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巧蘭
寧夏育才中學
淺談高中語文微課制作的關鍵要素
覃巧蘭
寧夏育才中學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界對它的使用日益普及,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者課堂教學。微課是其中發(fā)展較快的一種。短短幾年,幾乎所有的教育網(wǎng)站上都有了大量的微課資源,這不僅僅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挑戰(zhàn),更為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本文針對高中語文教學,就其制作成微課有哪些關鍵性的因素進行探析。
高中語文;微課制作;關鍵要素
微課(Mini course)是互聯(lián)網(wǎng)下的產(chǎn)物,其最大的特點是“微”。發(fā)源并興起于西方,其前身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視頻公開課”和“網(wǎng)絡在線課程”。隨著進入中國并逐漸深入到高知圈子,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開始紛紛效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很多省市都要求學科教師依據(jù)自己所教授的學科嘗試制作微課,就目前學界對微課的定義來看,微課就是包含某一個既核心又精微的知識點的動態(tài)視頻課程。那么,面對旁征博引,內容豐富的高中語文課程,應該如何實現(xiàn)微課制作的核心與精微呢?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中的主打學科,其中的人文性是任何一個學科所不具備的,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教材中的課文,而這些課文大多是出自名家之手。一篇文章能夠被流傳下來,除了作品本身的文學修養(yǎng),和其創(chuàng)作背景也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微課就可以將名篇寫作的時代背景作為學生自主預習的一個知識點進行制作。高中的課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每一篇的背后或是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小故事,或是有一些時代的特殊性,或是作者的創(chuàng)作軌跡耐人追尋,或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故事饒有興味??傊?,任何一個知識點都可以被教師拿來放大,運用講故事、列圖片、動畫演示等方法制作成微課供學生們在預習的時候成為一個依據(j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的形式也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正式進入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伏筆。
新手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之后,就要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高中語文的學習不同于初中之處在于,其更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一個個語文知識點會變成一串思維的軌跡串聯(lián)起來,成為學生學習的思路。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師對語文學習的內容主要停留在字詞句篇、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上,其實,這些都是語文學習最表層的內容,要想將這些內容向更深層次挖掘,我們可以把這些知識點做成一個個幻燈片進行錄屏,這是比較簡單的方式;也可以用你動畫的形式,做成題板,讓學生進行豐富,挖掘文章深層次的意趣,促進學生從多角度認識文章的內涵,使語文教學在形式和內容上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同時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語文表層的內容得到了解決,要想更加深入進行,就應該將語文知識進行組塊化,按照一個一個的主題進行微課制作。每一個微課針對一個語文主題,主題的設定要針對語文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這對于教師個人的素養(yǎng)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文學修養(yǎng)上,是不是有能力將這些龐雜的內容整理成體系。比如高中三年的課文中,選取魯迅的文章多達七篇以上,有雜文、有小說、有議論文等等,語文教師從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做成一個微課,比如針對體裁的、針對主題思想的、針對創(chuàng)作背景的、針對作者個人的等等。再有大量的詩歌可以從外國詩、中國詩的角度去區(qū)分;可以從田園詩、邊塞詩的角度去劃分、即使是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代的詩歌,也可以從前期、中期和后期進行區(qū)分。因此,我們說只有教師的文學功底深厚,才有可能從任何一個角度進行語文專題的構建與解讀,微課制作的真正價值才能被發(fā)揮出來。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學情有所掌握,畢竟微課需要面對的對象是自己的學生,它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更加精巧的方式向學生傳遞知識,因此,制作的基礎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能夠過于照本宣科或是像新聞主持人在播音一樣,這樣一下子就和學生拉開了距離,反而得不償失了。因此,教師一定要強練自身的內功,仔細揣摩文本,綜合解讀文本,才有可能發(fā)現(xiàn)有價值、有深度的主題,從中提煉出精華,制作成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實際效用的語文微課。
毋庸置疑,任何學科的學習,最終都要以考試為衡量標準。尤其是語文這樣的重要基礎性學科,在考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每年高考的作文也都會成為一個社會熱點被人們談論許久。因此,針對語文考試的考點進行微課制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首先教師要根據(jù)高考的題目去制作一些題型解讀微課,還可以針對某些知識點進行微課制作,前提是教師要對這部分內容有大量的前期調研,搜集了至少五年以上各地的高考題目,才有可能制作出含金量較高的微課。再有,可以針對答題技巧、考前心態(tài)等等制作的微課,這樣的微課比較實用,對于那些心理素質不太好的學生,常常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淺顯易懂。其實,任何一門微課都有它的價值所在,只看教師是怎么去挖掘出來的。
高中生的思想和認知都已經(jīng)比較成熟與穩(wěn)定,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他們有更多的興趣和發(fā)揮的空間。教師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讓學生盡可能的參與到微課的制作中。有的時候,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學,對于知識點的講解難免有一些匠氣,這個時候,如果能讓學生參與制作,無疑于打開了另一扇看待語文學科的門,說不定就另辟蹊徑,點石成金了。而且,微課針對的人群恰恰是這些學生,與其讓他們做一個被動的觀看者,不如讓他們做一個主動的參與者,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因此而大有提高。
語文微課的制作是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中的價值與奧秘是值得教育從業(yè)者進行深度挖掘的,因此,抓住幾個關鍵因素,用好微課這一教學模式,對于語文教學未來的發(fā)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1]楊曉萌.學講計劃下微課程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及開發(fā)[J].中學時代.2014(21)
[2]吳玉祥.論高中語文微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 D刊(學術刊).2014(10)
[3]蔣成杰.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1)
[4]呂艷霞.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嘗試[J].現(xiàn)代教育.2014(05)
[5]陳怡.“微課”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價值探尋[J].語文教學通訊.2015(01)
[6]張桂芬.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12)