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康平縣悅明小學 趙亞芬
如何讓小學數學走進孩子的生活
遼寧省康平縣悅明小學 趙亞芬
小學數學教材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多次改版或重大的調整和修訂。雖然做了大幅度的調整,但是個別情景素材仍然遠離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甚至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加上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分數,仍然存在著重“知識”輕“情感、能力”;重“結論”輕“體驗過程”;重“書本”輕“實踐活動”;重“技能”輕“綜合運用”。致使學生雖然能夠靈活的解決各種數學問題,但是面對簡單的生活問題卻束手無策。
新修訂的《小學數學大綱》十分強調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不僅要求選材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為了讓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新知識,并且在愉快中內化新知識,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教學內容,我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和收集了許多歌謠,比如,在教學“掌握方向”一課中,我們根據生活實際搜集了這樣的歌謠: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
東西南北 四面八方。
結合生活的歌謠,學生便于記憶和理解。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而且我和孩子們在編寫中提高了寫作能力,一舉兩得。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北師大教材中根據單元內容的設計,在不同的章節(jié)都安排了《數學與生活》的學習內容。教學前,我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在生活中搜集相關素材,一方面補充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拉近教材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時,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認真學習這些內容,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把握數學與生產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關系,另一方面通過了解我國在數學上的重大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2.挖掘生活中的學習素材
關注校園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資源,留心社會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資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資源。生活、校園、家庭、社會環(huán)境都是學生生活的場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應該學好數學,用好數學。比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一節(jié)中,我沒有使用書上貼墻磚的內容,因為離學生的生活較遠,我選取了這樣的素材:我校某班要統(tǒng)一定購校服,校服上衣60元,褲子30元,訂購200套這樣的服裝,需要多少錢?提出這樣的問題后,我要求學生主動探索解題的方法,然后匯報,老師總結。解決這個的問題有兩種方法,方法之一:先求出一套服裝的價錢,再求200套服裝一共的價錢。方法之二:用200套上衣加上200條褲子的錢數,也是總錢數。接著再舉這樣貼近生活的例子,讓學生觀察思考并找尋規(guī)律,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數學應用于實際生活,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教師要引導、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應用、發(fā)展數學。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學期的“粉刷墻壁”時:學生小組合作測量學校的畫廊面積,調查油漆的價格、質量、人工費用等方面內容,然后,計算粉刷畫廊所需要的油漆和人工等費用。最后,根據計算的結果,進行分析,說各自的感想,同時,為學校的美化獻計獻策。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真的可以為生活服務,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也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
2.制作數學小報可以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到有趣的小報形式中去,讓學生輕松地學知識;也可以借機鼓勵那些學得一般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資料、構思、排版、繪畫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終達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之,收集讓學生理解的生活素材,會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但是卻可以大大減輕教學負擔,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