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霞
(高臺縣合黎鎮(zhèn)中心小學,甘肅 高臺 734300)
“非指導性”教學理論下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模式探究
白曉霞
(高臺縣合黎鎮(zhèn)中心小學,甘肅 高臺734300)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內容,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方法的多元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等特點。然而回顧我國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情況卻并不樂觀,明確小學語文課程綜合性的內涵,可以提高小學語文課程的理論認識水平和教學實踐水平。文章在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指導下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模式進行闡述,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及方法,從而探索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模式的教學策略。
“非指導性”理論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將自主探究、團結合作融入教學過程中,它要求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統(tǒng)一,將語文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并在整個過程中體現(xiàn)聽說讀寫的能力,將知識、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協(xié)調發(fā)展的同時提升語文素養(yǎng)。綜合性學習作為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
筆者認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處于學生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更應該立足于小學生的生活和經(jīng)驗,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結合課程內容,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自我發(fā)現(xiàn)和合作探究,提高語文素養(yǎng),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的經(jīng)驗。
可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的價值體現(xiàn),它順應新時代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潮流,是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前提,是語文課程改革在前進道路上的重大突破。
1.教師的教研意識淡薄
現(xiàn)在的教師在教學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他們普遍缺乏科研意識,教學中無法在課程變革時做出反思和自主的調整。這就無法將《新課標》在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中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傳授的方式方法,教育目標不明確,過于重視課本基礎知識的教育,忽視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重視考試成績,忽視對于綜合素質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起到負面作用。所以為了提高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的準確性,提高教師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理論理解就成了重中之重。
2.師生關系存在偏差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中的這句話在于說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作用,而這種古板的師生定位已經(jīng)不適用于當前先進的教育,它忽視學生才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參與者,將阻礙現(xiàn)代師生關系的正確塑造?,F(xiàn)如今,一些教師用“師道尊嚴”壓制學生,最終使得師生關系僵化。正是因為教師的思想還禁錮在傳統(tǒng)教育中,對于新課改的內涵沒有理解到位,就目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情況來看,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依然是古板的“你教我學”,學生只有身體的參與,沒有大腦的參與。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對等的關系才有利于改善傳統(tǒng)的不對等關系,糾正教師高高在上的傳統(tǒng)錯誤觀念。
3.實施過程中的盲目性
在各學校開展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一些老師只在公開課中開展綜合性學習且不盡如人意。公開課中一直存在造假的現(xiàn)象,教師對課堂中的每一個步驟都事先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與一遍又一遍的彩排,其中包括學生自主討論、合作的內容,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程序式表演,根本談不上學生的主體參與,而是把學生當做流水線上的工人,這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的背道而馳,成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阻礙與敗筆。
1.“非指導性”教學理論的闡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提出“非指導性”的研究理論,此理論強調教學過程中應該建立親密友好的師生關系和依靠學生自我指導能力的重要性?!胺侵笇浴苯虒W理論強調在現(xiàn)代教學中注重開發(fā)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開拓學生自由思維能力。教師也應營造融洽、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做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愛上學習,而不是一味地單向性灌輸知識。作為教師應該相信每一個正常的學生都可以自我教育,并且可以很好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使學生最終達到人生目標的自我實現(xiàn)。
2.“非指導性”理論的教學觀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學習力,而不是簡單的被動式學習,是培養(yǎng)解決能力和克服困難能力,而不是簡單地看分數(shù)的多少。其次,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種促進學習的氛圍,引導鼓勵學生思考,并為學生提供學習方面的各類資源,而學習的方式也應該由學生自己決定。最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從而形成親密的關系和激烈探討的氣氛,與傳統(tǒng)課堂形成鮮明的對比。
從“非指導性”理論的教學觀可以看出,借鑒“非指導性”思想,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育的封閉局面,并且可以促進教師及學生觀念、行為的轉變,這對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具有積極意義。
1.營造良好氛圍
在“非指導性”教學中,教師要用理解和關愛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認真看待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并給予支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用豐富的、真誠的情感營造良好的氛圍,那么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和保障教學效果都是不錯的。在小組活動中,與小組的主要負責人進行交流與溝通,由過去的類似布置任務的方式變?yōu)榛ハ嘟涣骷扒‘斠龑А_@些轉變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愿意去展開他們的觀點并深入探究。
2.師生共同決策
師生之間應能平等對話、交換意見、達成共識、求同存異,并注意尊重個體差異。教師應該是一個“知識的超市”,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有意義的幫助,并鼓勵學生把個人的知識和經(jīng)驗融入其中。這樣便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3.學生自我評價
“非指導性”教學的學習評價主要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學生的反思過程。學生的學習目標及方法均由學生自己制定,當一個階段學習結束后,學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也會看到自己的進步。這種自我評價能使學生為自己負責任,并促使學習高效運轉,更主動地滲透到生活和行為中。
確定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方法,要關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全過程,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行歸納、分析和研究,提出可操作的措施,以幫助教師更加有效地實施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
1.降低教師的控制度
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更貼近生活,走出教材的限制,將可以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事物作為學習內容,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啟發(fā)誘導,讓學生盡量發(fā)揮主動探索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告訴答案。教師應該將教學的中心由過去單一的灌輸知識傳授,轉化為進行綜合引導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勇于探究的意識,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學習海洋中遨游。
2.加強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師生關系的平等與合作,這個特性是源于“非指導性”理論注重實踐的實際效果和開放式教育。學生在合作過程中,互相啟發(fā),相互幫助,學會傾聽與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提高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開展小組學習后,教師要時刻注意各小組的學習情況以便在關鍵時刻給予點撥及建議,抓住學生的微小進步給予表揚。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愛,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樹立自信,收獲成功的喜悅。
3.注重學生個體差異
小學正是學生身體快速成長,思維迅猛發(fā)展的階段。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每個學生的增長速度與發(fā)展情況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認知策略不同,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規(guī)避傳統(tǒng)的單線式教育,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充分理解學生,學會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因此面對不同的個體,教師應該進行個別化的教學,幫助學生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這是小學語文綜合性教學的重點。
4.重新定位師生角色
語文教學應該在師生交流中展開,從而產生“思維的碰撞”。首先,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學身份的單一性,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應該體現(xiàn)一種多元的平等與尊重,而不是單線的傳授和接受。其次,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引導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思維的獨立性,不要一味地墨守成規(guī),應該尋找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并適當?shù)乇頁P學生,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引導他們分析原因并總結歸納,使學生通過解決問題而增加信心。最后,在情緒方面要不斷的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輔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課堂上多鼓勵學生發(fā)言,滿足他們愛和尊重的需要。只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學習中,才能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非指導性”的內涵就是教師盡量減少直接傳述、單一命令等方式,而是更多地運用間接的、啟發(fā)性的方式。這種教育方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地關注學生,并且信任學生的能力,與學生形成一種換位思考。在新課程改革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它既有效地掌握了語文教育的特性又在建設開放活躍的語文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鼓勵團隊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習方法,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義?!胺侵笇浴毙W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素養(yǎng)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會對學生教授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發(fā)揮學生獨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從而發(fā)揮他們對學習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挖掘學生的潛能。這就是“非指導性”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性,它顛覆了傳統(tǒng)教授式的模式。因此,在這樣的改革大環(huán)境之下,每個語文教師都要接受新的挑戰(zhàn),打破過去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獨立意識,與學生形成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努力實現(xiàn)“綜合性學習”的內容。
[1]董新良.對綜合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4(1).
[2]張?zhí)m蘭.語文綜合性學習初探[O].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