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仲霞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均安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329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
護理干預聯(lián)合PICC置管后X胸片定位在結直腸癌術后化療中的應用
歐陽仲霞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均安醫(yī)院,廣東佛山528329
【摘要】目的:觀察護理干預方法結合PICC置管后X胸片定位在結直腸癌術后化療的療效。方法:選擇72例結腸癌手術后的患者為觀察對象,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結合常規(guī)的PICC置管術,觀察組采用精細的個性化護理結合PICC置管后X胸片定位,兩組置管術后予以化療藥物治療,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兩組導管異位、導管脫落、導管斷管、導管阻塞、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均有差異,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干預方法結合PICC置管后X胸片定位在結直腸癌術后的化療中,能夠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概率。
【關鍵詞】PICC置管;結直腸癌;化療;護理干預
結直腸癌是消化道腫瘤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在我國所有常見腫瘤中居于第三位。目前對于結直腸癌的治療,主要是以手術為主,結合術后放化療。術后放化療可以進一步的降低其復發(fā)和轉移的概率[2],是術后行輔助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現在多采用普通的外周靜脈給藥,而化療藥物對外周靜脈的刺激和局部組織的破壞都較大,所以本研究對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結直腸癌中的應用及護理進行了觀察及總結[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病例來源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結腸癌手術后的患者72例。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結合常規(guī)PICC置管術,所有患者均為結直腸癌術后需進行化療藥物治療,其中觀察組實行護理干預聯(lián)合PICC置管后X胸片定位,而對照組。觀察組: 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52.56±6.65)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87±1.28)年,其中升結腸癌 15例,降結腸癌患者8例,直腸癌患者 6例,橫結腸癌患者7例。對照組: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51.87±5.15)歲,病程1~10年不等,平均病程(3.92±1.37)年,其中升結腸癌 16例,降結腸癌患者7例,直腸癌患者 5例,橫結腸癌患者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癌癥類型等一般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置管方法在患者進行PICC置管前,首先要向患者說明該置管方法的適應癥、優(yōu)點及所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并發(fā)癥的同時,要消除病人的焦慮感。其次囑咐患者簽署同意書。在完善置管前的溝通工作后,由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的護士按照規(guī)范操作進行PICC置管。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囑患者平臥,手臂外展并與軀干呈 90°,選定貴要靜脈為最佳穿刺血管。如圖1所示。②測量穿刺長度及臂圍,操作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③穿刺過程順利結束后并記錄導管型號、名稱、編號、置入長度,穿刺日期及臂圍。觀察組患者在順利進行置管后均進行了X胸片上的重新定位,如圖2所示。確保導管在上腔靜脈內,且判斷導管是否通暢。
1.3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護理包括置管前護理、置管中護理、置管后護理和穿刺點護理。
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精細的人性化護理干預,由于患者長期飽受疾病的痛苦,生理及心理負擔都較重,往往心理問題較多,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有較大影響。在置管之前,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消除患者內心的焦慮、緊張等情緒。置管11d后需對敷料進行更換,為保持敷料的干凈,此后需1周更換1次敷料。密切觀察穿刺點是否有疼痛、皮下血腫、紅腫及導管脫出等等異常情況并及時處理。換藥時應徹底消毒,且在撕開貼膜時要沿導管的方向自下而上進行,同時要保持體外導管彎曲部分固定以避免將導管拔出。操作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且每次化療結束后需用肝素鹽水脈沖式封管。且在每周期的化療結束后,囑咐患者出院期間,需在門診或當地醫(yī)院進行每周的維護,除常規(guī)消毒外還需進行回抽血液,同時進行生理鹽水的注射以判斷導管是否通暢,后用肝素鹽水脈沖式封管。且囑咐患者注意保持敷料干燥,在導管脫落時,不得自行將導管送入,需及時向醫(yī)務人員說明。
1.4化療藥物兩組患者順利進行PICC置管后均使用FOLFOX6方案(奧沙利鉑+氟尿嘧啶+亞葉酸鈣)。具體方案如下:在第1d,分別將奧沙利鉑(50mg,產于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號:140126)以85mg/m2溶于100ml葡萄糖液體中2h內滴完,400mg/m2的氟尿嘧啶(0.25g∶10ml,產于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140218)進行靜脈注射,400mg/m2的亞葉酸鈣(100mg,產于北京雙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40343)進行靜脈滴注2h內滴完,然后總量以2400mg/m2持續(xù)靜脈滴注46h。每2周重復,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期。
1.5療效評價①比較兩組患者出現導管異位、導管脫落等異常情況的變化;②比較兩組患者出現穿刺點滲血、機械性靜脈炎等并發(fā)癥的概率的大小。
1.6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導管異位、導管脫落、導管斷管、導管阻塞人數比較觀察組的導管異位、導管斷管、導管阻塞的例數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詳見下表1。
2.2兩組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比較兩組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變化有顯著差異(P<0.05)。詳見下表2。
表1 兩組導管異位、導管脫落、導管斷管、導管阻塞情況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兩組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變化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3討論
PICC是經手臂外周靜脈置入的長期通路裝置,具有安全、操作簡單、適應人群廣、留置時間長等特點而廣泛使用,常用于腫瘤周期化療、全胃腸外營養(yǎng)長期輸液等患者[5]。PICC避免了反復的靜脈穿刺給病人帶來的痛苦,解決了由于化療藥物外滲所引起的對周圍組織以及血管的損傷[4]。我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使用并推廣PICC[6],PICC提供了無痛治療途徑,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隨著近年來PICC不斷推廣及使用,護理人員也越來越關注由于長時間的導管留置引起并發(fā)癥的情況,且導管相關并發(fā)癥可發(fā)生在留置PICC任何時期[7]。PICC置管后的胸片定位能夠進一步觀察置管后的情況,確保導管的位置和有無折斷等等異常情況,進一步減少其并發(fā)癥的產生。據國外研究表明,PICC導管相關并發(fā)癥導致的提前拔管的比例非常高[8],如在Liu Y等[9]的研究中311名患者參與研究,有160名患者發(fā)生了靜脈血栓,比例達到了(51.4%),其中87例患者出現了靜脈血栓的癥狀。目前,許多研究指出機械性靜脈炎是PICC置管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且大多發(fā)生在置管后的1個星期內[10]。同時有研究指出PICC留置時間與導管留置期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相關關系。早期識別以及妥善處理導管相關并發(fā)癥可以有效延長導管留置時間。
術后結直腸癌患者的化療在結直腸癌術后的綜合治療中也越來越重要?;熤芷谝话愠掷m(xù)4~6個周期,反復淺靜脈穿刺是目前傳統(tǒng)的用藥途徑。而使用PICC置管的患者一方面避免了反復靜脈穿刺的痛苦,另一方面了消除了化療藥物對外周靜脈破壞和局部組織的刺激?;颊咴谧≡褐委熎陂g,護理工作人員應給予精細化的人性護理干預,一方面可以減少腫瘤病人的心理焦慮、緊張等等心理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和配合度,減少人為的感染等不良影響;另一方面,精細的護理工作,密切的觀察,能夠及時發(fā)現異常情況且處理,減少患者的并發(fā)癥的出現。
本研究中,觀察組進行了置管后的胸片定位以及精細化護理,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方法結合常規(guī)的PICC置管術。這是由于置管后的胸片定位,不僅確保了導管的位置的準確性,又能夠及時發(fā)現導管阻塞等異常情況,再加上精細化的人性化護理干預,使患者在治療期間配合度大大增加,減少了不必要的人為感染因素。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方法結合PICC置管后X胸片定位在結直腸癌術后的化療中,能夠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
參考文獻
[1]劉艷茹,王雪,趙秀玲,等. PICC在大腸癌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2,19(1):107-108.
[2]張婭婭,宋彩芳,董米連.循證護理在直腸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2013,51(9):83-85.
[3]Xiao-xia Qiu,Yan Guo,Hong-bin Fan,et al. Incidence,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spontaneous dislodgment in oncology patient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14 ,(51):955-963.
[4]劉靜.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的護理體會[J].北京醫(yī)學,2013,35(1):62-63.
[5]葉中慧.PICC置管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5):452-453.
[6]邱昊,彭娜.PICC置管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因及護理對策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2014,12(3):5-8.
[7]潘玉燕,周霞,洪慧.PICC置管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33):4392-4393.
[8]陶風英,尚超.PICC置管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21(10):92-93.
[9]Liu Y1,Gao Y2,Wei,et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thrombosis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in cancer patients: a double-center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J].Ther Clin Risk Manag,2015,11(5):153-60.
[10]曾莉芳,姚治豹,吳愛萍,等.PICC置管在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當代護士,2011,5(2):68-70.
(收稿日期:2015.12.08)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4-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