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萍 高書兵 高德全
?
閱讀教學更需“價值引導”
●聶萍高書兵高德全
所謂“價值引導”,指教育是投射著、蘊含著教育者的主觀意趣的引導活動,這種主觀意趣內(nèi)含著教育者的價值選擇和價值預設(shè)。現(xiàn)如今,在某些語文閱讀課堂上,有的教師引導學生重感悟,輕質(zhì)疑,從而淡化了問題導向,異化了文本的思想價值。
如在閱讀《三打白骨精》時,執(zhí)教者抓住“詭計多端”這個詞語,讓學生說說白骨精為了達到吃唐僧肉的目的,用了哪些詭計,并說說依據(jù)。學生小手如林,有的說用了“美人計”,“白骨精搖身一變,變成一個村姑,手提一籃饅頭,向唐僧師徒走來”;有的說用了“調(diào)虎離山計”,“白骨精決定用計讓唐僧趕走孫悟空”;有的說用了“金蟬脫殼計”,“白骨精化作一縷輕煙逃走了”。接著,當教師要求學生交流讀后感時,學生發(fā)言如下——
生:我是敬佩白骨精的,因為她幾次用計都沒有把孫悟空趕走,但她一點也不泄氣。
生:白骨精雖然狡猾,但也可以看出她很聰明,很會想辦法。
師: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好。
生:白骨精虛情假意,不安好心。
生:白骨精三變,說明她詭計多端。
師:是的,不錯。
生:我覺得白骨精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很執(zhí)著,很頑強,很了不起。
師:很好,你想得真多。
……
從上面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以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為由,對學生在學習思考中出現(xiàn)的明顯錯誤“視而不見”,一味地“尊重”,盲目地追求“生成”,追求“奇異”,而忽略了教育的“價值引導”。
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價值取向呢?
首先,直面問題,引導辨析。有些文本的價值取向引導點一目了然,不需探究,教師可直接進行價值取向的引導,讓學生直面問題,辨析思考。如,對前面課例中白骨精的討論。當學生說“敬佩白骨精,因為她兩次都沒有把孫悟空趕走,她一點也不泄氣”時,筆者沒有馬上給予評價說對還是錯,也沒有為了肯定學生而進行無謂的發(fā)散性思維,而是等該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講完后,反問他:“白骨精不泄氣是干好事還是干壞事呢?”學生一下子明白了白骨精越不泄氣,干的壞事就越多,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這樣處理,既尊重了學生的多元解讀,又重視了價值取向的引導,使學生明辨是非,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了新的深度。
其次,引導探究,自主建構(gòu)。有些文本的價值取向引導點相對隱含,不易察覺,一旦被開發(fā)利用將會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如《月光曲》教學片斷——
師:貝多芬借著幽靜的月光彈起了優(yōu)美的《月光曲》,作者用語言文字把音樂的畫面表現(xiàn)了出來。請你輕聲地朗讀,在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看看能找出幾幅優(yōu)美的畫面,并試著給每幅畫起個名字。
生:可以分兩幅畫,分別是“海上升明月”和“白浪滔天”。
生:可以分為三幅畫,我用音樂的節(jié)奏來起名,分別是舒緩、漸強、激昂。
師:你最喜歡哪幅畫面?選擇你喜歡的那一幅去細細探究,它究竟美在哪里?把你認為值得揣摩的詞句做上記號,寫下批注。
(學生自探后交流)(略)。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在用心品味貝多芬的月光曲,你發(fā)現(xiàn)沒有,作為一首曲子,本文作者是怎樣把其意境傳達給讀者的?同桌間討論交流一下。
生:作者是通過皮鞋匠聽音樂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來表達的……
在這個案例中,介紹《月光曲》的內(nèi)容是課文的重點,也是學生感悟的難點。教者設(shè)計了多層次的探究性學習,解析畫面、品味畫面、朗讀畫面、整合畫面,引導學生感受美的表現(xiàn)形式,領(lǐng)悟意境美、語言美。師生與文本、知識與情感,構(gòu)筑成一個“詩意的旅程”。因此,基于價值引導與自主建構(gòu)相統(tǒng)一的教育,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精神的喚醒與潛能的顯發(fā),是師生共同活動視界的融合與內(nèi)心的敞亮。
(作者單位:棗陽市太平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