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江平
摘 要:充滿魅力的古代詩歌正飽受時代發(fā)展的沖擊,中學們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正確認識到詩歌對于我們的學習、人生個性培養(yǎng)方面的重要性,與教師一起,共同將詩歌發(fā)揚、傳承下去。
關鍵詞:現狀;意義;希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055-01
詩歌教學對于現今的中小學語文教育頗為重要。詩歌不僅不僅僅擁有雋永的語言,更重要的是其中美好的情感以及發(fā)人深省的哲理。中國古典詩詞就凝結了無數天才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傾吐的人生經驗和智慧?,F在的孩子是幸運的,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到如此美妙的語言,如此博大的思想。他們應該為此感到興奮,應該將這樣的美麗刻在自己心頭。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不無遺憾的看到現實情況并非如此。
一、學生興趣單薄
客觀地說,目前的古詩詞教學比過去有一定的改觀:教師更注意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學生作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篇目也在不斷的增多……但有一點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大多數學生對古詩詞仍是缺乏興趣。更多學生讀詩歌注意的是其故事性,說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還只停留在粗糙、膚淺的程度,也就是缺乏閱讀文學作品的趣味。一個人沒有內在動機需求,去做一件毫無興趣的事情,他是很難做出持久努力的。
二、理解詩詞有困難
古典詩詞離學生生活的時代久遠,不論從內容還是形式,學生學習的障礙比較多,古典詩詞文字含義存在不確定性。其次,古典詩詞具有詩詞意境的含蓄性。詩詞的意境始終和詩人的情感是一致的,鑒賞詩詞的意境同時也是在體味詩人的心境。而詩詞蘊含的情感無論是曠世濟民的抱負、懷才不遇的苦悶,還是江山勝跡不再的感慨,都需要鑒賞者直接或間接地感受過生活的酸甜苦辣,對照自己的人生去體會詩人的喜怒哀樂。而正值花季的學生沒有更多的人生經歷,而且古詩詞積累比較少,缺少必要的知識儲備,很難理解古人“斷腸人在天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情懷。
三、應付考試是主要動機
學習詩歌的目的是為了鑒賞美,是為了更好的體驗人生和社會,然而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們有71%的同學閱讀詩歌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來源于考試的壓力,這種動機當屬于外部動機。它會給學生帶來沉重的壓力,一旦考試中不再出現詩歌閱讀,很多同學可能不會去讀古詩詞更談不上鑒賞了。以這種態(tài)度對待詩歌閱讀,是不可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理解能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的。
當然,在這其中教師的問題也是存在的。比如不少語文教師對詩詞的認識是陳舊的,缺乏厚實的詩詞藝術功底和駕馭詩詞的理論厚度。而應試壓力又使得教師在實踐中不能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和能力,不能潛心研讀古詩詞領會其精髓,無法找到古詩詞教育中情感傾注的突破口,難以激起他們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鳴。這就造成了教學觀念落后,教法失當等問題。
面對這種種讓人唏噓的現狀,我想我們首先就應該對古典詩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的地位進行重新定位。古代詩歌凝聚了數千年來眾多天才的智慧以及人生閱歷,無論是誰只要融入其中,都能得到自己的體味。中學生處在一個性格人生成長階段,閱讀古代詩歌的益處顯而易見。
1、涵詠古典詩歌,能夠開發(fā)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
詩歌是一種富有音樂美的文字樣式,而節(jié)奏和韻律就是詩歌語言音樂美的最主要因素。再加上詩歌的平仄對仗、抑揚頓挫本身就是和諧的,這對于人的心靈自然能產生和諧的影響,對人的情感不僅能“發(fā)散”而且能“凈化”。我們聲情并茂的朗誦一首詩后,全體筋肉脈搏都經過一番和諧震蕩,心靈仿佛在困倦之后洗過一回澡,學生多次朗誦如此節(jié)奏鮮明,情感如此豐富的詩歌,不僅開發(fā)了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而且多次嘗試這種快感,更可以使學生心胸為之開闊,情感為之升華??梢哉f,涵詠古典詩歌的語言,人生便顯得華嚴,而人的品格也就自然會高貴。
2、感受詩歌意象,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思維能力 。
意象有感于心為情趣。意象通過讀者的想象與聯想,產生思想或心靈的共鳴。意象中寓有情趣,情趣中就表現于意象。而借助詩歌產生的想象與聯想,可以使學生達到情感的解放,解放情感對于心理健康有極大的裨益,情感有所寄托。同時,詩人在情感上比較真摯,感覺比較敏銳,觀察比較深刻,想象比較豐富。借助想象與聯想,我們能夠把他們“見”得著而我們“見”不著事物“借他們的眼睛給我們看”,詩歌的想象與聯想解放了我們的眼界,人生世相也就顯得豐富華嚴。通過古代詩人的感悟,能夠充分散發(fā)學生們的思維,讓他們隨著歷史的風帆遠航,拓展自身的想象空間。
3、感悟詩歌意境,能夠使人學會品讀人生。
意境蘊涵著詩人道德、情操、人品,而對詩人道德、情操、人品的感悟,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人格塑造作用。感悟詩歌意境,還要體察詩人在詩歌中體現的情趣、境界的高下。
中學生正是人生的花季,他們開始關心社會,渴望了解生活,積累人生經驗,也需要得到啟發(fā)幫助。感悟詩歌意境,總能從某一方面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不同的詩歌往往反映了生活的多樣化,同時也形象地告訴了人們應該怎樣認識生活,怎樣面對生活,怎樣創(chuàng)造生活。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了解詩歌重要性的基礎上,在僅憑一己之力不能改變學生所處環(huán)境影響的前提下,只能對自身的古代詩歌教學加以改進了。新課標指出:“閱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詩歌,理解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可見理解是詩歌教學的重點??v觀我們現行的中學語文詩歌教學,課堂上教師不厭其煩地逐字逐句分析使詩歌支離破碎,這種教學方式與《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不相符。因此,在面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我們應當采取批判吸收的態(tài)度。少做無謂的分析,著力于朗讀、點評、背誦。古代詩歌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給學生一些欣賞分析詩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學會自己分析詩歌,而不是泛泛之談。當然學生最好在教師引導下,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多了解、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