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玲,李衛(wèi)國(貴州大學 法學院,貴陽550025)
我國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制度研究
羅小玲,李衛(wèi)國(貴州大學 法學院,貴陽550025)
仲裁的合意性和保密性導致仲裁信息嚴重不對稱,致使案外人很難獲知仲裁裁決或調解協(xié)議是否侵害其合法權益,也很難利用現(xiàn)行制度繞過當事人采取維權措施。因此,可以在仲裁案外人權利保護體系中增設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以便在當事人拒絕履行仲裁裁決、案件也尚未進入強制執(zhí)行階段時,切實保護仲裁案外人利益。
仲裁;案外人;撤銷仲裁裁決
因為仲裁具有經濟性、快捷性、保密性等特點,所以在經濟快速發(fā)展和多元化的階段備受經濟活動主體的青睞。但是,也正是由于仲裁制度的這些特點,滋生了越來越多的侵害仲裁案外人權利的案件,加之我國對仲裁案件的案外人權益的保護機制存在諸多不足,更加深了案外人的合理訴求出現(xiàn)投訴無門的狀況。
(一)撤銷仲裁裁決之訴的缺陷
1.裁決侵害案外人合法權益并非法定撤銷事由
首先,在我國仲裁法第58條規(guī)定的撤銷仲裁裁決的法定事由中,不包括裁決侵害案外人合法權益。因此,當裁決對案外人侵權時,無論是案外人、當事人還是法院都不能啟動撤銷仲裁裁決程序。雖然有學者將第58條第三款中的“社會公共利益”解釋擴大到包含案外人合法權益[1],變相賦予了法院合法的撤銷權,從而可以撤銷侵害案外人合法權益的仲裁裁決,但是學界對“公共利益”一詞的內涵至今沒有定論,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僅有涉及社會秩序、資源保護、公共衛(wèi)生、公共安全等有關多少社會成員共同利益的問題才談得上是社會公共利益。而且社會利益不等于各個社會成員欲望和要求的總和,而且有個人的一些利益甚至是與社會公共利益相對抗的。”[2]作者認為,如把案外人個人的合法權益上升到社會公共利益的層面實為不妥。
其次,雖然法定撤銷事由中:“裁決所依據的證據是偽造的”可以作為部分侵權裁決的撤銷依據,但是,該規(guī)定通常也僅適用于當事人通過偽造證據來侵害案外人權益的虛假仲裁或者惡意仲裁,對于不存在偽造證據行為的其它侵害案外人權益的情況則不能適用。
2.案外人缺乏撤銷仲裁裁決的主體資格
我國仲裁法已有撤銷仲裁裁決的程序規(guī)定①仲裁法第58條至第61條。,但啟動這一程序的主體只能是仲裁當事人或者人民法院。這意味著即使案外人具有法定撤銷情形,也不能單獨啟動撤銷仲裁裁決之訴。因此,案外人在提起仲裁裁決撤銷之訴時通常面臨“當事人不適格”的尷尬境遇。
(二)侵權之訴的缺陷
仲裁案外人向法院提起侵權之訴看似一條可行的路徑,可以避免當事人不適格的尷尬情形。但是,提起侵權之訴對仲裁案外人利益保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以損害結果為前提的訴訟方式不利于保護案外人利益
由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可知,損害后果是提起侵權之訴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發(fā)生損害后果,那么侵權之訴就無從談起。這種以實然的損害結果為前提條件的訴訟方式,對于仲裁案外人權利的保護具有滯后性。換言之,如果案外人在當事人拒絕履行義務,或者案件進入強制執(zhí)行階段之前,即使已經確定相關仲裁裁決存在侵犯合法權益的潛在危險,也只能在合法權益被實際侵害之后才能維權,這顯然不利于保護案外人權益。
2.缺乏解決新判決與原裁決效力沖突的機制
如果仲裁案外人的侵權之訴獲得法院支持判決書對原裁決書關于原糾紛涉及案外人的部分作出新的裁判,那么意味著同時存在一份與原仲裁裁決相互矛盾的法院判決。換而言之,縱然案外人在損害后果發(fā)生之后提起的侵權之訴勝訴,但是法律并沒有規(guī)定新判決與原裁決之間的效力如何,也沒有規(guī)定在新判決生效之后,原裁決是否自動失效或者另行提起撤銷之訴等,現(xiàn)行的法律框架尚未對此作出協(xié)調。
(三)仲裁裁決不屬于再審法律文書的范圍
首先,仲裁裁決不在法定的可再審法律文書之列②民事訴訟法第198條:“第一百九十八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fā)現(xiàn)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fā)現(xiàn)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其次,再審是法院內部審判監(jiān)督權的體現(xiàn),是對已生效的錯誤裁判采取的程序補救措施,而作出仲裁裁決的主體是獨立于法院的仲裁庭,法院對仲裁的監(jiān)督是審判權對仲裁權的監(jiān)督,不屬于審判權的內部監(jiān)督;再次,如果將仲裁裁決用于再審,除了不符合現(xiàn)行的法律規(guī)定,也會造成審判權力的擴張,削弱仲裁一裁終局的地位。
(四)執(zhí)行中案外人權益保護的制度設計存在漏洞
1.執(zhí)行中案外人異議適用范圍窄且具有滯后性
第一,保護范圍過窄,執(zhí)行中案外人異議制度只適用于對財產的強制執(zhí)行[3],對含非財產內容的強制執(zhí)行和非給付內容的仲裁裁決不適用;第二,執(zhí)行中案外人異議制度對仲裁案外人的保護具有滯后性,不能及時有效保護虛假仲裁和惡意仲裁中的案外人利益①因為虛假仲裁和惡意仲裁是仲裁當事人通過合法手段侵害第三人利益的常見方式,所以仲裁雙方多半愿意自行履行義務,致使仲裁無法進入強制執(zhí)行程序而無法全面保護案外人利益。;第三,當執(zhí)行中案外人異議獲得法院支持而中止執(zhí)行時,仲裁案外人也無法啟動再審程序或撤銷仲裁裁決之訴,唯能選擇仍有病垢的侵權之訴。
2.案外人無法啟動不予執(zhí)行仲裁裁決程序
除了存在與案外人異議程序類似的滯后性和適用范圍狹窄的問題之外,申請不予執(zhí)行仲裁裁決制度還存在如下問題:一是仲裁裁決損害案外人利益并非申請不予執(zhí)行的法定事由;二是申請不予執(zhí)行的主體僅限于仲裁裁決當事人;三是既使仲裁裁決明顯違反社會公共利益,也只能等法院主動依職權裁定不予執(zhí)行,案外人卻無權提出申請。②民事訴訟法第237條第二款: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zhí)行:(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后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xié)議的;(二)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xié)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一)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制度構建的意義
有觀點認為,如果賦予案外人撤銷仲裁裁決的權利,那么仲裁獨有的優(yōu)勢將會被削弱甚至喪失。筆者認為這是一種謬論,對于任何一種糾紛解決機制而言,不能只追求效率而忽視公平,在仲裁案外人權利救濟中應當妥善掌握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平衡點。而且從程序保障權、一次性解決糾紛和維護裁決穩(wěn)定性的角度來看,賦予案外人仲裁撤銷權有利于仲裁制度的普遍適用和完善。
1.事后程序保障權的需要
仲裁機構獲得對特定案件的仲裁權,其權源來自于當事人雙方簽訂的仲裁協(xié)議的授權。有學者認為,案外人并非仲裁協(xié)議的簽字方,因此沒有參與仲裁程序的權利,也不受仲裁裁決的約束,自然也無權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賦予案外人撤銷仲裁裁決的權利會對仲裁的契約性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只是一個事后救濟程序,案外人并沒有實質參與到仲裁程序當中,因此也并沒有對仲裁的契約性造成實質的傷害。
2.一次性解決糾紛的需要
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使得已為生效仲裁確定的法律關系再次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程序的拖延,降低了仲裁的高效性。但是從一次性解決糾紛的角度來看,設立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有利于減少糾紛各方當事人的訟累,降低仲裁案外人權利保護的成本。
3.仲裁裁決穩(wěn)定性的需要
仲裁裁決的合法性是其穩(wěn)定性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仲裁庭作出了支持損害案外人合法權益的裁決后,那么案外人有權利提出攻擊原裁決的訴訟請求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4]因此,案外人在權利受到損害或即將面臨受到損害的現(xiàn)實危險時,可以基于案外人救濟權的需要賦予其提起撤銷仲裁裁決的權利。
(二)我國可借鑒法國關于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立法經驗
相比較而言,目前法國是世界上對仲裁案外人權益保護制度建設最完善的國家。鑒于此,筆者擬重點介紹法國在該領域的相關法律制度,為構建我國的案外人撤銷之訴提供經驗借鑒。根據審判和仲裁的各自特點,法國分別設立了第三人取消判決的異議和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并且規(guī)定適用相同的程序,均屬于非常上訴途徑。①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1481條:“在法國仲裁案外人針對侵犯其合法權益的仲裁裁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其適用程序同法國第三人取消判決的異議?!?/p>
1.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之主體資格
能提起取消仲裁裁決的案外人需滿足三個條件:其一,該仲裁裁決涉及案外人利益;其二,該案外人不是仲裁協(xié)議的當事人并且沒有參與仲裁程序;其三,該案外人沒有委托代理人參與該仲裁程序。②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583條第一款:“任何于其中有利益的人,均允許提出第三人異議,但以該人在其攻擊的判決中既不是當事人,也未經代理人進行訴訟為條件?!?/p>
2.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之提起方式
雖然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明確規(guī)定第三人取消判決的異議的訴訟程序可以適用于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但是,判決與仲裁畢竟存在程序性差異,例如,兩者在異議提起方式上就存在差異。第三人取消判決的異議可以在本訴中提起③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587條:“第三人以本訴請求對判決提出異議,應當向作出受到攻擊的判決的法院提出;對于第三人提出的異議,得由同一司法官作出裁判?!保部梢栽诹硪辉V訟中附帶提起④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588條:“對法院受理的爭議提出的附帶的第三人異議,如該法院是作出判決的法院的上級法院,或者如該法院是同級法院,沒有任何具有公共秩序性質的管轄權規(guī)則相抵觸,附帶異議得由受理爭議的法院裁判之;在此情況下,第三人異議,按附帶訴訟請求之相同方式提出。其他情形,附帶提出的第三人異議,經本訴訟途徑,向作出判決的法院提出?!保欢摲ǖ?481條⑤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1481條:“對仲裁裁決,不允許提出缺席裁判異議,也不允許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仲裁裁決可以向如不訴諸仲裁即有權管轄案件的法院提出第三人異議,但第588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除外?!泵鞔_規(guī)定,提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時保留適用第588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因此,針對仲裁裁決提出的附帶案外人異議只能以本訴的方式提起,不能在另一訴訟中附帶提出。
3.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之管轄
根據提起方式的不同,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對第三人取消判決的異議的管轄法院分為兩種:一是以主訴方式向作出被攻擊判決的法院提出;二是在不違反管轄權規(guī)定的前提下,以附訴的方式向受訴法院提出或者向作出被攻擊判決的法院提出。與判決不同的是,因為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只能以主訴的方式向法院提起,所以該法典相應規(guī)定,如果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不訴諸仲裁,那么就可向對原糾紛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
4.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之時效
可適用于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之時效有3種⑥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586條:“第三人取消判決的異議,作為本訴請求,在30年期間均可提出;期間自判決之日起開始計算,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對于受到在另一訴訟過程中提出的判決損害的人可以無時間限制提出第三人取消判決的異議。訟爭案件,已經受到判決通知的第三人,僅在此項通知起兩個月內提出第三人取消判決的異議,始于受理;但如判決通知中明確指出了第三人享有的期限以及可以提出上訴的方式,則不在此限?!保?/p>
(1)提起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的普通時效期間為30年,從判決之日起計算,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2)在訴訟過程中,對方當事人援引另一生效仲裁裁決中的事實,而該裁決損害當事人權益的,當事人可以無時間限制地對該被引用仲裁裁決提起第三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
(3)案外人若收到仲裁裁決的通知,則其只能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兩個月內提起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但是如果仲裁裁決中明確指出了案外人享有的期限,則以該期限為準。
5.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之法律后果
(1)法院在受理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后就得中止執(zhí)行原仲裁裁決。①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590條:“受理以本訴請求或者以附帶訴訟請求提出的第三人異議的法院,得中止執(zhí)行受到攻擊的判決?!?/p>
(2)受訴法院認定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成立以后,其審理范圍僅限于涉及該案外人利益的爭點。仲裁裁決被部分撤銷或全部撤銷并不改變原裁決在當事人之間的效力。②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591條:“確認第三人異議成立的裁判決定,僅就有損該第三人利益的爭點,撤銷或改判受到攻擊的判決;在當事人之間原判決仍保留其效力,甚至已被撤銷的爭點,亦仍有效力。但是,有關第三人異議的既判事由,僅在依第584條之規(guī)定對所有當事人進行召喚之后,始對所有當事人具有既判力?!睂τ诓豢煞种V,法院受理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后,應當召喚原仲裁裁決當事人參加,作出的新的判決對該案外人和原裁決當事人均產生既判力。③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584條:“在對判決的多數當事人為不可分之訴時,僅在所有當事人均受召喚到案的情況下,第三人異議始于受理?!?/p>
(3)對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作出的判決可以上訴。④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592條:“就第三人異議所作的判決,得如同對作出此種判決的法院的裁判決定,提出同樣的上訴?!?/p>
(4)對濫用訴權,故意拖延訴訟而提出的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的當事人可以處以罰款。⑤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581條:“提出上訴是以推遲訴訟為目的的或者爛行上訴,對上訴人得科處100法郎至10000法郎之罰款,且不影響請求受理上訴的法院判處損害賠償”。
(一)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的條件
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會對仲裁裁決的穩(wěn)定性造成沖擊,在保護案外人合法權益時,應當充分保護合法的仲裁裁決之穩(wěn)定性,防止訴權濫用。因此,在構建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時應當適當限制訴訟的條件。
1.當事人適格
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對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程序中當事人的條件要求頗為寬泛,只要與原仲裁裁決有利益關聯(lián),又沒有親自參與或委托代理人參與仲裁程序即可提出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的異議。但是,筆者認為,我國在構建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制度時應當維護現(xiàn)有訴訟體系的一致性,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中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相關規(guī)定,將提起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的主體限定為:認為對已生效仲裁裁決中的仲裁標的有獨立請求權且未能實質參與仲裁程序的案外人;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案外人。
2.窮盡其他救濟途徑
根據我國現(xiàn)有法律規(guī)定,案外人還可以通過提起侵權之訴和執(zhí)行中案外人異議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雖然如前文所述,這兩種途徑都有一定缺陷,但二者都是構成仲裁案外人權利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案外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可以選擇3種救濟途徑的一種。例如,當仲裁裁決進入到強制執(zhí)行程序時,當事人可以在執(zhí)行中提起案外人異議;當仲裁裁決履行完畢,案外人的權益受到實際侵害時,當事人可以選擇提起侵權之訴。因此,從避免適用混亂、節(jié)約司法資源和有機銜接案外人執(zhí)行異議之訴和侵權之訴的角度考慮,可以將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的適用條件限定為:仲裁當事人未自愿履行仲裁裁決并且該仲裁裁決尚未進入強制執(zhí)行程序時,才可適用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
(二)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的方式
我國可借鑒法國相關規(guī)定,將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的提起方式規(guī)定為:應當單獨向法院提起,不能在另一訴訟中附帶提起。若在一訴訟中,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引用的仲裁裁決提出異議,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當前訴訟。當事人另行提起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待該訴審理完結后方可恢復審理先前訴訟。
(三)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的時效
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訴訟時效為6個月,而且是以損害后果的發(fā)生為前提。①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92條:“第三人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提起撤銷之訴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出,并應當提供存在下列情形的證據材料:(一)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二)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全部或者部分內容錯誤;(三)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辫b于此,有學者認為在時效的起算點上應和第三人撤銷之訴一樣,從“案外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算。[5]但是,如上文所述,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不應該以實際損害為前提。筆者認為,應當將時間點從“權利被侵害”提前至“被侵害之威脅”更為妥當。因此,結合我國訴訟時效制度的特點,可規(guī)定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有被損害的實質威脅②實質威脅可理解為:如不采取措施即會發(fā)生實質損害的危險。之日起六個月之內。自仲裁裁決書生效之日起算,最長不超過20年。
(四)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的管轄法院
我國與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相近的制度對管轄權的規(guī)定有所不同,綜合參照和借鑒仲裁法、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為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訴訟對仲裁的過渡干預,維護仲裁裁決的穩(wěn)定性,我國案外人撤銷仲裁裁決之訴的管轄法院可規(guī)定為:由作出仲裁裁決的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五)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的法律后果
受訴法院應當就被申請撤銷的仲裁裁決中損害第三人權益的部分作出裁判。關于該部分的效力問題,法國新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被撤銷或改判的部分在原裁決當事人之間仍保留效力。出現(xiàn)原裁決與新判決之間對同一或關聯(lián)標的矛盾認定,是因為法國既承認判決具有既判力,又承認仲裁裁決具有既判力③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1476條:“仲裁裁決一經作出,即對其裁決的爭議具有已決事由之既判力。”。但是,在我國仲裁裁決的既判力沒有法律依據,且具有爭議性。普遍認為法院對仲裁裁決仍然享有審查權,只有在法院審查后認定不存在撤銷或者不予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法定情形時,仲裁裁決的既判力才得以產生。[6]因此,在我國被法院撤銷或改判的仲裁裁決在原當事人之間同樣不具效力。同時,法院在審理案外人仲裁撤銷之訴的同時應當在判決書中撤銷原仲裁裁決與本判決相矛盾的部分。
[1]劉東.論仲裁裁決案外人利益的保護——以案外第三人撤銷仲裁裁決之訴為中心的研究[J].法治研究,2015(2):92.
[2]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325.
[3]張衛(wèi)平.案外人異議之訴[J].法學研究,2009(1):9.
[4]李昌超,霍柯言.仲裁案外人權利救濟體系探賾[J]山西師大學報,2014(3):50.
[5]汪勇鋼,陳偉君.在幻象中尋求突破:虛假仲裁現(xiàn)象研究——兼議案外人取消仲裁裁決異議之訴制度的構建[J].法律適用,2012(1):108.
[6]鄧輝輝.民事訴訟既判力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142.
責任編輯:安國江
A Litigation System Research on Third Party's Arbitration Revocation
LUO Xiao-ling , LI Wei-guo
(School of Law,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Desirability and confidentiality of arbitration cause serious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so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third party to know whether the arbitration award or mediation agreement has infringed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r not , and to take rights protection measures by using the existing systems to bypass the parties involved. Therefore, the third party's arbitration revocation should be added to the protection system for the third party, so the third party's rights can get effective protection when the parties involved reject to fulfill the arbitration award before the case enters the enforcement stage.
arbitration; the third party; arbitration revocation
D 925.7
A
1671-5195(2016)04-0071-06]
10.13310/j.cnki.gzjy.2016.04.010
2016-04-06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第三人撤銷之訴》(14BFX157);貴州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人文2016009)。
羅小玲(1991-),女,重慶人,貴州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訴訟法與司法制度;李衛(wèi)國(1969-),男,湖北麻城人,貴州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訴訟法與司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