm;大德鎮(zhèn)各處理的株高只有處理2的較高,達109 cm,其他處理均在101~105 cm,差別不明顯??梢?,硅肥施用量對株高直接影響不大。南雅鎮(zhèn)各處理的穗長在24.2~25.2 cm,最長與最短的只相差1 cm,平均值為24.7 cm;大德鎮(zhèn)各處理的穗長差異較大,667 m2施1 kg硅肥的比不施硅肥的長2.9 cm,其他3個施硅肥的處理穗長也均在27 cm以上,4個施硅肥的穗長比不施的長2.1 cm,增加了8.2%。可見,硅肥施用量與穗長之間關系在不同地區(qū)表現(xiàn)得不明顯。
不同硅肥施用量對每穗實粒數(shù)的影響較大,南雅鎮(zhèn)處理1即常規(guī)不施硅肥的每穗實粒數(shù)只有109粒,而施硅肥的4個處理平均每穗實粒數(shù)高達124.8粒,增加率14.5%;大德鎮(zhèn)不施硅肥實粒數(shù)只有121.8粒,施硅肥的4個處理平均每穗實粒數(shù)高達143.3粒,增加率17.7%。表明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每穗實粒數(shù)。
南雅和大德不施硅肥的結實率分別為87.7%、83.8%,施了硅肥以后2個試驗的各個處理的結實率均超過了92%,平均值分別達到了94%、93%,而且隨著施硅肥量的增加結實率有較為明顯的增加趨勢。
南雅鎮(zhèn)和大德鎮(zhèn)不施硅肥的千粒重分別為33.7 g、31.8 g,施了硅肥后的千粒重分別提高到35 g、34.8 g,大德鎮(zhèn)的提高非常明顯。這說明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
2.3硅肥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水稻每667 m2產量,南雅鎮(zhèn)處理1(不施硅肥)為569.9 kg,處理2、處理3分別達到595 kg、614.7 kg,再增施硅肥的處理4、處理5水稻產量反而呈下降趨勢;即南雅鎮(zhèn)667 m2施硅肥2 kg產量最高,比不施硅肥增產率7.86%。
由表2可以看出,水稻每667 m2產量,大德鎮(zhèn)不施硅肥為623.4 kg,施1 kg硅肥達到648.6 kg,但施2 kg硅肥產量比不施硅肥有降低,當硅肥施到4 kg時,水稻產量只有599.5 kg,比不施硅肥降低了23.9 kg;即大德鎮(zhèn)667 m2施硅肥1 kg產量最高,比不施硅肥增產率4.04%。
從經濟效益上來看,成本:奧力硅以30元/kg計,收入:南雅水稻按2.5元/kg計,大德水稻按3.2元/kg計(山區(qū)為優(yōu)質稻)。計算結果,每667 m2施用硅肥分別按2 kg、1 kg計,南雅鎮(zhèn)凈增收益為(614.7-569.9)×2.5-30×2=52.00元,大德鎮(zhèn)凈增收益為(648.6-623.4)×3.2-30×1=50.64元。
3小結
本試驗初步表明,增施硅肥使水稻667 m2有效穗減少,而且增施得越多減少得越多。施用硅肥對水稻的株高直接影響不大;增施硅肥與穗長之間關系在不同地區(qū)表現(xiàn)得不明顯,對平壩區(qū)南雅鎮(zhèn)的穗長幾乎沒有影響,對山區(qū)大德鎮(zhèn)的穗長有增加。
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每穗實粒數(shù),平壩區(qū)南雅鎮(zhèn)平均每穗實粒數(shù)提高了14.5%,山區(qū)大德鎮(zhèn)平均每穗實粒數(shù)提高了17.7%。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結實率,南雅和大德的平均結實率分別提高了6.3、9.2個百分點,而且隨著硅肥施用量的增加結實率有較為明顯的增加趨勢。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南雅鎮(zhèn)和大德的平均千粒重分別提高了1.3 g和3.0 g。
平壩區(qū)南雅鎮(zhèn)667 m2施硅肥2 kg水稻產量最高,增產率7.9%;山區(qū)大德鎮(zhèn)667 m2施硅肥1 kg水稻產量最高,增產率4%。667 m2凈增收益南雅鎮(zhèn)為52.00元、大德鎮(zhèn)為50.64元,經濟效益較為明顯。
參考文獻:
[1]張翠珍,邵長,泉孟凱,等.水稻施用硅肥效果及適宜用量的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1997(3):44-45.
[2]柯玉詩,黃小紅,張壯塔,等.硅肥對水稻氮磷鉀營養(yǎng)的影響及增產原因分析[J].廣東農業(yè)科學,1997(5):25-27.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