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軍
(益陽市桃江水口山中學,湖南 桃江 413400)
?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李學軍
(益陽市桃江水口山中學,湖南 桃江 413400)
摘要:隨著電腦的普及和互聯(lián)網的廣泛運用,多媒體教學成為地理教師廣泛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研究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及存在的問題,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最大程度提高教學效果顯得非常必要。恰當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學地理教學;教師;學生
1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地理是生活中的科學,具有動態(tài)性、地域性、空間性、綜合性等獨特的學科特點[1]。地理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xiàn)地理學科的特點。教學設計要符合課程理念,遵循課程宗旨,更要突出地理課堂的學科特色。多媒體技術在圖、形、聲、色方面具有傳統(tǒng)授課所不具備的特點,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進行地理教學。
1.1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對整節(jié)課的教學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新課導入要以趣激趣,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動靜結合,還有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都會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世界的人口”一課一開頭就播放全球第70億人口出生的錄像導入,一下子就從感觀上吸引了學生,激發(fā)了他們探索新知識的好奇心理;在學習“黃河”一課時,先播放一段黃河奔騰咆哮的錄像,伴以“黃河大合唱”的交響樂,讓學生領略到黃河氣勢磅礴、雄渾壯美的景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能夠很好地創(chuàng)設生動的地理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讓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
在對部分地理教師的調查了解中可以發(fā)現(xiàn):74 %的教師認為在多媒體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都有明顯提高。所以如果多媒體教學能夠恰當運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1.2有助于準確理解地理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點,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地理概念的教學常常是靠教師語言講述,常如蜻蜓點水。學生難于理解和記憶,對地理概念的理解也是似懂非懂,考試經常是靠死記硬背,最后成績常常不理想。若在教學中把一些難以理解的地理概念,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就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2]。
如在教“降水的形成”時,教師可制作動畫,從水體蒸發(fā)為水蒸氣再到水蒸氣在空中遇到凝結核凝結形成水滴,水滴越來越大最終受重力因素下落,形成降水。這一過程,如果能制作成動畫表示出來,學生將會更好地理解并可以自己歸納出降水形成的條件。這樣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學習的內容。
1.3培養(yǎng)學生讀圖、析圖和用圖的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讀圖是學生的基本能力,也是《地理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基本能力。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讀圖填圖時,只是死記硬背,不能主動分析地圖。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學到正確的全面的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本領。
如在講解《中東》時,中東地區(qū),“一灣兩洋三洲五?!钡奈恢檬侵攸c,幻燈片中顯示出“中東”的位置后,出示一張圖片,周圍用字母標出各個位置,讓學生說出字母所代表的湖、海、洲,并進一步分析《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這樣就能幫助學生增強讀圖、析圖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征的概念。
1.4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陶冶學生情操
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在授課中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點,課堂教學容量有限,很難進行宏觀對比。由于多媒體具有集成性的特點,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板書、各種地圖、動畫、視頻錄像都制作在一個課件里,增大教學容量,保存、使用都很方便,提高教學效率。尤其是在復習課上效果十分明顯。
此外,由于多媒體課件可以播放視頻,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穿插播放一些歷史事件、地理事物的視頻。學生像看電影一樣觀看視頻資料,更加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在教學“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一課的時候,可以先播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時中英兩國政府政權交接儀式的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后,教師可以適時指出,香港、澳門在我國政府的努力下順利回歸祖國的懷抱,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富強,同學們現(xiàn)在就要為將來建設我們可愛的祖國而努力學習。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陶冶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另外,比如在“中國的疆域”一節(jié)中講到中國的海疆時,可以出示我國南海諸島被周邊國家實際控制圖,以及釣魚島事件視頻、圖片,激發(fā)學生的領土意識,愛國情感。
2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多媒體課件淪為地理教學的新板書
盡管多媒體教學的特點非常突出,優(yōu)點顯而易見,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應該理解為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技術,它不可能拋棄傳統(tǒng)教學手段[3]。
調查顯示,中學地理教學中,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比例是比較大的,這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節(jié)省了板書的時間,課堂教學傳遞的信息大,而學生需要在很短時間內接受大量信息。學生反映教師授課速度過快,筆記多,擠占了思考的時間, 反而阻礙了多媒體課件優(yōu)勢的發(fā)揮, 一定程度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2.2教師處理素材和設計多媒體課件的技術不高
多媒體課件最基本的構成元素是素材,因此對素材處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多媒體課件質量的高低。比如要制作“氣候類型”一課的課件,能夠快速、準確地找到每種氣候類型的代表地區(qū)的風景照,將直接決定該課件的質量。素材找得好,有代表性,課件質量就高,反之,則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反作用。
另外地理教師大多是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對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的操作并不十分熟悉,而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種類繁多,更增加了選擇和使用的難度。而且當今社會計算機發(fā)展更新?lián)Q代速度快,所以更加要求教師擁有較高的多媒體制作技術,擁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
2.3教學設備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目前,各中學大部分的多媒體設備,屏幕是放在黑板中央,屏幕放下后遮擋住了大部分黑板。老師在黑板上再寫點東西都比較困難。所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隨著這種不太合理的設備而離地理課堂越來越遠,帶來了一定的弊端。
此外,多媒體設備中,圖像質量、聲音等等也容易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出現(xiàn)故障。這時,大部分教師都傾向于尋求專門的計算機管理人員,因多媒體故障而改為傳統(tǒng)教學的教師所占的比例也比較多。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
3促進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建議
3.1應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方式
無論何種教學模式,最終目的都是服務于教學?,F(xiàn)在的多媒體教學中,出現(xiàn)了過去的“人灌”變成“機灌”。教師只是課堂中的“解說員”,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未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還是在被動接受知識。課堂上,學生只感覺到教師在“演戲”,完全喪失了教學意義和價值。所以,在地理教學中,也不能忽視傳統(tǒng)教學簡便易行、經濟實惠、邏輯性強的優(yōu)點。
3.2加強多媒體技術的培訓
據調查,學校對于組織教師進行多媒體技術培訓的行為是比較少的,培養(yǎng)的頻率比較低,教師所得到的培訓機會少就直接導致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使用效率。
盡管目前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但還有部分老師,尤其是教齡長的老師電腦知識基礎很差,對多媒體課件制作不熟悉,不了解。而多媒體課件是運用多媒體設備所必備的,也是最重要的。多媒體課件制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所以上級教育部門和學校加強在多媒體技術教學方面的培訓,提高教師多媒體課件整體制作水平。
同時教師要轉變觀念,在心態(tài)上要積極進取,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勤于學習新技術,與時俱進。努力去學習新的教學技能,多學習、多實踐,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只有掌握了必備的教學技能,才能適應新形勢下課改的要求,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3.3建立多媒體素材庫,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多媒體課件素材的缺乏和素材組合方式的單一,教師們常為搜尋素材而耗費大量時間,使制作開發(fā)地理多媒體課件在素材收集和運用中遇到很大困難,也影響地理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質量。長期的穩(wěn)定的不斷更新與維護是教學資源庫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保障。它保證素材的收集和更新、加工分類。
3.4挖掘多媒體課件的潛力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多媒體課件經過大力推崇,使許多教師和學生看到了它的優(yōu)點,但是不加節(jié)制、不分場合地使用,卻也產生了許多問題。如教師用多媒體講課時速度過快、經常出現(xiàn)的滿屏文字沒有一點新意可言,多媒體只是變成了“放大版的教材”等。故教師要盡可能地克服這些問題,真正做到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此外,多媒體課件具有交互性,它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一個友好的人機對話界面。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應多設計一些供學生思考的問題,并附以答案和鼓勵性評價。比如,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幾分鐘,課件上顯示出幾個由教師精心選擇、與本堂課內容相關的習題供學生作答。既可以馬上復習、檢測這節(jié)課的內容,又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不覺得課堂形式單一、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結語
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突出的優(yōu)點是無可比擬的,然而對多媒體技術作用的過分夸大,對它的過分推崇也使多媒體的使用成為一柄“雙刃劍”,帶來了一些問題。在今后的多媒體教學中,如何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這就要求中學地理教師在熟悉教材、熟悉學情的同時充分了解多媒體、了解學生,使其發(fā)揮最大的功能,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 張凡.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利用課堂實例淺析多媒體地理教學[J].陜西教育,2011(10):60.
[2] 王云鵬.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1(34):20-21.
[3] 楊新.新編地理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責任校對謝宜辰)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5.005
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簡介:李學軍(1965-),男,湖南桃江人,中學一級,主要從事中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6)05-0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