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紅
把課堂教學看成是一門藝術,這是一個既古老又博信的話題。從古至今許多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及科學家都非常重視教學藝術,他們公然提出教學就是藝術的論斷,那么如何將教學這門藝術滲透于課堂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從而達到真正的高效課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一點已不容置疑。既然是主體,學生在學習中就應該真正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只有有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主體作用,改變那種消極的、被主的學習狀態(tài)和方式。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
一、把探索的時間還給學生
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的基本保證是給足學生思考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我認為“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
過去一堂好課的標準就是最后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墒俏以谙?,假設我們的學生在他們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的時候,一個個腦子里都沒問題了,都“輕輕松松”地走向社會,那我們的民族還有希望嗎?
江蘇省泰興市的洋思中學是一所偏僻的農村初中,但在中國基礎教育界卻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洋思中學更是成為了廣大基礎教育工作者崇拜的偶像。在感慨其創(chuàng)造奇跡的同時我有幸在洋思中學進行了為期幾天的觀摩學習。這次洋思之行,帶給我的是全新的認識和心靈的震撼,特別是洋思的教育理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解決了心存的疑惑。
走進洋思的課堂,給人的第一感受是“緊”,老師抓“緊”時間;學生“緊”張思考,“緊”張練習,老師語言簡潔,學生忙的不亦樂乎,沒有時間作其他的事情。聽完幾堂課我真正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有了深刻的認識,與此同時也讓我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一理念豐富內涵的理解?!耙匀藶楸尽薄皹嫿ê椭C社會”,從教好每一個學生開始。關注每一個、尊重每一個、發(fā)展每一個、一個不能少等育人思想在這樣的課堂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xiàn),真正達到了高效課堂,讓孩子在中又充足的時間思考,在思考中創(chuàng)新。
三、把說話的權利還給學生
說話是一個人的基本權利。課堂教學應該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進行。老師應該調動學生進行積極思維,保護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維的習慣,成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要允許學生說話,讓學生有什么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無拘無束的自由暢談中培養(yǎng)敢想敢說、勇于提問、勇于爭辯的創(chuàng)新品質,最大限度地釋放各自的潛能。
允許學生插話。課堂插話的學生通常是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的學生,他們插話常常是不由自主、脫口而出。這種不由自主、脫口而出的話,恰恰可能就是學生思維靈感火花的迸發(fā),而這種迸發(fā)是不守“規(guī)矩”的,這火花像流星一樣可能會轉瞬即逝,同時它又可能是模糊的。當它出現(xiàn)時,必須立即去鞏固它、補充它。我認為課堂中應該 允許學生失言。當學生的表達充分自由后,失言也就不可避免。在插話與爭論中出現(xiàn)的失言,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為表達和思維發(fā)展的不均衡而詞不達意,可能是因為一時思路不暢而結結巴巴,可能是因為暫時性的思考目標轉移而答非所問等。對于這些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失言,老師應該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的此類失言、失態(tài),老師親切的目光、傾聽的神情、鼓勵的言語、精當?shù)狞c撥,都會使學生得到放松,消除膽怯和懊惱,最終豁然開朗而信心倍增,甚至會受益一生。
四、讓學生在體驗中嘗試成功
體驗是活的教育,任何一種體驗,都會在幼小的心田中萌發(fā)對理想的憧憬。本來,青少年充滿活力,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然而,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的權利。“沒有自我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學生要實現(xiàn)自我教育就需要有豐富的實踐活動以及大量自由支配的時間。教師的責任就在于為學生受教育提供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游泳池”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去經(jīng)歷、去探索、去體驗,在體驗中獲得成功,這正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極力提倡的。
放手,讓學生如魚得水。相信學生,他們的潛能是巨大的,就像深埋于海底的寶藏,需要一個具有慧眼的教師去發(fā)現(xiàn)、去發(fā)掘。學生們由于受先天遺傳、教育和環(huán)境的影響,可能會出現(xiàn)較大的個體差異,但是我們相信每個學生都是有潛力的,包括暫時落后的學生。只要正確評估學生的能力,充分信任學生,放開手腳,任學生大膽想象、猜測、操作、爭論,那么在一番摸索探討之后,相信他們最終都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其實,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老師本身也很少注意到類似于這樣的細節(jié)。只是一味地講啊講,生怕學生聽不明白,而學生也只能是被動地學啊學。殊不知,這或許正是學生學習興趣不能被喚起的真正原因。
總之,一節(jié)高效的課堂,需要一個長期的強有力的落實過程。沒有落實,再好的理念只能在文件里,沉睡,沒有落實,沒有憧憬,只能在藍圖里嘆息。一個老師的素養(yǎng)決定著一個孩子的一生,洋思的成功就在于他們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理念切實貫徹到每一個人,執(zhí)行到每一人。反思我們的教育,你敢說你做到“不拋棄、不放棄”了嗎?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而不是淘汰問題學生的英才教育?!盀榱撕⒆拥囊磺校磺袨榱撕⒆印蔽艺J為只要我們心中有學生,責任到學生,不拋棄、不放棄?!皼]有教不好的學生”一定會成為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