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右江區(qū)汪甸民族鄉(xiāng)兩琶現(xiàn)科小學 王桂富
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環(huán)境。英語學習離不開語境,只有在創(chuàng)設的語境中才能學好英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語境的創(chuàng)設不是“調味品”,不是“添加劑”,它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求知;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難點,突出重點,啟示學習方法;有利于激勵學生去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啟迪思維。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語境創(chuàng)設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語境理論告訴我們語境分為語言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語言語境就是字、詞、句、段等前后可以幫助確定詞意的上下文。情景語境是語篇產生的環(huán)境。文化語境是指某種語言賴以根植的民族里人們思想和行為準則的總和。隨著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和語言教學理論及方法的不斷發(fā)展,語境在外語教學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
隨著課改的進行,素質教育縱深發(fā)展,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運用語言進行實際交流的能力。然而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詞匯、句型、語法都是在脫離語境的情況下進行,學生似乎只知道單詞和句型的生搬硬套,只知道孤立知識內容的記憶,而忽視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語境設計最終還需從“操練語言”轉向“發(fā)展語言”,即著眼于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開放語境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在英語課堂中創(chuàng)設語境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huán)境,是教師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調動“情商”來增強教學效果,而有目的創(chuàng)設的教學環(huán)境。英語教學的最終任務就是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活動使學生掌握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學生通過語境學習語言,在語境中進行語言交際活動,不僅快速掌握了知識,培養(yǎng)了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也掌握了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常常不失時機地、靈活地、巧妙地運用語境教學法,把英語教學過程變成語言的交流過程,讓學生自覺地學、有興趣地學、在語境中學,在語境中進行言語交際活動,學于其中、樂于其中、用于其中,從而達到轉變教學方式,改變課堂面貌的目的。
少年兒童的思維發(fā)展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過渡階段,教師應充分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幻燈片等直觀教具教兒童英語,不失為一種激發(fā)他們興趣,吸引他們注意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可以利用學生的感知經驗,給學生提供感性經驗,幫助學生進行抽象思維進而理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
由L1G1Alexander和戴煒棟為非英語國家小學生編寫的看聽說(Look,Listen and Learn)是一套以語境教學法為原則而編寫的教材。在第一冊,課文基本上是以Sandy,Sue,Billy,Tom四個人物為主線,呈現(xiàn)了他們學校、家庭、及戶外活動等一個個生動的語言情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材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聽錄音,模仿不同語言情景下的語音語調。在學生熟悉掌握了書中對話內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模仿表演,然后再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進行拓展。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編寫自己的對話,并進行表演。
用動作表現(xiàn)語境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常采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TPR (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應法的具體體現(xiàn)。在課堂上教師盡量借助動作幫助學生理解單詞、句子或句型。如教師在教學生身體的某些部位時,教師可以用自己身體為示范,學生就會跟著教師邊做動作,邊跟著模仿語言。
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可以激活課堂。它的交互性和趣味性強,集聲、像于一體,切換方便,能科學、生動地呈現(xiàn)我們所需的教學情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使教學內容更生動,使學生身臨其境,學得輕松愉快,記憶深刻。多媒體教學還能把學生完全置于英語學習的情景中,把教學內容中諸多社會化因素和語言的使用清楚地展示出來,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
愛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在每堂課結束時采用一些游戲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及時得到學生掌握語言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師選擇適當的時機在課堂內外開展趣味性的游戲,可以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使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更具創(chuàng)造性,可以使學生寓學于樂從而延長學生注意力保持的時間。因此,教師要善于設計游戲,創(chuàng)設語境。創(chuàng)設的游戲既要合理,又要新穎,富有想象力。游戲的形式要不斷翻新,以求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如分組組詞,分組找出每組單詞中含有某個音素以及構詞法,誰找得多,找得對,找得快誰就是優(yōu)勝者。還可以設計各種擂臺賽,設計搶答和必答題等。反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這樣既鼓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極大地增強了學習效果。
小學英語教材中編入的歌曲曲調優(yōu)美簡單,節(jié)奏感強,易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深受學生喜愛。讓學生在歌曲中學習語言,融音樂與英語教學于一體,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聲語言環(huán)境,可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學習。教師可以在教唱學生歌曲的過程中根據歌詞內容編一些動作,使學生在唱唱跳跳中學語言。教師也可以根據歌曲內容進行問答,讓學生從機械呆板、單調緊張的學習環(huán)境中解脫出來,提高學習效力。如在學生學習字母時,可以教他們唱ABCD Song,在學習身體的某些部位時,可以叫他們唱Body Song,在教數字時,可以教他們唱Number Song等。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語言水平、興趣愛好等創(chuàng)設出真實的、可操作的語境,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寓學于樂,從而延長他們注意力保持的時間,并能使他們準確地理解和掌握不同語境中語言的含義,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