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芳
摘 要:有效的品德課堂學習單應分層設計,將學習任務分解到每一個學生;相機使用,服務于課堂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靈活變通形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以此提高學習單的使用效果,引領(lǐng)學生的德性成長。
關(guān) 鍵 詞:小學品德課;學習單;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16)03-0041-03
為全面推行課堂教學改革,轉(zhuǎn)變課堂學習方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流程,“學習單”應運而生。它們或是一張小小的心愿卡,或是一張獨立完成的作業(yè)紙,或是一道簡明的小組合作討論題,為品德課堂增添了一抹亮色。但在實際運用中,內(nèi)容過淺、方式單一、使用過度、方法過時等現(xiàn)象,降低了學習單的使用效果。從本質(zhì)上講,學習單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用文字、圖表等形式設計并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習輔助工具,其教學思想來源于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作為一種學習支架,學習任務單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框架,課堂學習的載體。因此,有效的學習任務單應設計合理,相機使用,并靈活變通形式,才能真正搭建學習支架,服務學生的德性成長。
一、分層設計,分解學習任務
有效的學習任務單必須充分考慮學情,關(guān)注學生的邏輯起點和現(xiàn)實起點;分層設計,將目標細化到不同環(huán)節(jié)中,從而將任務分解到每一個學生。
【案例1】
教學《興趣和堅持》(浙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一課時,教師用精心設計的漂流瓶學習單(見右圖)牽動了學生的心。
第一次使用:在“漂流瓶”寫寫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從中感受到擁有廣泛的興趣,能讓自己增長知識,強健身體,使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第二次使用:在“漂流瓶”上所寫的興趣愛好中,選擇自認為做得最棒、最拿手的一個,在其左邊的格子里畫,并展示給大家看。
第三次使用:借助“漂流瓶”,回想在諸多興趣愛好中,哪一個是自己很想堅持但又沒能做好,遇到困難堅持不了的,在其左邊格子里畫,并告訴大家你為什么堅持不下來?
第四次使用:將“漂流瓶”扔進大海(收齊學習單,隨機分發(fā)),撿到漂流瓶的同學想辦法幫他解決困難。
這一學習單,遵循一年級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用寫寫、畫畫的方式完成任務,孩子們興趣盎然;任務難度適中,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實現(xiàn)了分層設計與使用。由此,層層深入,用學習單引領(lǐng)孩子們從課堂走向生活,使品德課堂學習真正指導兒童的實際生活。
二、相機使用,指向教學目標
學習單的科學設計是前提,根據(jù)教學需要,相機使用,方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現(xiàn)品德“課堂”向“學堂”轉(zhuǎn)變。
1.在認知沖突點引領(lǐng)認知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對某種事物或現(xiàn)象形成比較固定的看法,這些看法并不一定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可立足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使用學習單,以期尋找、暴露其錯誤的認知和行為,進而加以正確引導,促進其道德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科技是把雙刃劍》(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一課時,教師以電腦、手機、塑料袋為素材,設計學習單(見表1)。這些素材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對其都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尤其是對于電腦和手機的使用,不少學生曾與家長和老師產(chǎn)生過矛盾和沖突。學生們有話可說,在暢談其利弊的討論交流中澄清了各種錯誤認知,深刻體會到要理性看待科技產(chǎn)物。
2.在復雜任務中明晰線索
小組學習是品德與社會課程倡導的教學活動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識。一份設計合理的學習單,能促進學生有序高效地開展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
例如,《五大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浙江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一課,教材先綜合介紹少數(shù)民族的區(qū)域自治,之后以并列呈現(xiàn)的方法介紹了五大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基于此,教師以“學習單超市”的方式設計了一份學習任務單(見表2),請學生小組自主選擇一個任務,展開探究學習。這一學習單任務豐富、簡明,為學生們提供了學習線索和多種選擇。學生一目了然,小組合作選擇探究任務,積極展開探究,并通過組內(nèi)和組間合作交流與展示,高效、高質(zhì)完成了探究任務。
品德課教學中,諸如歷史、地理等題材的內(nèi)容涉及知識點多、面廣,而小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深度有限。此時,學習單的使用能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邏輯,從而深化認識,實現(xiàn)情感的升華。
例如,《不平靜的世界》(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一課旨在讓學生初步了解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原因和簡單經(jīng)過,多方面感受戰(zhàn)爭帶給人類的苦難,激發(fā)其熱愛和平的情感。為此,教師設計了如下學習單:
這份學習單突出了數(shù)據(jù),學生們通過閱讀教材,在自主探究中增補數(shù)據(jù),完成學習單。其時間之久、損失之大,傷亡之多……帶給學生心靈極大的震憾,憎惡戰(zhàn)爭、向往和平的情感油然而生。
三、變通形式,轉(zhuǎn)變學習方式
品德學科的開放性要求我們針對不同課題、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教案,學習任務單的形式自然也不能千篇一律。因課制宜,靈活采用不同形式的學習單能激活課堂教學,助推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
1.圖文式學習單
小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圖文結(jié)合的學習單直觀、形象,更能吸引其注意力,激發(fā)其參與熱情。如案例(見圖1)所示,這樣的學習單圖文并茂,文字簡明,畫面生動有趣,對孩子來說,完成學習單本身就是一次愉悅的自主學習之旅。
2.表格式學習單
表格式學習單適用于演繹和歸納要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教學需要,將學習單設計成表格,能化繁為簡,化籠統(tǒng)為清晰。
這樣的表格式學習單,引導學生多角度了解長城,感受長城是世界奇跡之一。表格清晰簡明,無需教師贅述,學生在完成學習單過程中即能獲得深刻的感悟。同時,這樣的學習單能促進學生在歸納和演繹中,逐漸形成邏輯思維,提高思維能力。
3.活動體驗式學習單
體驗學習是品德與社會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其價值在于每一個兒童在活動中獲得的真實感受,這種內(nèi)心體驗式形成認識、轉(zhuǎn)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學習單的引入可指引學生有條不紊地展開體驗,層層深入地體驗活動情境,從而觸發(fā)學生的真實感悟。因此,我們可稱之為活動體驗式學習單。
這一學習單步驟清晰、任務明確,將比較復雜的學習任務層層分解,操作性強。學生組成四人小組分工合作,在逐一完成學習任務中展開黃山之旅。其間,既有個人的自主學習,又有小組的合作學習,實現(xiàn)了人人參與,深入體驗,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份好的學習單對課堂目標達成及學生的德性成長有著巨大的引領(lǐng)作用。它能激發(fā)學生參與、激活思維,讓學生在任務驅(qū)動下,積極自主地學習,從而提高了活動的實效,讓品德學科真正引領(lǐng)學生的生活。
(作者單位:余姚市實驗學校 浙江寧波 315400)
責任編輯 毛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