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釗 劉明慧 高文川 樊曉中 豆利娟
(陜西省寶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岐山722499)
食用甘薯新品種秦紫薯2號的選育
王釗劉明慧高文川樊曉中豆利娟
(陜西省寶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岐山722499)
秦紫薯2號(原編號:09-7-8)是寶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以秦薯4號為母本,以秦紫薯1號、寧紫薯1號、廣紫薯1號、浙紫薯1號為集團父本放任授粉雜交選育而成的優(yōu)質食用型紫薯新品種,2013年5月通過陜西省甘薯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定名為秦紫薯2號,鑒定編號:陜鑒薯字001號;2016年3月通過國家甘薯品種鑒定。該品種可作為春薯、夏薯在陜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等地種植。
秦紫薯2號由寶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選育而成。2008年夏在寶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劉家塬(岐山)試驗基地甘薯雜交圃,以秦薯4號為母本,骨干親本秦紫薯1號、寧紫薯1號、廣紫薯1號、浙紫薯1號為集團授粉源,通過重復嫁接蒙導開花,采取空間隔離多父本混合授粉雜交,10月底收獲雜交種子800多粒。2009年由寶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從雜交種子的F1分離世代中選拔:4月雜交種子經濃硫酸浸泡破殼催芽,在沙床育苗,每粒雜交種子形成的實生苗在大田栽插1株,收獲時,依據(jù)薯形、薯肉、薯皮色、單株結薯數(shù)等鑒定指標篩選株系。
2010年進入品系鑒定試驗,入選株系擴繁后種植于試驗田,依據(jù)苗量每區(qū)4壟或3壟,壟寬0.9m,株距0.24m,每壟16株,每個株系種植64株或48株;收獲時,鑒定株系的鮮薯產量和干物率,蒸煮鑒定熟食品質,編號為09-7-8的品系表現(xiàn)突出入選,品系命名為09-7-8。該品系因產量及品質等綜合性狀表現(xiàn)突出,又是紫色保健甘薯,試驗的同時加快了品系的擴大繁殖。2011-2012年參加陜西省甘薯品種區(qū)域試驗,具有結薯早、食用品質優(yōu)、高產穩(wěn)產、商品性好等特點,2013年經陜西省甘薯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定名為秦紫薯2號。2014-2015年參加國家甘薯品種北方特用型區(qū)域試驗,2015年提前進入生產試驗,2016年3月通過國家甘薯品種鑒定。
2.1結薯早、產量高結薯早,前期薯塊膨大快,2015年在陜西寶雞、渭南地區(qū)示范種植,以關中地區(qū)主栽品種秦薯5號為對照,同等試驗條件下,4月22日栽插,8 月1日(栽插后100d)收獲測產,每hm2鮮薯平均產量為26730.0kg,比對照秦薯5號增產3.2%;10月20日收獲測產,示范田最高產量為45423.0kg。
2.2花青素含量高、品質好該品種花青素含量為17.55mg/100kg(鮮薯),粗纖維少,質地細膩,熟食口味極佳;薯形好,薯皮光滑,商品薯率高,適宜生產“迷你薯”,與同類紫薯品種相比市場前景好。
2.3產量表現(xiàn)低世代產量表現(xiàn)2009年F1分離世代選拔,薯皮紫紅色,薯肉紫色,單株結薯率高,編號為09-7-8的單株入選,單株6個薯塊重1.72kg。2010年品系鑒定試驗,每hm2鮮薯產量40537.5kg,比對照秦薯4號(鮮產36372.0kg)增產11.5%;薯干產量12526.5kg,比對照秦薯4號(干產11311.5kg)增產10.7%。
品種區(qū)域試驗2011年陜西省甘薯品種區(qū)域試驗產量結果:每hm2鮮薯平均產量39972.0kg,比對照秦薯4號增產4.9%;薯干平均產量11911.5kg,比對照秦薯4號增產2.1%。2012年續(xù)試產量結果:每hm2鮮薯平均產量36693.0kg,比對照秦薯4號增產9.9%;薯干平均產量11448.0kg,比對照秦薯4號增產1.4%。2011-2012年2年10點次陜西省甘薯品種區(qū)域試驗產量結果:每hm2鮮薯平均產量38332.5kg,比對照秦薯4號增產7.6%;薯干平均產量11680.5kg,比對照秦薯4號增產2.2%。
2014年國家甘薯品種北方特用型區(qū)域試驗結果:每hm2鮮薯平均產量29106.0kg,比對照寧紫1號增產12.13%;薯干平均產量8560.5kg,比對照增產27.90%。2015年國家甘薯品種北方特用型區(qū)域試驗結果:每hm2鮮薯平均產量29431.5kg,比對照寧紫1號增產1.46%;薯干平均產量8737.5kg,比對照增產14.78%。2014-2015年2年20點次國家甘薯品種北方特用型區(qū)域試驗結果:每hm2鮮薯平均產量29266.0kg,比對照寧紫1號增產6.5%;薯干平均產量8649.0kg,比對照增產20.90%。2015年河南、河北、山西3點生產試驗結果:每hm2鮮薯平均產量34882.5kg,比對照寧紫1號增產10.73%;薯干平均產量9918.0kg,比對照增產15.06%。
2.4品質分析經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測定:花青素含量為17.55mg/100kg(鮮薯),淀粉含量65.79%(干樣),粗蛋白含量6.32%(干樣),還原糖含量5.81%(干樣),可溶性糖含量13.66%(干樣)。
2.5抗病鑒定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山東省煙臺市農科院、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所抗病鑒定:抗莖線蟲病,中抗根腐病、蔓割病,感黑斑病。
食用型紫薯品種,株型匍匐,中蔓,分枝數(shù)10~14個,莖蔓中等粗;葉片心形帶齒,頂葉、成年葉、葉脈、莖均為綠色;薯型紡錘形,紫皮紫肉,結薯集中,薯塊整齊,單株結薯4~6個。該品種萌芽性好,幼苗生長健壯;栽后成活率高,大田生長勢強,耐旱,適應性強;結薯集中整齊,商品薯率高,烘干率29.55%;食味甜,無粗纖維,蒸煮或烘烤質地細膩,口感俱佳。
4.1整地,育苗地塊要求冬前深耕,耕深25cm以上。栽前旋耕起壟,壟高20cm以上,壟距90cm。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征特性的夏繁薯塊,集中高溫催芽8~10d,芽長0.5~1cm排種,每m2排種量18kg,保持溫度25~30℃,苗高25cm時剪苗,采用高剪苗,預防黑斑病。
4.2栽插,密度陜西關中地區(qū)由東至西地膜覆蓋栽植時間為4月10-20日,露地栽植一般為4月20日以后。栽植要領:壟上栽,先挖窩,后倒水,再栽苗。栽苗時先插后躺,再抬頭,多埋少露(2葉1心)。蓋膜要掌握“蓋濕不蓋干,蓋早不蓋晚”的原則。中等肥力地塊春栽45000株/hm2,夏栽67500株/hm2。
4.3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每hm2鮮薯產量45000kg,需純氮75kg、五氧化二磷150kg、氧化鉀300kg。肥料作底肥一次施入,帶穴水栽插,封行前后大水滲灌1次(栽后1個月左右)。
隨栽苗穴施藥劑防治地下害蟲。栽插前用藥劑對薯苗基部8~10cm處浸泡10min,防治莖線蟲。甘薯栽插后壟溝雜草生長到5~10cm時,用滅殺性除草劑百草枯100g兌水30kg殺除。噴藥要在無風時進行,噴頭要帶防護罩,避免對薯苗造成藥害。
4.4收獲陜西關中一般應在10月20日前收獲,安全貯藏溫度10~14℃,濕度80%。選擇晴天收獲,收獲時應做到輕刨、輕裝、輕運、輕放,保留薯蒂,盡可能減少傷口,杜絕病菌的侵染幾率。要隨時注意天氣的變化,防霜凍、防雨淋,做到邊收邊貯,薯塊不在地里過夜。
2016-03-14)
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CARS-11-C-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