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葉
摘 要: 語言文字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不斷增強語用能力是語文課的重中之重。本文從詞語訓練、句子訓練、段落訓練三方面加以闡釋,通過例子闡述如何層層遞進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聚焦語用,切實提高語文能力。
關鍵詞: 語用 準確 多樣 整體
2011版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薄罢Z言文字運用”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運用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則和基本途徑,是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守住了“運用”,也就守住了語文教育的正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語文課程滑向非語文化、泛語文化的可能。在新課程標準引領下如何聚焦語用,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需要深入研究。
一、詞語訓練,重在準確
為了強化詞語教學,提高學生的“慎思明辨”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要逐步對詞語的準確表達、生動表達進行細微辨析,強化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
如:教學《小動物過冬》,學完課文之后,讓學生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第二年春天,青蛙()從泥土里鉆出來,早早來到約定的地方,等它的好朋友。()小蜜蜂從蜂巢里出來和青蛙見面了。不久,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三個好朋友一起快樂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括號里可填上“首先(先)”、“接著”、“又(也)”等詞語。這一練習既是詞語的遷移運用,又是對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內容的延伸。
詞語的準確運用是學生語言語用的第一步,要依托教材,讓學生由淺入深,逐步掌握基本的詞語表達特點與方法,為篇章的表達打好基礎。
二、句子訓練,重在多樣
當學生積累了一定量的詞語之后,就可以著手進行句子的訓練,漢語句子表達很豐富,要讓學生多次遷移訓練中感受到句子表達的豐富多樣性。
如蘇教版第三冊《秋游》,第二小節(jié)描寫藍天白云的美麗景色。因此,可以進行看圖比較句子,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句子的比較,認識句子的不同表達效果,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
1.出示圖片,仔細觀察,天空是什么樣子的?
2.用自己的話說一句話。
3.出示:①天空很大很大。②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
4.在這兩個句子中,句①只是簡明地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句②在“天空”前面加上了“藍藍的”,在“天空”后面加上了“一望無邊”,這些具體修飾更清楚地表現(xiàn)了秋天秋高氣爽、天藍、云少的景色特點。
這類訓練題應該在讀的基礎上進行,在看圖的過程中仔細練習,讓學生認識怎樣的句子能將事物寫得更具體、形象,明白為什么這樣表達能夠具體、形象,這樣以后學生在說(寫)話時逐漸把話說(寫)得更具體、更充實。
又如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孔繁森》,第二小節(jié)寫了孔繁森撫養(yǎng)孤兒的這件事。為了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怎樣將句子說具體,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流程:
1.讀讀這一節(jié),想想主要寫了孔繁森的什么事?因為前面剛學過《梅蘭芳學藝》《大禹治水》這些課文,所以請同學們用“大禹治水”這樣的格式來說說孔繁森做了什么?學生一下子回答出:“孔繁森撫養(yǎng)孤兒?!?/p>
2.繼續(xù)提問,孔繁森撫養(yǎng)了幾個孤兒?于是有了這個答案:“孔繁森撫養(yǎng)三個孤兒?!?/p>
3.再問,孔繁森撫養(yǎng)了幾個哪里的孤兒?學生一下子答出:“孔繁森撫養(yǎng)三個藏族孤兒?!?/p>
4.順勢利導,請大家再讀課文,看看他們是怎么成為孤兒的。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們又說出了這樣的句子:“孔繁森撫養(yǎng)三個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藏族孤兒?!?/p>
5.緊接著出示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問孔繁森是怎樣撫養(yǎng)他們的?學生們將句子表達為:“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yǎng)三個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藏族孤兒?!?/p>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逐步將一個簡單的句子表達成為內容豐富的句子,從而讓學生掌握怎樣將句子表達具體的方法,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長期這樣訓練,學生就一定會逐漸養(yǎng)成將句子層層說具體說詳細的習慣,這將為第二學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些句式重點則讓學生明白句子表達的豐富性,讓學生反復地練習、朗讀、比較,在這個過程中習得語言的技巧,提高語感,以后在自己說話、寫話的時候用上不同的句式,讓內容更豐富,更吸引人。
三、片段訓練,重在整體
有了一定量詞語的積累,學生將開始進行句子的練習,可以先由一個短句子入手,然后逐步累加,形成幾句話。
如在教學《秋游》的第三自然段時,可以這樣遷移教學。
師: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斕,確實很美。你能說一說,田野里稻子黃了,黃得怎樣?高粱紅了,紅得怎樣?棉花白了,白得怎樣?可以只說一種,也可以說兩種,能說三種就更好了。
這個練習以朗讀為主線,串起看圖、想象、說話的珠璣,讓學生在讀讀、看看、想想、說說中,用心體驗,用情表達,既感悟了語言,又進行了語言實踐活動。
又如:蘇教版國標本二年級上冊《鄉(xiāng)下孩子》:
師:鄉(xiāng)下孩子的生活多有趣啊!小朋友,如果你們是鄉(xiāng)下孩子,會做些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圖,讓學生觀察想象,自由回答。
師:拾了稻穗,割了青草,采了野花干什么用呢?誰能照樣子來說一說?
師:鄉(xiāng)下孩子的生活真有趣!(再次出示插圖)誰能看著圖,連起來說兩三句呢?這樣學生的練習由淺入深,體現(xiàn)了練習的坡度,并在后面的練習中增加了一定難度,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進一步感悟鄉(xiāng)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時在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節(jié)奏美,積累句式,豐富語言。
總之,我們應做語文教學的有心人,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精心選擇語用訓練點,科學高效地開展訓練,對學生進行正確指導,并及時點評,使學生懂得正確運用語言文字,領會語言文字的妙處,逐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