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橫崗六約學校 龔偉志
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應(yīng)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wù)。應(yīng)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 之中?!弊鳛橐幻Z文教師在教學語言文字的同時,必須結(jié)合課文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凡是教學內(nèi)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有助于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都是語文學科思想教育的內(nèi)容。
教育理論上曾說到“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笨梢娨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guān)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jù)不同的課內(nèi)外內(nèi)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xiàn)的積極內(nèi)容來陶冶學生。并且語文教師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言傳身教,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來點化學生。讓學生從點滴做起,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的人。
我在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實踐中,對語文教學如何具體、靈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將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進行了嘗試和探索,現(xiàn)例說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
法國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課》中這樣寫道:“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語言是祖國的象征,都德在文章中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表現(xiàn)主人公的愛國熱情。
在講授這課的時候,我著重引導學生思考這句話字面背后的意義,也就是民族情感。我問:“韓麥爾先生說這句話是因為確實有科學根據(jù)證明嗎?如果我問你,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是哪國語言,你會怎么回答我?”學生馬上反應(yīng),當然是中國的漢語。我引導學生說出了自己對漢字、漢語的認識,并讓學生體會文中人物的話就是一種民族情感的體現(xiàn)。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既讓學生體會到了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熱情,也激發(fā)了他們自己內(nèi)心對自己祖國語言的熱愛,這是他們能感受到的自己的愛國情感,而非空談。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又將他們的愛國熱情帶回到生活學習的實際中。
然后我在后面的教學中經(jīng)常提到學好祖國語言文字的重要性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講到宋代理學家朱熹曾寫過這樣一首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背踝x這首詩,許多學生以為這是一首寫景詩,“方方的小池塘,就像鏡子般明亮,藍天白云呀,一起在池水中蕩漾。問池塘,你為什么這樣清澈?池塘說:你看上面股股清水正往我這里淌?!倍嗝疵赖囊饩逞?!實際上,這首詩還有著更深刻的寓意,即從它的題目《觀書有感》上可以找到答案,做學問的人要多讀書、讀好書才可以心明如鏡,明辨是非。文字的表達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下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而漢字又具有靈活性、凝練性,所以,是否找到開啟這段文字的金鑰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化,積累知識,充實自己,方能破譯漢字中的“密碼”,感受漢字中蘊含的豐富的生活哲理。
培養(yǎng)學生熱愛漢字,熱愛自己祖國歷史悠久的文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學中的首要任務(wù),同時這又是提高學生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第一步。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當今社會,很多學生迷戀于紛繁復雜、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電腦游戲而心浮氣躁,所以,讓學生學會識別真?zhèn)?、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在語文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讓學生體會詩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情懷;在教《岳陽樓記》時則讓學生感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抱負,這些都是人生觀的塑造,讓學生從小就有這種勇于擔當?shù)男貞?,讓學生從小就胸懷大志,那么等將來他走上社會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他才會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凡的成就。
在我們所教的課文中,幾乎篇篇都能找到德育點,比如理想,比如愛心,比如友誼,比如親情,只要我們老師不把語文教學的目標僅僅聚焦在應(yīng)試,我們就能看到語文課堂的人生風景。
當然,語文課的德育滲透并不是呆板的說教,也不是讓學生理解了課文主旨就能達到目的。語文課的德育優(yōu)勢正在于它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文學的教育是鮮活的,是靈動的,是發(fā)人深省的,因此,老師在語文課堂上的德育滲透只能是通過語文課堂活動來達到目的,它常常是點到即止的,它常常是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它甚至經(jīng)常是隱性不易察覺的。
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的主要場所,它以教材為本,教材中有極其豐富的德育內(nèi)容,諸如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課堂教學中應(yīng)實施德育與智育的統(tǒng)一,不能離開語文訓練去進行德育,更不能讓語文訓練從屬于德育,例如講讀課文,應(yīng)使學生學好語言文字,了解字、詞、句的含義,從而深入領(lǐng)會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受到教育,把德育滲透到語言文字的講析中。還應(yīng)該配以與課文相適應(yīng)的情感介紹資料,用朗讀制造氛圍,使學生似親臨其境,在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中,在強烈的氛圍中投入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更真實深刻的體會。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又在領(lǐng)會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語文教學應(yīng)有的效果。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作為一項長抓不懈的工作,新世紀的“德育工程”任務(wù)還很艱巨,如何將德育工作有機的滲透于我們的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自覺的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有待于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細致的嘗試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