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瓊
?
回到語文學習本身——評辛曉明校長執(zhí)教的《頤和園》
劉建瓊
校長是教師中的首席,校長的辦學理念與實踐行為,直接影響著學校發(fā)展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我們一直提倡校長要做業(yè)務性的專家,要把根扎在學生發(fā)展的堅實土壤中。校長上講臺,既是試金石,又是旗幟和號角,是推動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區(qū)的有效舉措。作為一節(jié)語文課,校長不僅應有走進的姿態(tài),更應該用課堂言說自己的語文理解,自己的語文課堂觀,語文教育觀。走進辛曉明校長的課堂,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給學習一個理由,讓學習變得有意義有必要,讓“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努力促使學生主動發(fā)展,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應遵循的教育規(guī)律。如果說學習是意義建構,那么學生的內(nèi)需啟動、自主開動,就是最重要的前提。同時,怎么學也特別重要??梢哉f,新課程改革,最大的改革就是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在學習中如何學會學習,才是“教是為了不教”,才是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很高興看到曉明校長這樣的課堂實踐。
師:俗話說:學以致用。大家細讀課文做批注,不知道效果怎樣,(課件定格到學校操場圖)誰愿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描述美麗的操場?
生1:走進黎郡小學的大門,順著校道往西走,會看到一個綠色的大操場。
師:方位詞用得不錯,有小導游的味道!誰繼續(xù)?
生2:操場很大,兩邊有許多長青樹。春天,還有五顏六色的小花開放。
師:你觀察到了操場上的具體景物。誰還有不同的描述?
生3:我們一下課就會到操場上做游戲。
師:沒錯,操場上當然少不了人的活動。此時此刻,老師想采訪采訪,如果你是遠方的朋友,聽完介紹,說實話,有沒有被深深吸引?。?/p>
……
師:黎郡美不美,全靠你的嘴。遇到嘴拙詞窮不知怎么描述的時候,咱們得懂得找書本這個好幫手。
學生在嘗試描寫校園操場時遇到困境,正是教學的起點;學生有學習怎樣把校園寫得具體生動的需求,就能主動走進字里行間去品味去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姿態(tài)產(chǎn)生根本性的變化也就變成了現(xiàn)實。
“學生再前一點,教師再后一點”,這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的深情呼喚。教師“后”到哪里才對?不作為是教學上的“瀆職”,替代、越位是善良的傷害。教師主導的時機、地點、程度怎么確定?這節(jié)課讓我感觸頗深。
師: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長廊里,放眼四周,深吸一口氣……什么感覺,請用一個詞語表達。
生1:舒爽。
生2:清爽。
生3:特別的舒服,享受。
師:用文中的詞講就是——
生:心曠神怡。
師:請想象這樣的外部環(huán)境這樣的感受,讀!
生:長廊兩旁栽滿了……使人神清氣爽。
師:沒錯,從內(nèi)部到局部,長廊的景色確實更具體生動了。這種寫法對我們描寫操場有什么用呢?操場有內(nèi)部和外部嗎?
生:可以從操場中心寫到操場四周。
生:從寫植物到寫人的活動。
師:厲害!思維靈活的人都是像你這樣思考的。
學生自主做批注,小組合作分享之后,原有的學習水平以及通過同伴互學互助之后達到的水平都呈現(xiàn)出來后,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學生發(fā)現(xiàn)了從“內(nèi)部到外部”的寫法,極可能還只是一個初淺的感覺,甚至只是一個從資料書、網(wǎng)絡等途徑看到的名詞。在讀的統(tǒng)領下,巧借關鍵詞豐富感性體驗,既更入境入情地讀書,又更深刻地體會什么是“內(nèi)部”與“外部”,從而使“從內(nèi)部到外部”的知識成為了意義建構??少F的是,教師并沒有滿足于此,而是指向課堂的核心目標“如何具體生動地描寫”。這些正是自學與互學難以抵達的區(qū)域,也是學生相關語文能力提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語文老師應該到位的地方。
言語能力是語文的根,言語能力的提升不是靠平面化的讀讀寫寫背背就可以達成的。我以為,一堂課,是否關注思維深度參與,往往是判斷課堂效度的基本標準之一。這節(jié)課中,有不少體現(xiàn)思維深度參與的細節(jié)值得我們玩味。
師:七百多米,分成273間,這該有多長啊,誰能想象?
生1:應該有學校附近的地鐵站那么長。
師:沒錯,只會更遠一點。誰繼續(xù)想象?
生2:我們學校所有的教室連在一起,再增加兩倍。
師:這就是數(shù)字帶給我們的長廊印象。不用數(shù)字有這效果嗎?老師想找個同學PKPK!請聽:這條長廊很長,分成很多間。
生: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師:這條長廊很長,分成很多間。(加重加點詞語的音強)
生: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
師:兩種方式寫長廊,哪種更顯長?
……
師:明白了,用數(shù)字說話更有說服力。要不咱們試試這方法的威力?
(課件出示操場圖及導寫文字:黎郡小學的操場可大了?。?/p>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學生的思維經(jīng)過了具體化和系統(tǒng)化及比較、綜合、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和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把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并轉化為理性認識并付之實踐。這樣有思維深度參與的聽說讀寫活動,為言語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語文課程的話語系統(tǒng)里,語文課堂只是學生語文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區(qū)間而已。對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而言,課前的自學,課后的延學,可以說是完整語文活動的基本組成部分。課前自學學什么,怎么學?課后學什么,干什么?曉明校長的課堂也能給我們不少啟迪。
師:開頭結尾緊扣中心寫,中間移步換景具體描寫,同學們,了解這樣的順序,就叫整體地讀書。上節(jié)課后,老師布置了一道細致入微讀書的作業(yè)(課件出示),讀——
生:長廊、佛香閣、昆明湖等景物的特點不同,作者描寫的方法也不一樣;我要找出描寫這些景物的句子,好好體會體會,并做批注。
……
師:此時此刻,老師想問:如果你是遠方的朋友,現(xiàn)在,有沒有非得過來瞧瞧的沖動?
生1:有。
師:真有?
生2:真有。
師:怕是真有點懸。除非你們完成這項作業(yè)(課件):班級群里有《美文》(展示圖文并茂的佳作),課后大家繼續(xù)發(fā)現(xiàn)寫法,繼續(xù)走進校園觀察,最后制作成圖文并茂的《我的校園我的家》電子宣傳書。到時候,你遠方的朋友見了,才會說:哇,帥呆了?。≦Q表情)
課前自學,從最好操作的課后習題切入,批注式學習的內(nèi)容是下節(jié)課教學的核心目標,這樣的預習無疑是有意義的。這與當前動不動就搞出繁瑣的導學案的做法,不可相提并論。課中學有所得,得有所用,但學習不終止,而是引向更廣闊的閱讀發(fā)現(xiàn)世界,更廣闊的生活世界,更廣闊的言語實踐世界。這樣的課堂才活,才是打開一扇門的課堂,語文教學也才由“教語文”轉變?yōu)椤敖陶Z文課程”。
語言是美的載體,通過語言文字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额U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shù)谋扔鳎佻F(xiàn)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美麗的景色。這樣的教材,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范本,也是以語言文字訓練為著力點,引導學生體味語文的審美意味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的好素材。
這節(jié)課里,抓“神清氣爽”而展開的補白式想象與朗讀活動,抓關于昆明湖“靜”和“綠”兩個特點的對比感悟等等,都是融語言文字與美感訓練于一體的具體實踐。
當然,我想,課中,在適當?shù)沫h(huán)節(jié),如果再多一點審美滲透,課堂也許會更多出一份文化氣質(zhì),進而把語文課堂品位再提高一個境界。
這些,都在語文本身的學習里。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