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泰
【摘要】 目的 探討幽門螺桿菌(HP)根除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 8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三聯(lián)抗HP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益生菌四聯(lián)抗HP治療,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高于對照組的80.0%, HP根除率為97.5%高于對照組的8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反酸、噯氣、腹痛、腹脹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四聯(lián)抗HP治療能提高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 顯著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消化性潰瘍;益生菌;療效
近年來HP的耐藥性逐漸上升, 已經(jīng)成為影響療效的主要原因。而且抗生素的應用還能導致胃腸道菌群失調(diào)、胃腸功能紊亂等不良反應[1]。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兩種抗生素的三聯(lián)療法是以往治療消化性潰瘍的常用方法, 但近來發(fā)現(xiàn)療效不佳。探討HP的根除方案, 提高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 是值得消化內(nèi)科醫(yī)師研究的課題。本文對本院2015年4~7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治療方法進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4~7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國消化性潰瘍診治共識[2];②合并有HP感染;③年齡18~65歲;④肝腎功能正常;⑤無血液系統(tǒng)、免疫缺陷、呼吸系統(tǒng)疾病。排除標準:①重要器官嚴重疾病者;②藥物過敏史;③治療前2周采用PPI或H2受體、抗生素治療者;④重癥患者或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⑤有胃腸手術史;⑥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其中男43例, 女37例, 年齡18~65歲, 平均年齡(41.2±14.2)歲。病程6個月~10年, 平均病程(5.0±1.7)年。疾病種類:胃潰瘍45例, 十二指腸潰瘍24例, 復合型11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飲食指導的基礎上給予抗HP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三聯(lián)抗HP治療, PPI+兩種抗生素治療, 均采用口服的方式, 奧美拉唑20 mg/次, 2次/d, 克拉霉素500 mg/次, 2次/d, 阿莫西林1.0 g/次, 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益生菌四聯(lián)抗HP治療, 在常規(guī)三聯(lián)治療的基礎上口服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 630 mg/次, 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周。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HP根除率以及臨床癥狀的變化。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對反酸、噯氣、腹痛、腹脹等因素進行評價。根據(jù)嚴重程度分為0~3分, 0分為無癥狀;1分為輕度, 需要提醒才注意到, 無需服藥, 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2分為癥狀明顯, 對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影響;3分為癥狀嚴重, 影響工作和生活。
1. 4 療效評價標準 ①痊愈:臨床癥狀消失, HP陰性, 癥狀積分下降≥75%;②顯效:癥狀明顯好轉(zhuǎn), HP陰性, 癥狀積分下降≥50%;③有效:癥狀減輕, 積分下降≥25%;④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HP根除的界定為治療后停藥4周復查13C-UBT, 若為陰性, 認為HP根除??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HP根除率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痊愈25例、顯效10例、有效3例、無效2例)高于對照組的80.0%(痊愈18例、顯效10例、有效4例、無效8例), HP根除率為97.5%(39/40)高于對照組的80.0% (32/40),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反酸、噯氣、腹痛、腹脹評分分別為(0.57±0.13)、(0.66±0.17)、(0.45±0.11)、(0.61±0.15)分均低于對照組的(1.02±0.13)、(1.12±0.37)、(1.26±0.25)、(1.23±0.47)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HP可損害胃黏膜, 主要是通過與胃黏膜上皮細胞粘附之間分泌某種物質(zhì)或產(chǎn)生致酸作用[3]。因此, 臨床上對消化性潰瘍的方案是PPI三聯(lián)療法, 其中PPI能夠有效阻斷壁細胞產(chǎn)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 抑制H-K-ATP酶而抑制胃酸分泌, 而抗生素能夠直接殺滅細菌。但目前一線治療方案的HP根除率為80%~85%, 而且隨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HP的耐藥性逐年升高。HP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是導致三聯(lián)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益生菌是指通過改善胃腸道內(nèi)菌群平衡從而對宿主起到有益作用的細菌, 對HP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在許多消化道疾病均對人體有益。有文獻提示, 益生菌可作為抗HP治療的輔助用藥, 其不僅能提高HP根除率, 而且能夠減少三聯(lián)治療的不良反應[4]。本研究采用抗HP四聯(lián)療法, 結果發(fā)現(xiàn)該治療方法不僅提高了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和HP根除率, 而且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 四聯(lián)抗HP治療能提高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 顯著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 謝睿, 楊曉鐘, 高成城, 等.標準三聯(lián)加益生菌療法和鉍劑四聯(lián)方案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對照研究.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5, 45(1):1180-1183.
[2]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建議(2008·黃山).中華消化雜志, 2008, 28(7):447-450.
[3] 胡可偉, 張振玉, 劉順英, 等.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聯(lián)合三聯(lián)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臨床薈萃.2012, 27(7):610-611.
[4] 孫麗群.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聯(lián)合埃索鎂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研究.臨床消化病雜志, 2012, 24(2):101-102.
[收稿日期: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