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大學嘉定外國語學校 曹 君
什么是6σ呢?它是一種理念,是一種追求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yè)管理理念,強調用數據說話,而不是憑直覺、憑經驗行事。這種理念是一個整體,它包括三個“領域”:提高顧客的滿意度;縮短工作周期;減少缺陷。
這三個領域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須經常思考的問題。我們的學生就相當于這套理論中的顧客,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所謂縮短工作周期,可以理解為效率最大化。這里講的減少缺陷,即要求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盡可能在現有條件下更完美。
六西格瑪理念又可以分為六個主題:真正關注顧客;以數據和事實驅動管理;采取的措施應針對過程;預防性管理;無邊界的合作;力求完美但容忍失敗。
這六個主題可以理解為如何達到上述三個“領域”要求的一些具體著眼點,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予以借鑒。
1.語言生動幽默,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教學的風趣生動,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印象。
在上課之前,我通常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課堂上講解繪聲繪色,富有激情,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
2.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增強自信心
一個人,當他獲得成功時,自信心油然而生。
面對學生,我努力嘗試著給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在教學課堂中,我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走進新課程,體驗新課程,真正關注學生是教育教學的核心所在。
六西格瑪理念提倡“以事實為管理依據,以數據決策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這一理念能分辨什么教學方法行之有效,它是測量教學質量的關鍵開始。
以下數據是我在教學第一線的真實數據,讓我們來做一個比較:
(本人任教班級的期初數學成績)
(本人任教班級的期中數學成績)
六年級的學生剛步入中學大門,我發(fā)現學生計算能力比較弱,有的孩子有思路,但解答不正確。于是,我對各類錯誤的頻數進行統(tǒng)計,進一步分析原因,發(fā)現學生在解題時沒有打草稿的習慣,直接導致計算正確率降低。針對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做到人手一本草稿本,在每天教學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他們的解題正確率。在期中考試中,六(4)班的數學班平均分有了很大的進步。接著,我開始對孩子們的解題思路予以關注,分析表明這些錯誤的出現大多與數學概念理解有關。
實施六西格瑪理念后教學成果:
因此,“以數據驅動管理”這一六西格瑪主題,讓我在教學實踐中嘗到了甜頭,是數據和事實讓我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最終取得成績。
六西格瑪作為一個管理系統(tǒng),它能幫助我們的教學走向一條更美好的未來之路。實際上,無邊界的合作,強調的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交流互助。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問題,我采取了很多應對的措施,其中,我認為效果最顯著的,就是“小組合作式”學習。
方式一:我將自己所教的班級分成若干組,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
例如,在講授《圓的周長》這一節(jié)課時,我把班級學生分成了9組。通過分組,我有意識的在每一組中安排了各類學生,并選定組長。接著以每組為單位,由組長指揮,分工合作,量一量圓的周長。這樣的設計,每個小組都各展其能,有的采用“滾測法”,有的采用“繩測法”,學生完成后,教師評出三個測量既快又精確的小組加以獎勵。
通過小組合作式學習,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這種教學情境在學生大腦中記憶深刻。
方式二:課堂上,采取“兵教兵”的教學方式,對課堂上的練習題進行群組式面批。在合作交流時,大家是“兵教兵”;在實踐應用時,大家是“兵練兵”;在拓展延伸時,大家是“兵考兵”,而在比賽中,則是“兵比兵”。
小組合作式學習讓孩子們互幫互助,你追我趕,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集體主義精神。
這一主題看上去似乎是矛盾的,其實不然,實質上這兩方面是互補的。
比如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過程中,失敗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我們如何去面對失敗?對于學生而言,在失敗中找尋經驗,爭取更大的進步;而對于老師我而言,面對學生的失敗,是不耐煩還是多加鼓勵?顯而易見,容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失敗,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能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我想這就是六西格瑪理念的又一體現!
也許,六西格瑪理念融入數學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體驗的過程,我將不遺余力的去為一個目標而努力,這就是六西格瑪的目標!取得六西格瑪的成功,無論是對于我個人還是集體,最大的障礙就是:擔心和畏懼。打擊和挑戰(zhàn)一定會有,對于未來的這條路,我有耐心,不會灰心,我想我會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