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金砂灣學校 段偉紅
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善于表現(xiàn)、求知欲望強烈的特點,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尋找到以下幾個“小組合作學習”的合作點。
對于低年級語文來說,識字教學可謂重中之重,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低年級語文老師時常有這種感覺,講生字似乎在唱“獨角戲”,你在講臺上大聲地講解字形、筆順,學生們的游離率卻很高,他們收到的有效信息很少。而且老師越是復雜的講解,越容易讓低年級孩子失去興趣,認為識字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為識字教學開辟了新的路徑,讓我們看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發(fā)揮學生能動性的好處,我在我班是這樣開展小組合作識字的:同桌的兩人為一組,一人根據(jù)預習情況來講解有關生字的 音序、部首、結構、含義等知識,并可就這個生字如何識記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另一個學生邊聽邊檢查,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予以糾正。對于我會寫的生字,還增加了一個聽寫生字環(huán)節(jié)。一個學生讀生字,另一個學生書寫,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兩人互換角色,最后再互相修改,及時訂正。實踐證明,這樣以來,學生不但可以在較短的時間里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比較省力的完成生字的學習任務,而且印象也很深刻。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一向是十分重要的訓練。學生只有通過深入地讀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在思想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因此在指導課文朗讀的時候,可以根據(jù)課文的特點來確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面對含有對話的課文,比如,五年級下冊《金色的魚鉤》一課,可以讓學生二人合作分角色朗讀,再選出讀得好的學生在全班示范朗讀,然后師生評議,共同提高。在教學不含對話的課文時,一般是兩人一組,一個人朗讀課文,另一個人仔細聽,發(fā)現(xiàn)對方讀錯的字、停頓錯的句子就及時糾正,然后再互換角色,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會根據(jù)學習內容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有的問題可以直接讓學生回答,有的問題卻需要學生通過合作來完成。要使合作賦有成效,引起合作的問題就要有價值,要能引起學生合作的興趣才行。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例如,《金色的魚鉤》一文中,最后一句話是:“這個生著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本句中的“金色的光芒”一詞有兩重含義,第一重含義是指:魚鉤上的紅銹在夕陽的照耀下發(fā)出的金色光芒;第二重含義則象征著老班長舍己為人的高尚思想散發(fā)出的感人精神和深遠的影響力。對于第一重含義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然而理解第二重含義就有一定的難度了,所以要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在合作中找到答案,加深對課文內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時,可設計“小男孩是怎樣輸血的?他為什么要輸血?如果你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你會怎么做?”這種綜合性的問題,讓同學們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的合作來理解孩子一系列的行為當中反應出的舍己為人、甘于奉獻、樂于助人的思想,這不但比單純的個人思考要全面,而且也深刻得多,更有助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來提高認識。
例如,《草船借箭》一課中,讓學生小組內合作研究“諸葛亮是怎樣將計就計懲治了曹操和周喻的?除了這種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通過朗讀課文、聯(lián)系資料討論、畫地形圖等方式的合作分析,學生覺得還是諸葛亮的辦法好,從而認識到諸葛亮的聰明機智。
課堂教學的主導雖然是教師,但教學的主體卻是學生,因此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好習慣。例如,在教學《刷子李》一課時,我讓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先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當時幾乎是每個小組的同學們都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刷子李怎么才能做到刷涂料那么均勻卻一點也弄不臟自己的衣服呢?”而這個問題也正是理解全文內容的核心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有的組的學生選擇了集體默讀課文找到答案再交流的方式;有的組的學生選擇了聽一人朗讀課文其余人在文中找關鍵字詞的方式;還有的組選擇了根據(jù)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來模擬表演的方式。整堂課,孩子們興趣高漲,發(fā)揮想象,找到的答案的同時,也極大的發(fā)揮了孩子們的潛能。
教師在批改作文時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可作文批改與講評課收效低甚至無效。那么,怎樣講評才有效呢?我對高年級作文評改設想按自評、互評、組內討論、班級交流、教師復評的思路,嘗試構建自主、合作、有效的新型作文評改模式,以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學生獨自進行,從內容切合題意,字數(shù)不少于400字,書寫工整規(guī)范三項入手,自評自改作文。通過自評自改,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從而不斷改進和提高。這也是學生和自己寫成的文字對話,在對話中努力實現(xiàn)用最理想的語言表達的過程。
合作學習小組每次批改2~4篇作文,教師提出批改要求如下。
第一步:找優(yōu)點,評價閃光點。第二步: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錯別字,病句等)。
第三步:討論確定作文等級,撰寫作文總評語(由組長執(zhí)筆),總評語要圍繞講評的重點來評價,還可以就文章的特色及其他方面作評價??傇u語寫完后,在評語的右下方寫上“×××組閱”,另起一行,在其下方書寫上日期。
經(jīng)過這樣評改,學生在作文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全部動起來,全身心積極投入,每位同學至少讀了三篇同類的作文,又聽讀了多篇美文,不論從聽覺、視覺上都獲得很大的收獲,相對以往單一,枯燥的形式,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小組之間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強。
總之,通過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不斷探索,我感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各種做法已經(jīng)發(fā)揮了相當?shù)淖饔茫坏ぐl(fā)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而且豐富了語文課堂的內容,擴大了學生的語文知識面,同時培養(yǎng)了孩子之間的合作意識,可謂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