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英
摘 要: 中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本來主要靠學生自身。但是,學生本身的閱歷有限,心理發(fā)育不成熟,缺乏自我教育能力和主動性。因此,教育中的關愛與懲罰,是教育過程中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教育過程中,既要合理選擇懲罰的方法,又要擁有寬容的態(tài)度。作者從學校教育的角度提出對策。
關鍵詞: 中學生 心理問題 處理方法
一、增強教師的教育能力
成長中的中學生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對待學生身上暴露出來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采取簡單、粗暴的辦法,以為靠訓斥、批評、諷刺、歧視等做法就能解決問題,一些老師并不懂得“心病還須心醫(yī)”的道理。
二、新課改下必須尊重學生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放心大膽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領悟,不斷探究,不斷創(chuàng)造,學生才會不斷提高和發(fā)展。尤其是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做到師生之間平等、民主地進行對話,讓學生在愉悅、積極的心態(tài)中接受新知識。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使少數(shù)教師由“靈魂工程師”變?yōu)橹径痰辣≌?,工作態(tài)度浮躁,不甘于默默無聞的工作,看什么都不順臉,導致體罰學生。這種做法違背了教育的宗旨,結果有害無益。
2.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
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個性差異,有的學生內向、愛靜;有的學生外向、好動。教師要做到:不是選擇合適的學生,而是要提供適合學生的教育。我們要因人而異,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待,不能強求學生整齊劃一地按照老師的意愿行事。我們可以布置“彈性作業(yè)”,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或自選作業(yè),讓優(yōu)等生有發(fā)揮的余地,讓后進生有自由選擇的機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摯的情感,可以使人感動,并能使人的心靈沿一種特定的軌道發(fā)生深刻變化。教師要進入角色,有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通過自身情感的外露感染、影響學生產生共鳴效應,使學生在心理上少一些防備,多一些安全感,強化教學成果。
三、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增強學生心理活力
如果社會環(huán)境一時難以改善,那么,學校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是相對容易改善的,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這是更直接的影響因素。學校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影響學生內心世界時,不應挫敗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边@就要求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注意尊重、愛護和培養(yǎng)學生要求上進的自尊心。松軟適度的土壤有利于種子的萌發(fā),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事事、處處尊重學生,擺正自己的位置,始終站在學生中間,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師生關系。
1.嚴格、寬容、善給學生臺階。對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盡量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人格。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平時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責備,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這樣以人為善的態(tài)度處理學生的過失,使其即使受罰挨批也心甘情愿。
2.運用激勵的方法,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老師應從知識的權威走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之中。與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從而形成接納、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允許“插嘴”,提倡“標新”,寬容“錯誤”,使師生在同一人格的平臺上平等交流。
3.正確運用表揚與批評,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老師塑造公正的形象,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充分信任學生,幫助學生發(fā)展優(yōu)點,克服缺點。
4.勇于向學生道歉,挽回學生的自尊心。
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要以理服人,說理透徹,就是在教育過程中,善于與教育對象講道理,把道理的含義講準確、充分,以情動人,要求被教育者關懷、體貼、信任,和學生交朋友,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學生,推心置腹,達成情感溝通。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認識心理異?,F(xiàn)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在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yè)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最佳的途徑與方法。講求實效,把形式和內容有機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德智體美勞等各項教育活動中。在新形勢下,來自各方面的精神污染,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在此,有必要強調的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增強,是搞好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當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愛護學生,把關愛貫穿于教育全過程,關愛將容化懲罰的冰冷和生硬。李嵐清同志說過,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當今教育的三大支柱。教師要用真誠的愛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