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亞永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讀寫結合實用性越來越強,本文結合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重點分析讀寫結合策略的實施方法,以提高小學生語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2-0057-02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總結出寫作的技巧與方法,將"讀"與"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理解能力與寫作水平,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提升。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訓練、作文訓練,更要注重長線與短線結合的方法的實施,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模仿,達到讀寫結合策略實施的效果。
1.閱讀訓練、作文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讀寫結合策略的實施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的是閱讀訓練和作文訓練兩個項目。
1.1 閱讀訓練。一般來說閱讀訓練有幾種比較常規(guī)的訓練,如朗讀、背誦和默讀,除了這幾種常規(guī)的訓練項目之外,還要通過"分散練"的方式進行閱讀訓練,內(nèi)容包括通過語境理解詞句、歸納課文主旨等。
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中有一篇文章--《北大荒的秋天》,這一課在設計題目的時候充分體現(xiàn)了"分散練"的思想,先概括文章主旨之后再進行具體分析,得出這樣的一個問題"請熟讀課文第四段,說說作者是如何描寫'原野熱鬧非凡'的"。再比如,《藍鯨》這一課,第二段采用的是總述--分述的模式,設計了這樣的題目"閱讀課文第二段,講述藍鯨特點,并分析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的"。
通過這樣"分散練"的形式,學生能夠抓住需要學習的重點,同時也能夠將課文中"例子"的作用發(fā)揮的更好,在進行閱讀訓練的時候可以更透徹的讀懂文章。
1.2 作文訓練。相比較閱讀訓練部分,作文部分要更加簡單一些,以蘇教版第五冊小學語文教材為例,這本教材中的作文訓練是專門的課文,其中包含了例文、寫作的要點和作業(yè)三個部分,注重說寫片段,對學生觀察能力和描寫事物的能力著重培養(yǎng)。
比如,"作文訓練--看圖作文",要求學生看圖說話,課文中為學生提供了一幅圖畫,畫上有一個小女孩在廚房里面刷碗,同時還有一篇關于"洗碗"的文章作為例文,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圖畫,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同時又能夠參照例文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哪些不足,有什么地方被自己漏掉了,可以查漏補缺。
2.長線結合、短線結合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寫作是密不可分的,讀寫結合策略的實施一般有以下兩種情形:
2.1 長線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對課本文章思想內(nèi)容進行分析,往往忽略了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比如通過背誦課文讓學生儲備更多的語言材料,通過結合語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詞句的含義,通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摘抄的好習慣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優(yōu)美的語言等等。這個環(huán)節(jié)往往是很重要的,可以說是學生的寫作過程中的"得力助手"。
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方面做的是比較到位的,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中課文的字數(shù)控制在三百到五百字之間,可以說是短小精悍,非常方便學生進行背誦和吸收,語言也十分的規(guī)范化。課本中要求背誦的文章占有一半的比例,需要學生復述的文章占有百分之十二左右,小學生通過對這本教材的學習,語言儲備方面是比較充足的,同時通過讀抄詞語的訓練牢記詞語,無論是句式還是表達方式都可以在寫作的時候派上用場。
2.2 短線結合。所謂的"短線結合"簡單理解,就是用來幫助小學生提升閱讀寫作層次的課文,好的教材不但要有基礎的內(nèi)容,也要有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水平的內(nèi)容。
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在閱讀課文的后面隨機安排"小隨筆",這樣的小隨筆和閱讀課文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又給了學生發(fā)揮的空間,學生通過小隨筆模仿課文中的語句、寫作形式、立意等等,可以更快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3.模仿是實現(xiàn)讀寫結合的途徑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心理特征決定了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不是很強,在讀寫結合訓練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是實現(xiàn)讀寫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這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同時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能,模仿是一種手段,想要通過模仿扎實的掌握知識與技能還要依靠長期的練習。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過程中,進行模仿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例文進行模仿,另一種是對課文進行模仿。
3.1 對例文進行模仿。對例文進行模仿一般來說是教材中提供圖片并配有例文,學生可以根據(jù)圖片進行聯(lián)想、立意,同時也能夠看到課本給出的例文。
比如,前文提到的,一個小女孩在廚房中認真洗碗,這是一幅圖畫,學生通過對這幅圖畫的認真觀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想象出這個完整的過程,然后將自己所想記錄下來并且整理出一篇文章,之后再對照例文,分析例文的寫法,對自己的思想進行啟發(fā),通過對例文的分析模仿,在以后寫類似文章的時候可以做的更好。
3.2 對課文進行模仿。對課文進行模仿,一般來說都是從某個角度或者某個局部著手進行模仿,大概有四種模仿形式。
其一、模仿課文中的段式,比如在學習《北大荒的秋天》這篇課文的時候,要求觀察秋天的田野或者是小河,仿照第二段或第三段進行描寫;其二、模仿課文中的句式,比如,要求對《孫中山破陋習》這篇文章進行仔細的閱讀,用句子中的加點詞句造句--"既然知道纏小腳不好,就不要去做(既然...就...)";其三、模仿立意,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第八次》,要求模仿這篇文章的立意,用"第二次"作為題目,寫一件學習的事情,可以是在做題的過程中,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做好這樣的事情;其四、模仿課文寫作方法,比如通過學習《翠鳥》這篇文章,模仿課文第一段,選一種小動物描寫其外形,可以使小鴨子、小雞,也可以是小鳥,無論寫哪種小動物都要突出其特點。
4.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讀與寫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賴相互依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歐雯.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 張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5,(36):16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