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內鏡并行植入多個塑料支架是大部分良性膽道狹窄的一線治療方法,而采用全覆膜自膨式金屬支架(cSEMS)可能會減少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s)的操作次數(shù)。為此,美國學者開展了一項多中心、開放、平行、隨機臨床試驗,旨在評價cSEMS對膽道狹窄的緩解效果是否不劣于塑料支架。2011年4月—2014年9月,8個醫(yī)學中心共納入了112例首次接受治療的良性膽道狹窄患者,其中73例為原位肝移植術后、35例為慢性胰腺炎、4例為手術后損傷。排除標準包括膽管直徑小于6 mm,保留有膽囊且膽囊管可能被cSEMS覆蓋。112例患者隨機分為多個塑料支架組 〔55例,(57±11) 歲,女性17例〕 和單個cSEMS組〔57例,(55±10)歲,女性19例〕,支架植入后定期進行內鏡檢查評估膽道狹窄的緩解程度(塑料支架組每3個月復查,cSEMS組每6個月復查),緩解后繼續(xù)隨訪12個月以評估膽道狹窄有無復發(fā)。結果顯示,塑料支架組膽道狹窄緩解率為85.4%,cSEMS組為92.6%,兩組差值為7.2%〔單側95%可信區(qū)間(95%CI)為-3.0%~∞,P<0.001〕。基于預設的非劣性標準-15%,cSEMS效果劣于塑料支架的假設被拒絕了。cSEMS組膽道狹窄獲得緩解平均需接受2.14次ERCPs,而塑料組則為3.24次(均值差1.10,95%CI為0.74~1.46,P<0.001)。綜合上述結果,作者認為,良性膽道狹窄、膽管直徑≥6 mm且金屬覆膜支架未覆蓋膽囊管的患者,cSEMS治療12個月后膽道狹窄緩解率不劣于植入多個塑料支架,金屬支架對此類患者是合適的治療選擇。
鄭衛(wèi)萍,編譯自JAMA,2016,315(12):1250-1257.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700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