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政治認同中的引領作用論綱

        2016-04-11 08:26:53崔永剛
        山東行政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社會認同國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郝 麗,崔永剛

        (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濟南250022;中共山東省委黨校管理學教研部,濟南250021)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政治認同中的引領作用論綱

        郝麗,崔永剛

        (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濟南250022;中共山東省委黨校管理學教研部,濟南250021)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增強政治認同中具有引領作用。其中,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認同的引領作用來看,富強是國家認同的經(jīng)濟基礎、民主是國家認同的政治基礎、文明是國家認同的文化基礎、和諧是國家認同的價值基礎;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認同的引領作用來看,自由是社會認同的價值基礎、平等是社會認同的目標基礎、公正是社會認同的環(huán)境基礎、法治是社會認同的制度基礎;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認同的引領作用來看,愛國是個人認同的價值基礎、敬業(yè)是個人認同的職業(yè)基礎、誠信是個人認同的道德基礎、友善是個人認同的行為基礎。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認同;社會認同;個人認同

        2012年11月,十八大報告首次以12個詞、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鄙鐣髁x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動力。政治認同是社會公眾對政治主體的心理反應和行為表達,是實現(xiàn)社會公眾對社會政治主體認可的重要力量。一個國家政治認同的程度如何,直接影響著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根據(jù)政治認同的對象來劃分,可以把政治認同分為國家認同、社會認同和個人認同。任何國家和政府都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強政治認同,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行國家必需的核心價值觀則是必由之路。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要從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jié)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戰(zhàn)略高度,持續(xù)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保?]P94作為政治認同的核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必將在增強政治認同中發(fā)揮引領作用。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認同的引領作用

        國家認同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對自己歸屬哪個國家的認知以及對這個國家的構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評價和情感;是族群認同和文化認同的升華。[2]國家認同的程度如何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與否。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xiàn)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保?]P92-93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充分表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認同具有直接的引領作用;事實上,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認同引領作用的具體體現(xiàn)。

        1.富強是國家認同的經(jīng)濟基礎

        富強主要是指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也就是“富民強國”。“富強”被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觀念,就充分說明富強的極端重要性。馬克思主義認為,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jīng)濟基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只有“富強”這一觀念反映著經(jīng)濟基礎。因此,富強是國家認同的經(jīng)濟基礎,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他觀念得以形成的基礎;沒有富強,其他觀念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富強是所有國家一直追求的理想,中國也不例外,這也是我國一直重視經(jīng)濟建設、致力于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直接原因。在我國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富強時期,那時我國國家認同的程度是非常高的;但也有過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任人宰割的時期,那時國家認同的程度則非常低。現(xiàn)在,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還沒有達到“富強”的程度。要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必須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jīng)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jīng)濟制度,加快完善現(xiàn)代市場體系、宏觀調(diào)控體系、開放型經(jīng)濟體系,加快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只有如此,才會實現(xiàn)“富民強國”,國家認同的經(jīng)濟基礎才會堅實穩(wěn)固。

        2.民主是國家認同的政治基礎

        除經(jīng)濟基礎之外,政治基礎是國家認同程度得以提高的另一重要因素。1956年,“三大改造”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正式確立?!叭嗣衩裰魇巧鐣髁x的生命,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保?]P116作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可以把民主看作是我國國家認同的政治基礎,這也是為什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把“民主”排在第二位的原因。毫無疑問,社會主義民主在我國的發(fā)展是一波三折的。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給中國的民主政治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冤假錯案數(shù)不勝數(shù);可以確定,那時我國國家認同的政治基礎降到了冰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辟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這為在我國實現(xiàn)最廣泛的人民民主奠定了堅實基礎。由于相關制度不健全、政府工作人員執(zhí)行不到位、政府和公民之間的溝通渠道不暢通、公民政治參與程度比較低等原因,目前我國的民主環(huán)境還沒有完全形成。這就需要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fā)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以此來拓展國家認同的政治基礎。

        3.文明是國家認同的文化基礎

        國家認同是文化認同的一種升華;因此,國家認同除了經(jīng)濟基礎、政治基礎之外,還應該有文化基礎。文明是使人類脫離野蠻狀態(tài)的所有社會行為和自然行為構成的集合,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觀念、工具、語言、文字、信仰、宗教觀念、法律、城邦和國家等等。[3]雖然文明與文化二者有區(qū)別,但也有聯(lián)系。在某種意義上,文明可以包括在文化的范圍之內(nèi),即文化要比文明廣泛;文明是文化的一種高等形式。一個國家的文明狀況直接影響著國家認同的程度。文明程度比較高的話,國家認同的程度也會高;反之,則低。鑒于此,可以把文明看作是國家認同的文化基礎。一般來說,文明可以分為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兩類。當前我國的物質(zhì)文明程度已經(jīng)比較高;但與之相對應的精神文明程度則不是很高,而是大大落后于物質(zhì)文明的程度。這其中有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不完善、互聯(lián)網(wǎng)的不良影響、外部敵對勢力的破壞等原因,也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當前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不高等原因。作為全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既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提高我國文明程度的堅實基礎。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緊緊抓住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夯實國家認同的文化基礎,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

        4.和諧是國家認同的價值基礎

        除了經(jīng)濟基礎、政治基礎、文化基礎之外,國家認同還需要全體公民都認可的一種價值追求,也就是價值基礎。“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具體、動態(tài)、相對、辯證的統(tǒng)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fā)展的關系?!保?]從定義可以看得出來,和諧是一種美好的理想狀態(tài)和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和諧”作為第四種核心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就表明可以把和諧作為國家認同的價值基礎。從國家認同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如果只有少數(shù)人把和諧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這一理想就永遠不會實現(xiàn),國家認同的程度也不會高;只有一個國家的絕大多數(shù)人甚至所有人都把和諧作為一種價值追求并努力這樣做時,和諧的狀態(tài)才會逐漸實現(xiàn),國家認同的程度也才會越來越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不斷提高,生產(chǎn)關系的不斷調(diào)整,追求和諧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但是,“中國改革經(jīng)過三十多年,已進入深水區(qū),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jīng)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1]P41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階層分化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社會矛盾也可能會越來越尖銳。如果處理不當,肯定會直接影響到和諧這一價值基礎。因此,必須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此來鞏固國家認同的價值基礎。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認同的引領作用

        社會認同是指個體認識到他(或她)屬于特定的社會群體,同時也認識到作為群體成員帶給他的情感和價值意義。社會認同是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信仰、價值和行動取向的集中體現(xiàn),本質(zhì)上是一種集體觀念。[5]“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tǒng)得以正常運轉(zhuǎn)、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保?]P49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充分表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認同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事實上,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認同引領作用的具體體現(xiàn)。

        1.自由是社會認同的價值基礎

        自由是一種免于恐懼、免于奴役、免于傷害和滿足自身欲望、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舒適而和諧的心理狀態(tài)。自由既有為所欲為的權利又有不損害他人的責任和義務。[6]如果一個社會不能給社會成員提供一種自由的價值追求,社會認同的程度肯定不會很高;反之,社會認同的程度也不會很低。一方面,任何社會中的自由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另一方面,每位社會成員的具體情況各有不同,他們追求的自由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自由是所有社會成員的共同價值追求。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自由”作為社會認同的首要觀念,也表明自由是社會認同的價值基礎。在所有采用現(xiàn)代民主制度的國家(包括中國)中,自由都與賦予公民的各項權利密切相關,其中包括言論自由、思想自由、行動自由等。個人的自由狀況還與其所處的社會制度直接相關,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的自由要比資本主義制度條件下的自由優(yōu)越的多。但是,我國仍然是發(fā)展中國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因素制約著社會成員的自由。比如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還比較低、社會保障問題突出、民主法制不夠健全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限制了社會成員自由的廣度和深度。這就需要采取積極措施切實保障社會成員的各項權益,擴大社會認同的價值基礎。

        2.平等是社會認同的目標基礎

        平等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關系、人對人的一種態(tài)度,是人類的終極理想之一。[7]一方面,平等是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要求和基本目標;另一方面,是否平等直接影響著社會認同的程度高低,這也是把“平等”作為一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重要原因。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把平等看作是社會認同的目標基礎。正如任何人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一樣,人生而是不平等的,這一點已經(jīng)逐漸達成共識。因此,社會認同中的平等,指的是一種后天的社會平等。這種平等包括權利平等、制度平等、機會平等、結(jié)果平等,……。盡管社會中不會有絕對平等,但每個人都應該“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吧钤谖覀儌ゴ笞鎳蛡ゴ髸r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保?]P32當前,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為絕大多數(shù)人創(chuàng)造了平等的機會;但也不能否認,按照新的貧困線標準,即農(nóng)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幣/年,我國還有1.28億人口處于貧困線以下。[8]對于他們來說,社會認同的程度肯定不會很高。這就需要繼續(xù)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調(diào)整社會分配結(jié)構,推動社會平等深度和廣度的擴大化,以此提高社會認同的程度。

        3.公正是社會認同的環(huán)境基礎

        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9]公正是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屬性,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奠定了最為堅實的基礎。能否為社會成員提供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是社會認同程度重要的判斷標準。如果絕大多數(shù)社會成員都認為社會環(huán)境很公正,社會認同的程度就會高;反之,就會很低。在一定程度上,公正就是社會認同的環(huán)境基礎;這也是把“公正”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重要原因。反過來,社會認同程度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社會成員的價值取向,從而最終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社會能否得以快速發(fā)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更是強調(diào):“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nèi)在要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边@也是創(chuàng)造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增強社會認同的必由之路。

        4.法治是社會認同的制度基礎

        對于任何國家和政府來說,完善的法治都是增強社會認同的制度保障,中國也不例外。對于社會認同來說,不管是自由、平等,還是公正,都需要法治的保障;缺乏法治保障,自由、平等、公正都有可能變成一紙空文。因此,法治是社會認同的制度基礎。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歷程中,一直非常重視加強法治建設。早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鄧小平就指出:“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彪S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推進,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更加重視加強法治建設。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大部署,強調(diào)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出明確要求。2014年10月20日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把“依法治國”作為會議主題,也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完善法治,全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以此來鞏固社會認同的制度基礎。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認同的引領作用

        個人認同是指自己對自我現(xiàn)況、生理特征、社會期待、以往經(jīng)驗、現(xiàn)實情境、未來希望、工作狀態(tài)等各層面的覺知,統(tǒng)合而成為一個完整、和諧的結(jié)構。[10]我國是一個有著十三億多人口、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國,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shù)”,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jié)奮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1]P93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充分表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認同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事實上,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認同引領作用的具體體現(xiàn)。

        1.愛國是個人認同的價值基礎

        愛國既是公民最起碼的價值追求,是個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也是個人認同的價值基礎。自古以來,作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一種集體精神,愛國精神就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激勵著中華民族不斷奮勇向前?!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語句表達的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價值取向。正是在愛國精神的鼓舞激勵下,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才能勇?lián)鐣熑?、為我國的革命、解放、建設等各項事業(yè)的成功保駕護航。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使用、外國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等,愛國精神不是應該削弱,而是應該加強。當前,我國的愛國狀況總體是好的,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只有如此,才能長久地維持我國安定團結(jié)的大好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愛國主要表現(xiàn)在面對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言論和行為時,堅決制止與反對上;表現(xiàn)在堅信“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钡摹爸袊鴫簟鄙?;表現(xiàn)在堅持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個人利益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上;表現(xiàn)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辛勤工作上。

        2.敬業(yè)是個人認同的職業(yè)基礎

        “敬業(yè)”既是個人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對個人行為的根本職業(yè)要求。因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敬業(yè)是個人認同的職業(yè)基礎。作為一種職業(yè)道德和工作倫理,敬業(yè)涵蓋了一切促進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工作領域和勞動領域。生產(chǎn)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堅實基礎;馬克思曾說:“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要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绷暯酵径啻螐娬{(diào)“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并指出:“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xiàn)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chuàng)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始終為了人民,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闭怯捎趧趧拥臉O端重要性,“敬業(yè)”才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60行,行行出狀元?!边@里的勞動,不管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干一行愛一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那就是在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貢獻自己的力量。當然,要在全社會營造“敬業(yè)”的氛圍,遠沒有這么簡單,這需要全社會每一個人從自我做起,既尊重、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尊重其他人的工作才有可能實現(xiàn)。

        3.誠信是個人認同的道德基礎

        誠信既是人類社會的共同道德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可以把誠信看作是個人認同的道德基礎。中華民族是誠實守信的民族,一直強調(diào)誠信的重要性?!叭藷o信不立,國無信則衰”。在中共中央印發(fā)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規(guī)定“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jié)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是基本道德規(guī)范,“明禮誠信”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建設要堅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黨的十七大報告則強調(diào)“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黨的十八大將誠信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切入點和重要抓手,提出要“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這些都是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途徑。必須承認,當前我國的誠信建設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出現(xiàn)了一些“不誠信”的現(xiàn)象,如食品、藥品的質(zhì)量安全問題、虛假商業(yè)合同問題、學術不端問題等。市場經(jīng)濟是一種信用經(jīng)濟,這些問題的存在越來越影響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有序發(fā)展。這時,需要通過提高失信成本,營造誠信氛圍,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等措施來構建誠信社會。

        4.友善是個人認同的行為基礎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友善是人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可以把友善看作是個人認同的行為基礎。我國一直強調(diào)友善的重要性,“中國古人強調(diào)‘仁者愛人’、‘友,相佑也’,主張‘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際交往論,倡揚‘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和諧論,將‘民胞物與’視為道德修養(yǎng)的理想境界。在此基礎上,古人還發(fā)展出了豐富的道德實踐功夫,包括‘反求諸己’、‘推己及人’的忠恕論,‘責友以善’‘以友輔仁’的友善觀?!蔽錆h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沈壯海教授總結(jié)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友善”的豐富理解。[11]友善首先是對人的友善,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所有的人;還包括對所有動物和植物的友善,它們也是有生命的存在。

        但是,強調(diào)友善并不等于“沒原則”,否認原則的存在。當前,我國社會中還存在不友善的行為,如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惡語相向,甚至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等。目前,需要通過加強有關典型的專門宣傳、營造友善的社會環(huán)境、提高公民的自身修養(yǎng)等措施,提高全社會的友善程度,以此來提高個人認同,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普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http://baike.baidu.com/view/3254870.htm?fr=aladdin

        [3]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7788/5000062.htm? fr=aladdin

        [4]http://baike.baidu.com/view/18900.htm?fr=aladdin

        [5]Tajfel H. Differentiation Behveen Social Groups:Studies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Chapters 1-3. London:Academic Press. 1978.

        [6]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261/5144838.htm fr=aladdin

        [7]http://baike.baidu.com/view/149565.htm?fr=aladdin

        [8]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3-12/3737442. shtml

        [9]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28181/12216247. htm?fr=aladdin

        [10]http://baike.baidu.com/view/367750.htm?fr=aladdin

        [11]http://news.sdnews.com.cn/2014/shzyhxjzg/plzs/2014 03/t20140324_1560401.html

        編輯:高學棟

        作者簡介:郝麗(1973-),女,山東新泰人,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政府治理。

        基金項目:本文系濟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中心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增進政治認同中的引領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11-14

        DOI:10.3969/J. ISSN.2095-7238.2016.01.001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238(2016)01-0001-05

        猜你喜歡
        社會認同國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戰(zhàn)后初期中國留日學生的國家認同
        中西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差異與社會認同探究
        大學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19:36:43
        全球化會削弱國家認同感嗎
        人民論壇(2016年33期)2016-12-27 16:49:27
        經(jīng)濟新常態(tài)下社會認同的變化及其影響
        學理論·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4:35:41
        國家認同視域下的核心價值觀構建
        學理論·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1:46:48
        民族傳統(tǒng)體育儀式的文化解讀
        武術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9:25:23
        《彩虹艷盡半邊天》對黑人女性的社會認同
        電影文學(2016年19期)2016-12-07 20:08:55
        論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和諧關系建構取向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39:43
        在高校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探索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3:51
        IP影視劇開發(fā)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6:25
        精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性色av | 黑人巨大无码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天堂在线观看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熟女吞精|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av白丝在线|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久九九久视频精品网站| 精品国产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久久福利资源国产精品999| 给我播放的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在线视频|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99国产超薄丝袜足j在线播放| 黄网站a毛片免费观看久久| 白白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2|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国产乱淫视频| 亚洲图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久久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真人做爰试看120秒| 黑人大荫道bbwbbb高潮潮喷| 妞干网中文字幕|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激情国产片|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韩国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 女女女女女裸体处开bbb| 色综合天天网| 亚洲色图第一页在线观看视频| 老熟女的中文字幕欲望|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1| 久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三线麻豆| 成年女人a级毛片免费观看| 美丽人妻被按摩中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