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林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促進了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認識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進而將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全面的提高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出來,進而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針對于情境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51-01
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策略的引入和運用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并且在課堂效率的提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語文教學充滿更多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動力,與此同時,還能夠調動課堂整體的學習氣氛,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應用提出以下幾點方法淺談。
一、恰當結合文意,營造良好學習情境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工作,教師應該不斷加強各個方面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立。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才能使其全心投入學習中,這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意義重大。教師若能善于利用文本的旨意,把各種不同的觀點展示在學生面前,就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廣闊的思考平臺,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樣一方面有助于教師的計劃安排,另一方面也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推動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多邊交流與互動。例:學習《孔乙己》時,根據孔乙己的“死”這一出發(fā)點,教師可以設計多個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正確的角度看待文章內容,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機會的同時,引導獨立思考以促進學生散開去把握全文的目的。問題一,孔乙己究竟會不會死?會如何死?等多個問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最終的答案也是各種各樣的。也正是因為問得“自由”,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二,孔乙己為什么必死無疑?證據是什么?問題三,寫的是孔乙己的悲劇,卻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別人的笑聲中呢?這些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問得“自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出的答案各種各樣、精彩紛呈,師生間、生生見將學生思維徹底打開。
二、模擬角色,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
學生分角色模擬表演課文內容,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思考、參與、表現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表演、扮演角色,增添教學情趣。表演和扮演是理解和表達語文內容的實踐活動,表演的越成功,越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范進中舉》時,學生模擬范進中舉時的拍手、跌倒、大笑、瘋跑等動作,大家都捧腹大笑,課堂氣氛輕松詼諧,課文中惟妙惟肖的刻畫更使學生印象深刻。同時,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很快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的認識。這樣的表演教學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學生把課本里的文字變成了具體可見的情境,營造了體驗氛圍,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課文的精妙之處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以直觀認識加深理解,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加深教學的趣味性。通過表演,教師和學生共同把文字變成了可見的情境,使學生加快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又鍛煉了他們的語言和表達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直觀能使情境再現,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去觀察、去感知、去體驗,促使思維快速運轉,豐富學生想象,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的記憶力。青少年正處于成長階段,在“情”方面表現得很突出,情緒容易波動,容易被外界事物感染。因此,課堂上可以用音樂、影片、圖片等媒體調動學生的情,感受、擁抱教師創(chuàng)設的境,可獲得良好的課堂效應。如上《安塞腰鼓》一課,對黃土高原“腰鼓文化”的理解,教師不管用文字描述得怎樣動情,也不管描述得怎樣精確、生動,許多學生還是有糊涂的感覺,因為他們從未到過這些地方,未曾見過所謂的腰鼓表演,對西北黃土高原的民情風俗知之甚少。此時,只有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播放一些有關腰鼓和黃土高原民情風俗的影片或制作有關的幻燈片,讓學生置身于黃土高原的腰鼓聲中,同時調動視覺和聽覺,學習安塞腰鼓的內在涵義,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加深學生對安塞腰鼓的理解,最后把安塞腰鼓放到江南水鄉(xiāng)作比較,深入理解為什么多水的江南敲不得這樣的腰鼓,才能真正體會安塞腰鼓的“忘情”、“狂野”,感受力量的奔騰和生命的升華。
四、結合生活實際,營造教學情境
文章是作者現實生活的反饋,所以在文章當中,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甚至能夠了解到作者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與時代背景,但這畢竟不是學生所經歷的事情,也不是學生所處的時代。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結合,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文章與學生實際的生活與經歷有了連接,才能夠讓學生在腦中產生畫面,真實的感受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父母的心》這堂課中,教師便可以將課程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為學生營造出具體的情境。教師可以在講課前,先講述一段自己與父母間的故事,之后提問學生,你覺得你的父母是什么樣的人呢?平時都是什么樣的性格?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敘述一段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感人經歷。這些都是學生的真實經歷,所以這樣的情感表達更加便于學生進行理解與感悟,也使課程內容不再是抽象難懂的,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
總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化繁為簡、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粗糙為精細,促進學生思維,讓學生產生共鳴,促使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給人以美的享受,還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和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鞏慶民.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意義[J].教師,2011(33).
[2] 工玉生.談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