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紅, 劉曉輝
(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湖北 武穴, 435400)
?
延續(xù)性保健指導對老年直腸癌造口術患者院外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曾彩紅, 劉曉輝
(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湖北 武穴, 435400)
摘要:目的探討延續(xù)性保健指導在改善老年直腸癌造口術患者院外生活質(zhì)量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40例直腸癌造口術的患者設為觀察組,實施延續(xù)性保健指導。將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40例直腸癌造口術的患者設為對照組,不進行院外干預。比較2組出院3個月后的人工肛門功能、排便功能、心理狀態(tài)以及生活質(zhì)量情況。結果觀察組出院后3個月的人工肛門功能評分、排便次數(shù)、排便規(guī)律性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出院后3個月后的SAS、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院后3個月后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物理癥狀以及整體健康狀況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延續(xù)性保健指導能夠提高老年直腸癌造口術患者的院外人工肛門功能和排便功能,減少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延續(xù)性保健指導;老年直腸癌造口術;生活質(zhì)量
直腸癌是僅次于胃癌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臨床表現(xiàn)為膿血便、便秘、腹瀉等。手術是根治直腸癌的唯一手段,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需要行Miles術,做永久性造口。造口術的患者由于排便方式的改變,給不僅自身的生活帶來的極大的不便,影響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且給患者的心理上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部分患者會產(chǎn)生焦慮、失眠、社交障礙、自尊水平下降,影響術后的正常生活和康復。目前,直腸癌的治療不僅僅關注手術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生存率,同時患者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已經(jīng)成為臨床治療關注的重點[1]。直腸癌造口術的患者出院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都需要在家中治療,由于缺乏專業(yè)的指導,自我護理水平差,更需要與之相配套的持續(xù)性干預措施。延續(xù)性醫(yī)院治療和護理的延續(xù)和擴展,能夠使患者在出院后得到持續(xù)的衛(wèi)生保健,對于改善患者院外的生活質(zhì)量具有積極意義[2]。本研究旨在探討延續(xù)性保健指導在老年直腸癌造口術患者中的實施效果,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4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直腸癌手術的患者為觀察組。該組患者出院后給予延續(xù)性保健指導,納入標準: ① 均獲得明確診斷; ② 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③ 年齡18~75歲; ④ 腹部B超或CT未發(fā)現(xiàn)其他臟器轉(zhuǎn)移; ⑤ 無嚴重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 ⑥ 首次進行手術治療,Mlies造口術; ⑦ 估計生存期>3個月; ⑧ 神志清楚,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能配合研究; ⑨ 均居住于本市內(nèi),隨訪性良好。排除標準: ① 術后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 ② 合并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者; ③ 有精神疾病或精神性疾病家族史、血管性癡呆、有意識障礙的腦卒中患者; ④ 其他嚴重軀體性疾病; ⑤ 復發(fā)患者; ⑥ 心理疾病者; ⑦ 意外死亡病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60~80歲,平均(67.5±16.4)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5.5±2.5)年。直腸癌下緣距肛門5~8 cm,平均(5.2±2.4)cm。病理分型:腺癌36例,鱗癌4例。Dukes分期:A型11例,B型17例,C型12例。同時,選取2013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40例直腸癌手術患者為對照組,該組患者出院后不進行干預,納入及排除標準同觀察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61~82歲,平均(68.3±17.5)歲。病程3個月~9年,平均(5.3±2.2)年。直腸癌下緣距肛門5~8 cm,平均(5.3±2.2)cm。病理分型:腺癌34例,鱗癌6例。Dukes分期:A型13例,B型15例,C型12例。2組的年齡、性別、病程、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2組患者均采用直腸癌造口術治療,在醫(yī)院住院期間接受的護理方法基本一致。對照組出院時僅給予出院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延續(xù)性保健指導,具體內(nèi)容如下。出院前的評估:在患者出院的前1 d發(fā)放直腸癌造口術術后健康教育及保健手冊,由專職護士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一對一的訪談,做簡單的講解。幫助患者建立隨訪檔案,統(tǒng)計患者及其家屬的聯(lián)系方式、家庭住址、病情、出院時的恢復情況等,手冊上印有病區(qū)醫(yī)師和主管護士的聯(lián)系方式。由康復保健經(jīng)驗豐富的(年資5年以上)、專業(yè)技能較強的相關人員組成專業(yè)小組,出院后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實施一條龍服務。隨訪的方式主要有電話隨訪、入戶隨訪、座談會等形式,患者出院后1個月內(nèi),每2周干預1次,出院后2~3個月,每1個月干預一次,復診前和干預前電話通知患者。延續(xù)性保健指導的內(nèi)容: ① 足底按摩:教會患者及其家屬足底按摩的方法,對足底按摩的反射區(qū)域進行交接,包括基本反射區(qū)(腎區(qū)、腎上腺區(qū)、膀胱區(qū)、輸尿管區(qū))、癥狀反射區(qū)(升、降、橫、乙狀結腸)和關聯(lián)反射區(qū)(胃區(qū)和小腸區(qū))[3],將示意圖發(fā)放給患者。手法采用屈食指點、按法為主,并配合推、摩、掐、括等法,先刺激左側(cè)基本反射區(qū),再刺激右側(cè)基本反射區(qū),每次約3 min。之后按照同樣的方法刺激癥狀反射區(qū)和關聯(lián)反射區(qū),每次約3 min。刺激的強度以患者感覺到酸痛為宜,循序漸進。最后采用拍、扣、按的方法放松足部,使足部放松,約3 min。② 飲食調(diào)護:直腸癌術后的飲食調(diào)護對于預防疾病復發(fā),改善患者術后癥狀具有積極意義。告知患者飲食要平衡,粗細搭配、葷素搭配,注意食物的多樣性。烹調(diào)食物時多采用燉、煮、蒸的方式。在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低脂、優(yōu)質(zhì)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基礎上,鼓勵患者多吃天然、野生的食物,多食利于通便的水果和蔬菜,如黃瓜、西紅柿、香蕉、橙子等。指導患者進行抗癌食物,如黑木耳、蘑菇和芥菜等。多進食可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紅棗、白木耳、人參等,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禁煙酒,不吃腌制、煙熏、含色素和香精的食物,少吃椰菜、洋蔥、豆類、地瓜等易產(chǎn)氣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等。同時,可根據(jù)患者的經(jīng)濟情況及個人意愿指導患者進食富有營養(yǎng)的滋補流汁藥膳[4],將藥膳的成分、劑量、做法制作成食譜發(fā)放給患者。同時,指導患者將大黃粉調(diào)成糊狀貼于臍部的神闕穴,連續(xù)應用30 d。③ 心理保健指導:與患者進行交談的過程中態(tài)度誠懇,尊重患者,建立起互信依賴的關系。鼓勵患者說出心中的感受,并耐心傾聽。教導患者合理的宣泄情感,盡快適應出院后的生活。指導患者采用腹式呼吸和冥想的方法緩解自身的不良情緒。采用尊嚴療法對患者進行提高患者心理素質(zhì),幫助患者建立起自尊和對生活的希望水平。指導患者培養(yǎng)書法、音樂、棋藝等興趣愛好,提高患者回歸社會的積極性和對未來的希望水平[5]。告知家屬,尤其是患者的子女,多從生理上、心理上多關懷患者,多從道德、親情的角度去幫助患者,多陪伴患者,讓患者時刻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和呵護,建立起生活的信心。④ 運動指導:鼓勵患者參加適當?shù)捏w育鍛煉,告知患者術后適當?shù)倪\動可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竭,增強食欲,改善消化功能,而且還能消除煩惱和憂郁,改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患者術后的個人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采取不同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體育鍛煉項選擇應以運動量小、節(jié)奏可控的項目為主,提倡柔和舒緩的小運動和輕松的游戲活動,內(nèi)容需循序漸進,可從散步、氣功、太極拳等運動,可以逐漸過渡到慢跑。運動的時間可長可短,做到形勞而不倦,不可盲目進行高強度劇烈運動,以免身體過勞,降低身體抵抗力。重點向患者強調(diào)康復運動貴在堅持,需要持之以恒。
1.3觀察指標
① 人工肛門功能:采用腹壁人工肛門功能評價表,內(nèi)容包括7個方面,分別為排便時的感覺、排便次數(shù)、對不同形狀糞便的控制能力、有無便意、出現(xiàn)便意至開始排便之間間隔的時間、排便時間、如不用人工肛門袋是否弄臟衣服或被褥。每個方面采用3級評分標準,分數(shù)越高說明人工肛門的功能越好。② 排便規(guī)律情況:參照正常排便的生理,規(guī)律排便的定義:近1個月內(nèi)晨起均有排便且每日排便次數(shù)少于4次,天數(shù)達到20 d以上。③ 每日排便的次數(shù)。④ 排便的質(zhì)地:成形、偏稀、水樣;⑤ 里急后重感:分為無,輕度,明顯3個等級。輕度:偶有里急后重感,但不影響生活;明顯: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和睡眠。⑥ 心理狀態(tài):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SAS)和漢密頓抑郁量表(SDS)對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評估,2個量表均包括20個題目,自評量表按照4 級評分法加以評價,分別為沒有或很少時間、小部分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分和全部時間。20個項目得分相加總分為80分,標準分為總分×1.25后所得的整數(shù)部分。SAS評分>50分為存在焦慮,SDS評分>53分為存在抑郁。評分越高表明焦慮或抑郁程度越高。⑦ 生活質(zhì)量:采用健康調(diào)查簡表(SF-36)評價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該量表包括軀體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5個維度,12項物理癥狀,包括心疼痛、嘔吐、食欲下降、睡眠紊亂、腹瀉、疲勞等。整體生活質(zhì)量表評分1~7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功能越好。內(nèi)部一致性Cronbach′a系數(shù)為0.875。
1.4統(tǒng)計學處理
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資料的錄入和分析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人工肛門功能及排便功能比較
2組患者出院時人工肛門功能評分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院后3個月人工肛門功能評分、排便次數(shù)、排便規(guī)律性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的排便質(zhì)地、里急后重感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人工肛門功能及排便功能比較 ±s)[n (%)]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比較
2組患者出院時的SAS、SDS評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院后3個月SAS、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比較±s)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3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比較
2組患者出院時生活質(zhì)量各方面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院后3個月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物理癥狀以及整體健康狀況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的自護能力比較±s)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延續(xù)性指導是醫(yī)院健康指導的延續(xù),主要是通過入戶隨訪、電話、短信、郵件等形式進行,目的在于確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護場所及同一健康照護場受到不同水平的協(xié)作與連續(xù)性的照護,以幫助患者安全的從醫(yī)院轉(zhuǎn)移至家庭。延續(xù)性指導對于解決患者出院后的健康問題,提高患者院外生活質(zhì)量具有積極意義[7]。已經(jīng)有研究將延續(xù)性護理應用于直腸癌造口術患者的術后護理中發(fā)現(xiàn)該護理模式提高了患者術后3個月、6個月時的生活質(zhì)量[8]。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延續(xù)性保健指導的患者術后人工肛門的功能、排便功能均好于對照組,且延續(xù)性保健組的患者焦慮、抑郁的評分低于對照組。為了減少術后不良癥狀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患者出院后,通過組成延續(xù)性保健指導小組,定期對患者實施術后保健和相關指導。主要內(nèi)容有足底區(qū)域按摩、飲食調(diào)護和運動指導,其中足底功能按摩是一項經(jīng)研究證實的能夠改善直腸癌患者術后排便功能的措施,足底反射區(qū)按摩根據(jù)中醫(yī)“上病下取”的理論,通過按摩足底特定的區(qū)域,經(jīng)過經(jīng)絡以調(diào)整臟腑病理生理狀態(tài),改善臟腑功能。有效刺激足部胃、腸反射區(qū),可顯著減少直腸癌術后胃腸功能紊亂,促進排便[9]。飲食因素是直腸癌發(fā)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直腸癌的術后保健中加強飲食調(diào)護也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飲食不僅能夠增強患者的體質(zhì),提高免疫力,降低復發(fā)率,而且還有利于患者術后排便的順暢。中國自古以來就強調(diào)“食藥同源”,結合直腸癌患者術后身體恢復狀況逐步調(diào)整飲食種類以及飲食內(nèi)容,辯證施護,有利于促進陰陽平衡[10]。大黃粉貼于神闕穴通過促進腸蠕動,從而定時機械性地刺激壁腹膜,出現(xiàn)排便前的腹痛感覺,可建立新的排便反射,提高人工肛門功能[11]。以上2項措施對改善直腸癌患者術后的排便功能和人工肛門功能是大有裨益的。體育鍛煉是腫瘤康復的重要手段,直腸癌患者術后科學、適當?shù)倪\動,能夠激發(fā)自身的抗病免疫機制,提高免疫球蛋白的適量和活性,刺激人體的自然抗病能力,康復期的癌癥患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體育鍛煉后,血液中的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和白細胞的數(shù)量要多與一般患者[12]。而且體育鍛煉能夠鍛煉患者的意志,增強其戰(zhàn)勝癌癥的信心和毅力,有效扭轉(zhuǎn)癌癥患者的壓抑狀態(tài)[13],這對于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具有積極效果。此外,為了改善患者癌癥術后的心境,心理保健措施的應用可幫助患者提高心理防御能力和對不良心理應對水平盡快適應術后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陳芳. Orem自理理論在結腸造口患者及家屬護理中的應用[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1, 32(7): 1168.
[2]覃桂榮. 出院患者延續(xù)護理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護理學雜志, 2012, 27(3): 89.
[3]周新. 中華反射學一足療臨床手冊[M].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4: 11.
[4]廖桂蘭. 延續(xù)護理對直腸癌患者術后心理行為及自護能力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17): 19.
[5]蘇秋妹, 王清華. 情志干預與個性化飲食對胃癌術后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及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 中醫(yī)藥導報, 2013, 19 (6): 116.
[6]薛梅. 歐瑞姆自理理論在腹腔鏡下腹會陰聯(lián)合直腸癌根治術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4, 21(17): 2710.
[7]李惠玲, 羅凝香, 許紅璐. 胃癌術后出院患者延續(xù)性護理需求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臨床護理, 2011, 10(5): 64.
[8]羅玉華, 張金菊. 延續(xù)護理服務對直腸癌Miles根治術后造口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4, 21(24): 3839.
[9]楊柳, 李紅, 王瓏. 足反射區(qū)按摩對直腸癌低位前切除術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響[J].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3, 29(5): 435.
[10]謝素美. 綜合護理干預對直腸癌術后人工肛門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3): 203.
[11]應立英, 梅小楊, 馬小琴, 等. 生大黃臍療對直腸癌患者結腸造口功能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8): 1.
[12]劉小紅, 張子云. 延續(xù)護理對乳腺癌患者癌性疲乏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4, 20(31): 3955.
[13]杭小平, 張?zhí)m鳳, 周建萍, 等. 延續(xù)性護理在癌癥出院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 護理研究, 2014 (29): 3645.
Effect of continuous health guidance on life quality of elderly proctostomy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ZENG Caihong,LIU Xiaohui
(WuxueFirstPeople′sHospitalofHubeiProvince,Wuxue,Hubei, 4354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health guidance on life quality of elderly proctostomy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MethodsA total of 40 proctostomy patients from November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continuous health guidance. Another 40 proctostomy patients from November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without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discharge. Artificial anal function, defecation function, mental state and life quality after 3 months of discharg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3 months of discharg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artificial anal function score, defecation times, and the regularity of defe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3 months of discharge (P<0.05). The physical function, role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physical symptoms and overall health stat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Continuous health guidance can improve artificial anal function and defection function, reduce the patient's adverse mood, and improve life quality of elderly proctostomy patients.
KEYWORDS:continuous health guidance; proctostomy in elderly patients; life quality
收稿日期:2015-10-19
中圖分類號:R 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4-111-04
DOI:10.7619/jcmp.20160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