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鋒,陳殿森,李 揚,王 琳,張 璇,郭 強,郭 華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影像科,河南洛陽471003)
?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現
孫繼鋒,陳殿森,李揚,王琳,張璇,郭強,郭華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影像科,河南洛陽471003)
[摘要]目的:探討肺部真菌感染CT表現及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0例的臨床及影像學資料,對其診斷價值進行分析。結果:本組60例,其中毛玻璃樣陰影9例,肺炎樣實質性病變7例,支氣管肺炎樣改變8例,結節(jié)性病變9例,腫塊6例,空洞5例,曲菌球3例,淋巴結腫大13例。結論: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現多樣,需結合病理組織學檢查、痰液檢查等綜合分析,進行確診。
[關鍵詞]肺疾病,真菌性;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診斷
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各種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的廣泛應用,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也有所增加,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1]。肺部是真菌感染最常見的部位之一,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早期不易發(fā)現,易漏診或誤診,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造成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2-3]。本研究主要探討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現及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22~74歲,平均(45.43±8.94)歲。60例均為繼發(fā)性感染,原有基礎性疾病包括肺結核15例,糖尿病13例,同時患糖尿病和肺結核6例,肺癌5例,血液性疾病5例,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13例,多發(fā)性骨髓瘤3例。其中26例來院前接受抗生素治療。臨床癥狀和體征有發(fā)熱、咳嗽、胸悶、氣短、咯血、胸痛等,均無特異性表現?;颊呔汣T檢查,且資料保存完整。排除標準[4]:原發(fā)性感染者,嚴重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過敏體質者及神志不清或患精神類疾病者。
1.2儀器與方法采用GE Brightspeed 64排CT掃描儀,患者取仰臥位。掃描參數:100 kV,100 mA,螺距1.375,層厚10 mm,層距10 mm,球管轉速0.8 s/r,床速27.5mm/r,矩陣512×512。其中24例行CT增強掃描。掃描結束后,將原始圖像以肺算法重建,重建層厚1.25 mm,重建層距1.25 mm,窗寬1 000 HU,窗位- 700 HU。
60例影像學表現:①毛玻璃樣陰影9例,CT示密度較淺,陰影較淡,邊緣不清晰,隱約可見血管樣陰影(圖1)。②肺炎樣實質性病變7例,其中3例單一實質性病變,3例多個肺葉實質性病變累及肺段范圍較大,1例可見厚壁空洞或充氣樣支氣管征(圖2)。③支氣管肺炎樣改變8例,可見斑片狀及網絮狀影,其分布與支氣管分支走行一致(圖3)。④結節(jié)性病變9例,可見單個或多個大小不一的結節(jié),主要分布在肺下部和中間位置,結節(jié)輪廓邊緣較清晰,邊緣不平整,多呈針刺狀或分葉狀(圖4)。⑤腫塊6例,CT示胸膜凹陷征象,4例單個腫塊,2例多個腫塊,腫塊周緣不光滑(圖5)。⑥空洞5例,CT示空洞壁厚薄不均勻,厚壁空洞較常見,空洞內外壁粗糙不光滑(圖6)。⑦曲菌球3例,CT表現為規(guī)則的軟組織密度影,呈圓形或橢圓形,陰影邊緣較清晰。1例出現“新月征”,變換檢查體位時,陰影隨之改變(圖7)。⑧淋巴結腫大13例,主要是肺門和縱隔處等部位的淋巴結腫大,一般為輕中度淋巴結腫大,長徑≤1.2 cm,短徑≤1.0 cm。
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有些真菌以人體為宿主寄生在體內,其致病能力和毒性作用不強,正常生理狀況下,真菌不能使人體致病,與機體正常共存,但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真菌就發(fā)揮其毒性作用,導致機體出現感染的癥狀[5-8]。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和進步,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激素等的廣泛應用,使機體免疫力大大下降,增加了真菌感染的風險[9]。肺部是真菌感染常見的部位,真菌可通過呼吸和血液途徑感染,此外淋巴系統也是常見的感染途徑[10]。當真菌侵入肺時,機體自身防御系統發(fā)揮作用產生炎癥反應,并出現出血、壞死等病理改變[11]。以往單純的X線檢查缺乏特異性,具有較高的誤診率。CT以其高分辨力、多方向重建優(yōu)勢,為診斷肺內真菌感染提供了有力證據。
肺內真菌感染CT表現復雜多樣,其中曲菌球具有特征性改變,CT表現為肺囊狀或空洞內軟組織球狀陰影可隨體位變化而活動,曲菌球與空洞壁之間有一新月形間隙,即“空氣新月征”[12]。其他真菌感染多具有病灶多部位發(fā)生,多種病灶同時出現,動態(tài)觀察病灶形態(tài)及數量多變等共同特點[13],對有基礎性疾病及易感者行CT檢查時發(fā)現毛玻璃樣陰影、肺炎樣實質性病變、支氣管肺炎樣改變、結節(jié)性病變、腫塊、空洞、曲菌球、淋巴結腫大及某些特征性的表現,如“新月征”、“暈輪征”等,應考慮到真菌感染的可能[14]。另外,真菌感染較常規(guī)細菌感染影像表現特異性低,需聯合病理組織學檢查、痰液檢查等綜合分析,最終確診,以提高診斷準確率[15]。
圖1 女,32歲,雙肺示毛玻璃樣陰影,密度較淺,陰影較淡,邊緣不清晰,其中隱約可見血管樣陰影 圖2 男,30歲,左肺上葉、左肺下葉背段、前基底段示肺炎樣實質性病變,呈片狀不均質實質性病變,實質內可見大小不等空洞 圖3 女,40歲,左肺上葉舌段示支氣管肺炎樣改變,呈斑片狀及網絮狀影,其分布與支氣管分支走行一致 圖4 男,43歲,左肺上葉舌段、下葉背段及右肺中葉示多發(fā)結節(jié)性病變,輪廓邊緣較清晰,能夠肉眼辨別,邊緣不平,多呈針刺狀或分葉狀 圖5 女,51歲,左肺上葉前段示類圓形腫塊,伴胸膜凹陷征,腫塊周圍不光滑 圖6 男,50歲,雙肺散在分布厚壁空洞,空洞的內外壁粗糙不光滑 圖7 女,64歲,右肺上葉曲菌球 圖7 a右肺上葉示規(guī)則的軟組織密度影,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清晰,出現“新月征”圖7 b體位改變時,陰影隨之改變
[參考文獻]
[1]楊國輝,盛忠燕.支氣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檢測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價值[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2,24(2):90-95.
[2]趙娜,陳虹,陶娟,等.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西部醫(yī)學,2012,24(1):21-23.
[3]何群鵬,謝紅浪,許書添,等.重癥腎臟疾病患者并發(fā)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特征[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2,21(5):408-412.
[4]王玲娣.呼吸內科患者醫(yī)院肺部真菌感染臨床特點與護理干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7):3723-3724.
[5]毛建川,劉躍建.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診斷[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2,9(1):136-138.
[6]張丹木,高鵬,韓梅,等.老年性肺部真菌感染22例CT診斷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1):4741-4742.
[7]唐京京,陳石桂,唐平,等.老年慢性病繼發(fā)肺部真菌感染的預防對策[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2):249-251.
[8]陳建芬,黃曄,江淑芳,等.兩種口腔護理方法對控制VAP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7):1622-1623.
[9]汪道峰,婁寧,李小東,等.腫瘤重癥患者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3):2802-2804.
[10]李建偉,李斌,梁劍平,等.支氣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定量檢測對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J].廣東醫(yī)學,2013,34(12):1860-1862.
[11]馮伯榮.肺結核并肺部真菌感染131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3,24(23):3535-3536.
[12]朱浩,胡君,張華芳,等.肺結核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50-52.
[13]梁大華,秦志強,韋海明,等.肺真菌病59例病原學和影像學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4,7(12):1127-1129.
[14]李聯敬.對老年慢阻肺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1):43-44.
[15]唐愛琴,繆春潤,劉慧霞,等.中醫(yī)藥治療肺部真菌感染的療效薈萃分析[J].新疆中醫(yī)藥,2014,32(6):15-17.
收稿日期(2015-03-24)
[通信作者]陳殿森,E-mail:ctdoctor69777@126.com。
DOI:10.3969/j.issn.1672-0512.2016.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