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湞江區(qū)碧桂園外國語幼兒園 藍小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睆拇丝梢钥吹?,幼兒園的工作的開展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的。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一切關于學生的教育問題都只與學校有關,與社會、與家庭沒有關系。家長將學生送到學校就完全解決了學生的教育問題。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梆B(yǎng)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人的努力”這句話深刻的說明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單只是學校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每一個家庭的責任。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美國為研究解決公立學校的危機問題,把“家校合作”作為教育研究和學校改革的主題。他們相信,學生的學校教育能否順利進行,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xiàn)怎樣,都與家長有密切的關系,家庭文化對于學校教育有很大的影響。美國教育部發(fā)表的題為《強化家庭,強化學?!返膱蟾嬷赋?,當父母以各種方式參與孩子的學習,孩子的測驗成績就比較高,且留在學校受教的時間也較長,孩子的學業(yè)表現(xiàn)有改善的傾向。其次,父母所做的,比起其收入及教育程度,對孩子的成功更為重要。從美國學校的做法中,我們看到:開展家校合作,請父母到學校擔任某些“工作”對學生在不同方面有促進作用,同時對于家庭而言,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也是服務于社會的另一種很不錯的方式。在當今中國一些發(fā)達城市的學校、教育機構,也開始了家校合作、請家長入校參與學校教學工作,探索更合適現(xiàn)代教育的家園共育方式。
學校、家庭、社會是影響學生成長的三個主要因素,它們以不同的內容、方式影響著學生,引導學生向著大家期望的方向發(fā)展。要促進學生快樂成長,單靠學校的力量顯然無法完成。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必須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育人這一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于是,一種更靈活有效的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實踐形式誕生了—— 家長課堂。它成為學校整合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影響,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依托和抓手。
在西方國家的學校里,他們的學校有一群“特殊的”教育工作者——家長義工(peratant,是指利用業(yè)余時間,不計任何報酬參與學校服務的學生家長。)在美國、香港等地,“家長義工”很是普遍,幫老師批作業(yè)、協(xié)助老師指導學生做課外拓展活動、到圖書館整理書籍、給小朋友們做有趣的實驗等……
在參考西方國家的做法,筆者結合班級的家長資源,尋找出一種合適的家園合作的方式——家長課堂。其目的和意義在于從另一個層面增進家園之間的合作與互動,讓家長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更大限度的整合家長資源,擴大、豐富我們的教學資源,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教育來源于生活,讓教育回歸生活,讓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習。班級里的家長們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在各自的行業(yè)和工作領域上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基于上述原因的考慮,故“家長課堂”由此應運而生。
第一,在開展“家長課堂”活動前,召開班集體家長會議,班主任向家長傳達開展“義工家長”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向家長征求開展“義工家長”活動的人員安排及輪換方法的意見及建議。
第二,班主任需每一次與每一位家長進行課前協(xié)調、商議家長將要向學生們開展的活動。在此過程中,以家長為主,教師輔助及提供支持。比如在活動方案的設計上,教師基于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對家長的活動方案可酌情給予建議或補充或修改。但需在尊重家長設計意圖的基礎上。
第三,班主任需在班集體中樹立“家長課堂”的榜樣,樹立典范。通過如“班級博客”、班級QQ交流群、班級微信群或幼兒園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宣傳班級義工家長的開展情況,教師可從家長角度、學生角度分析、報道義工家長活動所帶來的正面的、積極的影響!讓更多的家長知悉班級義工家長活動的開展情況,從而達到正面的宣傳效果,擴大班級“家長課堂“的影響力!
教育來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最好的教育題材。對學齡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他們學習的內容。我們要培養(yǎng)眼界開闊的學生,單從老師的課堂中獲取并不足夠,如果能夠在“家長課堂”活動中獲取學校教學計劃外的知識,這對學生來說是有莫大的利處。加大對學生輸入的信息量,給學生更多元化的知識滲透,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現(xiàn)在的幼兒園的家長普遍都是屬于“80后”一代,(也有小部分“70后”),這些家長群體現(xiàn)在正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處于各行各業(yè),有些甚至是各行各業(yè)的精英,他們各自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中掌握了技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開展“家長課堂”的時候,班主任基于對各家長了解的基礎上,邀請家長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專業(yè)技能,班主任在甄選這些活動時,應考慮以下方面:一是否是學生所感興趣的。二是否能夠在課堂上體現(xiàn)出家長們的專業(yè)水平的。三是學生能否在家長的這個活動中得到一些積極的、正面的影響。
除上述的邀請家長來校做“老師”的形式外,還有其他形式,有的家長是醫(yī)院的保健醫(yī)生,那么可以邀請他(她)來園給其他家長(老師)做關于兒童保健與護理的健康知識講座;如有的家長是做禮儀培訓的,可以邀請其到幼兒園給老師們上禮儀培訓的課程,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形象。
開展家長的課堂形式可多種多樣,但始終堅持的原則是:以自愿為原則,促進家園共育。
在開展了家長課堂工作后,班主任可以邀請家長撰寫參加義工家長活動的心得和體會。宣揚積極正面的信息,樹立班級義工家長的典范,提升班級義工家長活動的影響力。
從家長撰寫的心得體會中,可以看出,家長課堂活動受益的不單只是學生,還有家長。家長在開展“家長課堂”的教育過程中也“被教育”。同時,也加深了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另一層互動與合作?!凹议L課堂”活動對學生而言,對開展班級活動而言都是有促進作用!
堅持推進家長課堂活動,完善家長課堂開展組織活動,為家園共育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